大跨度混凝土空心梁横向拉模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856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跨度混凝土空心梁横向拉模施工工艺,它是首先从梁的一端浇捣底板混凝土,浇筑长度为3-3.5米,捣实并整平至设计底板厚度,将底模穿入2.5-3米,并安放一节顶部芯模,调平校正后开始浇筑底模板两侧及顶板混凝土,然后随浇筑混凝土随牵引装置拉动底模及安装上部顶模,拉动底模的速度一般以每小时3-5米为宜,每次抽拉长度以0.5-1.0米为宜,间隔时间不宜超过0.5小时,按上述施工方法浇筑完毕。该施工工艺节省材料。(*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度混凝土空心梁的横向拉模施工工艺。目前,建筑市场解决施工在型予制空心梁的施工方法有多种,其中有格构式框架外包铁皮,然后用不透水材料(如塑料布、五彩布等)包裹的芯模,通常为两节,每节长度为二分之一梁长,此种方法制作的芯模,其突出的弱点是结构刚度差,重量大,安装极为不便,且芯孔的结构尺寸不易保证,使成形的混凝土梁自重加大,梁底板的混凝土不易捣密实,其二,钢制支撑,折页板式外框芯模,这种施工方法虽比上一种方法能较好地保证结构尺寸,然而,有不易安装和不利于混凝土底板浇筑等弱点。其三,充气式橡胶芯模,这种方法虽有重量轻,安装方便等优点,但是致命的弱点在于混凝土浇筑时芯模上浮难以控制,不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节省材料的大跨度混凝土空心梁的施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从梁的一端浇捣底板混凝土,浇筑长度为3-3.5米,捣实并整平至设计底板厚度,将底模穿入2.5-3米,并安放一节顶部芯模,调平较正后开始浇筑底模板两侧及顶板混凝土,然后随浇筑混凝土随牵引装置拉动底模及安装上部顶模,拉动底模的速度一般以每小时3-5米为宜,每次抽拉长度以0.5-1.0米为宜,间隔时间不宜超过0.5小时,按上述施工方法反复施工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毕底模完全抽出,再依次拆除顶模。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节省材料;(2)模板重量轻,安装方便;(3)模板周转率高,使用经济,梁底板混凝土为捣实;(4)施工速度快,用工少;(5)易于梁底板混凝土的浇筑,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拉模装置示意图;图2是顶模断面示意图;图3是底模断面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图3可知,本专利技术首先从梁的一端浇捣底板混凝土,浇筑长度为3-3.5米,捣实并整平至设计底板厚度,将底模1穿入2.5-3米,并安放一节顶部芯模,调乎较正后开始浇筑底模板两侧及顶板混凝土,然后随浇筑混凝土随牵引装置拉动底模及安装上部顶模2,拉动底模1的速度一般以每小时3-5米为宜,每次抽拉长度以0.5-1.0米为宜,间隔时间不宜超过0.5小时,按上述施工方法反复施工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毕底模1完全抽出,再依次拆除顶模2。所述的拉模速度还可根据施工时的温度及混凝土凝结速度调整施工速度。所述顶模2用固定在外模板3的钢横梁4及拉杆螺栓5固定,拉杆螺栓5上套有硬质套管以便拉杆螺栓5的拆除。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是生产予制大型混凝土空心梁的芯模采用横向拉模施工工艺,现以八角形芯为例。由图1-图3所示,要求的几何尺寸采用2-2.5mm厚钢板分底模和顶模下两部分制作芯模,其上部分为八字形顶模,每2米一节通长设置,下部分为底模5-7米长,底模为拉滑模板棱角平面应顺直,结构强度应坚固,严禁扭曲变形以利芯模的抽拉。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跨度较大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顺直芯孔的空心梁的施工生产。利用混凝土的初凝强度和圆形芯孔上混凝土的拱圈作用支撑混凝土的自重,使之能随浇筑混凝土随抽拉芯模,直至完成混凝土空心梁的浇筑。本专利技术以(八角多边形为例)芯模制作根据图示要求的几何尺寸用2mm厚钢板分上下两部分制作,其上部分为2米一节通长设置,下部分为5-7米长,底模棱角平面应顺直,结构强度应坚固,严禁扭曲变形以利芯模的抽拉(如图)。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与流程首先从梁的一端浇捣底板混凝土,浇筑长度为2-2.5米,捣实并整平至设计底板厚度,将底模穿入2-2.5米,然后安装上部分顶模,调平校正并用卡具固定后开始浇筑芯板两侧及顶部混凝土,然后随浇筑混凝土随用卷扬机缓缓拉动芯模及安装上部芯模,拉动底模的速度一般以每小时3-5米(根据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时间而定),每次抽拉长度以0.5-1.0米为宜,施工流程为浇底板混凝土→安装底模和顶模→浇两侧及顶板混凝土→浇底板混凝土→抽拉底模→安顶模→循环。如此反复直至浇筑完毕混凝土芯模完全抽出然后再依次拆除顶部芯模(附图以20米梁为例)。本专利技术施工措施与操作要点①、控制芯模上浮由于混凝土在浇捣的过程中对芯模会产生较大的上浮力,而芯模较轻容易浮起,须用如下几方面加以控制a、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减小混凝土对芯模的上浮力;b、振捣分层且振动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宜大于5cm;c、利用外模板安装卡具,在浇捣时卡住芯模头部,在抽拉后去卡具进行梁的面层找平处理工序(附图)。②、控制芯模走偏一般芯模走偏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芯模制作误差偏,芯模不直,使芯模抽拉时产生侧移力,造成抽拉轨迹不呈直线,所以要求芯加工必须保证平直;二是由于混凝土浇捣不对称或是习惯性地总是先浇捣某一侧的混凝土,使混凝土浇捣时产生的侧压力将芯模推向一边,所以要求混凝土浇捣时须对称交错进行,另外还可以利用外模板和钢筋骨架加设导轨强制芯模不至偏移。③、顶面混凝土塌陷控制由于拉动模板施工空心梁是随浇捣随抽动芯模,所以要求出模时的混凝土要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本身的自重,又要使芯模不至被混凝土粘接住,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抽拉间隔时间、外加剂、施工速度和施工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出模时强度,为此应在正式施工之前根据施工现场气温及原材料等具体情况进行模拟试验,以确定外加剂的掺量和混凝土的确切出模时间(一般坍落度控制在1-2cm)以保证施工时不至产生塌孔现象。④、加快施工速度的主要措施当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的掺量通过试验确定之后,控制施工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施工环境的温度,为提高施工速度可采取芯孔内和梁顶面局部加温的办法,以保证出模的混凝土不至塌孔,局部加温可在梁顶面设两组可移动的加温罩,在浇完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加温,但经加温的混凝土表面须及时加水养护以防止脱水产生裂纹,芯孔加温可在芯模内安装两组碘钨灯,即可有效地在芯孔内进行加温又可以实现孔内照明,以便随时观察孔内混凝土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要求(1)芯模制作必须顺直,且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产生变形。(2)外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之规定。(3)混凝土出模强度宜控制在0.3-0.5MPa,并通过试验保证出模后的混凝土不至产生塌落和裂缝。(4)每次芯模拉动间隔时间不得大于0.5h。(5)混凝土达至出模强度所需要的时间应由现场施工条件下模拟试验确定。(6)每次芯模拉动后应随时检查滑动轨迹以保证芯模位置,并及时检查混凝土有无塌落,拉裂和麻面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面就20米空心梁而言,拉动芯模与常规芯模施工方法进行比较。(1)重量拉动芯模 300-500kg常规芯模 800-1200kg(2)长度拉动芯模 5-7m常规芯模 20-21m(3)安装时间拉动芯模 5-10分钟常规芯模 2-3小时(4)施工时间拉动芯模 每套每昼夜可完成2片梁常规芯模 每套每次可完成1片梁(5)周转时间拉动芯模 每套9-10小时周围一次常规芯模 每套3-5天周围一次(6)周转能力拉动芯模 每套周转次数大于50次常规芯模 每套周转次数小于10次权利要求1.一种大跨度混凝土空心梁横向拉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从梁的一端浇捣底板混凝土,浇筑长度为3-3.5米,捣实并整平至设计底板厚度,将底模(1)穿入2.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混凝土空心梁横向拉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从梁的一端浇捣底板混凝土,浇筑长度为3-3.5米,捣实并整平至设计底板厚度,将底模(1)穿入2.5-3米,并安放一节顶部芯模,调平较正后开始浇筑底模板两侧及顶板混凝土,然后随浇筑混凝土随牵引装置拉动底模及安装上部顶模(2),拉动底模(1)的速度一般以每小时3-5米为宜,每次抽拉长度以0.5-1.0米为宜,间隔时间不宜超过0.5小时,按上述施工方法反复施工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毕底模(1)完全抽出,再依次拆除顶模(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利方荣乐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垦建筑总公司陈万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