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用接头以及使用该接头的套管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42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套管用接头以及使用该接头的套管的连接结构,将嵌合第1连接管(7)和第2连接管(8)的波形管部(10)(12)的套管用接头(1)配置在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2)(3)之间,将第1连接管(7)侧的螺旋管部(9)连接在一边的PC套管(4)上,相对于第1连接管(7),向管轴方向移动第2连接管(8),并且一面使之以管轴为中心旋转,一面将第2连接管(8)的螺旋管部(11)连接在另一边的PC套管(5)上。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连接埋在混凝土桥面板中的PC套管,并且降低施工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在构筑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以下把「预应力混凝土」记为PC)等时进行混凝土桥面板的连接施工时,用于在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间隙填充部、连接埋设在这些混凝土桥面板中的PC套管的套管用接头以及使用该接头的套管的连接结构。在该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间隙填充部的PC套管的连接,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首先在连接在一边的桥面板31的PC套管33上的接合套管35上,拧进连接用PC套管40。同样地,在连接在夹着间隙填充部38而相对向的另一边的板32的PC套管34上的接合套管36上也拧进另外的连接用PC套管41。然后,如附图说明图10和图11所示,以与相互相对向的端面对齐的方式拧回这些连接用PC套管40、41。然后,以横跨这些连接用PC套管40、41的端部之间的方式外嵌中继接头42后,在适当位置缠绕胶带37、37…固定。但是,在这样的连接结构中,构件之间的螺旋结合和缠绕胶带的次数较多、连接操作很费事,并且由于需要很多接合套管和胶带等连接构件,所以PC套管的连接操作麻烦,有施工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而且,在架设着混凝土桥面板的状态下,邻接的PC套管的轴心向上下左右错位的情况很多,有时会产生最大约20mm左右的错位。这样,在PC套管间产生错位,则PC套管之间的连接操作就会更加麻烦,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连接不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套管用接头,为配置在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间隙填充部,并连接埋设在所述的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中的PC套管的套管用接头。该套管用接头具有一端连接在一边的PC套管上的、具有挠性的第1连接管,和一端连接在另一边的PC套管上的、具有挠性的第2连接管,将该第1连接管和第2连接管的另一端以相互可在管轴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嵌合。而且,将第1连接管的一端和第2连接管的一端中的至少一个、直接或间接地螺旋结合在PC套管上,并且使螺旋结合在该PC套管上的连接管相对于与之嵌合的连接管可以管轴为中心旋转。这里所谓的间接地螺旋结合,是指通过例如接合套管等将连接管的一端螺旋结合在PC套管上。具体地说,将第1连接管的一端设为直接或间接地螺旋结合在一边的PC套管上的螺旋管部,并且将其另一端设为形成有环状或者螺旋状的凹凸的波形管部。另外,将第2连接管的一端设为直接或间接地螺旋结合在另一边的PC套管上的螺旋管部,并且将其另一端设为形成有环状或者螺旋状的凹凸的波形管部。然后将第2连接管的波形管部内嵌在第2连接管的波形管部中。并且,使第1连接管的波形管部的内周侧凹部的管轴方向的宽度、小于第2连接管的波形管部的外周侧凸部的管轴方向的宽度。本专利技术中的套管的连接结构,为通过配置在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间隙填充部的套管用接头,连接埋设在所述的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中的PC套管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将所述套管用接头的第1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一边的PC套管上,同样地将第2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另一边的PC套管上,并且使该第1连接管和第2连接管的另一端以可相互沿管轴方向移动的状态嵌合。而且,将第1连接管的一端和第2连接管的一端中的至少一个、直接或间接地螺旋结合在PC套管上,并且使螺旋结合在该PC套管上的连接管相对于与之嵌合的连接管可以管轴为中心旋转。另外,第1连接管和第2连接管具有挠性。并且,通过在第1连接管的一端的外周或者内周上安装密封材料,并将其一端螺旋结合在一边的PC套管上,并使一边的PC套管和第1连接管的一端之间夹有密封材料。进而,通过在第2连接管的一端的外周或者内周上安装密封材料,并以使其一端螺旋结合在另一边的PC套管上,而使另一边的PC套管和第2连接管的一端之间夹有密封材料。图2为其分解立体图。图3为波形管部之间的嵌合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为表示将第1连接管螺纹连接在一边的PC套管上的状态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5为表示一边的PC套管和第1连接管的螺旋管部的螺旋结合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表示将第1连接管和第2连接管分别螺旋结合在PC套管上的状态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7为表示在间隙填充部流入混凝土并一体化的状态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8为表示以前的PC套管的连接操作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9为表示以前的PC套管的连接操作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10为表示以前的PC套管的连接操作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11为将上述图中的中继接头附近放大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中1—套管用接头,2、3—混凝土桥面板,4、5—PC套管,6—间隙填充部,7—第1连接管(外管),8—第2连接管(内管),9、11—螺旋管部,10、12—波形管部,20—内周侧凹部,21—外周侧凸部,25—密封材料。如图4以下的图所示,1为配置在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2、3之间的间隙填充部6并连接埋设在该混凝土桥面板2、3中的穿通PC钢材用的PC套管4、5的套管用接头。并且混凝土桥面板2、3,由预制混凝土构成。PC套管4、5,为合成树脂制的螺旋波形管。另外,PC套管4、5,以其端面与板2、3的端面大致吻合的方式埋设在板2、3内。另外,间隙填充部6的宽度为例如500mm左右。套管用接头1,具有可沿管轴方向移动地连接在一边的PC套管4上的第1连接管、即外管7,和可沿管轴方向上移动地连接在另一边的PC套管5上的第2连接管、即内管8。该外管7和内管8由例如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成,具有挠性。外管7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一端构成螺旋结合在PC套管4上的螺旋管部9,另一端构成形成环状的凹凸的波形管部10,这些部分一体连接在一起。并且外管7的全长为例如400mm左右,波形管部10的长度为螺旋管部9的长度的约8~10倍左右。同样地,内管8,其一端构成螺旋结合在PC套管5上的螺旋管部11,另一端构成形成环状的凹凸的波形管部12,这些部分一体连接在一起。并且内管8的全长为例如250mm左右,波形管部12的长度为螺旋管部11的长度的约4~6倍左右。而且,在外管7侧的波形管部10处,内嵌有内管8的波形管部12。在该嵌合状态下,波形管部10、12之间,可以相互沿管轴方向移动,并且可以相互以管轴为中心旋转。在内管8中,在波形管部12和螺旋管部11之间,一体形成有凸起部13。该凸起部13比PC套管5的口径和外管7侧的波形管部10的口径直径大。因此,该凸起部13,通过与外管7侧的波形管部10的端部或PC套管5的端部接触,限制内管8完全进入外管7内,或者过度拧进PC套管5内。另外,由于把波形管部10、12的长度都加长,使其嵌合部分增长,所以能够增大套管用接头1整体的长度调节范围,即使对于宽度窄的间隙填充部也能够对应。并且,如图3所示,使外管7侧的波形管部10处的内周侧凹部20的管轴方向的宽度L1比内管8侧的波形管部12处的外周侧凸部21的管轴方向的宽度L2小。因此外周侧凸部21不会嵌入内周侧凹部20中。即,构成容易使这些波形管部10、12以嵌合的状态在管轴方向上移动,或者以管轴为中心旋转的结构。而且,在穿通PC钢材时,不容易卡在套管用接头1内。并且,如果把内管8侧的波形管部12、内嵌在外管7的波形管部10中,则PC钢材的穿通路径的内径就变小,对PC钢材的穿通造成障碍。因此关于外管7,为了确保足够的耐压强度,较高地形成波形管部10处的、与凹凸的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高度。与此相对,在内管8的波形管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管用接头,配置在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间隙填充部,并连接埋设在所述的邻接的混凝土桥面板中的PC套管,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端连接在一边的PC套管上的第1连接管,和一端连接在另一边的PC套管上的第2连接管,将该第1连接管和第2连 接管的另一端以相互可在管轴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山辉男菊森康博藤井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