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6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06
一种阀门改良结构,其特征是使汽缸头的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外周凹设有凸起,且凸起对应于汽缸头的阀门导管并与阀门导管之间间隔有一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阀门与阀门导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使得阀门与阀门导管之间的热传导率大幅缩减,可在不影响汽缸头进排气效率下,使阀门的热量可往顶部传递,增加阀门轴向的热膨胀量,可避免汽缸头产生敲击异音,并可避免汽缸头内的凸轮受冲击负荷而发生疲劳的问题。再者,于阀门作一简单的结构变化下,亦可减少成本,并可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门改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改良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引擎汽缸头内的阀门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一般车辆引擎结构而言,其汽缸头会包括有一进气道、一排气道、以及一燃烧室,且其中进气道与排气道分别连通燃烧室。此外,上述汽缸头会开设有进气阀门通道与排气阀门通道,其数量则视此汽缸头为几阀门的汽缸头而定,并且于进气阀门导管与排气阀门导管内会分别容设有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上述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的顶部为摇臂室,且摇臂室内的凸轮顶抵于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的顶部,而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的底部则为阀门部位。当引擎于作动时,汽缸头的温度会升高,使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分别于阀门部位受热后,热量会由阀门部位而于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上传递至顶部。然而,因为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会分别与进气阀门通道与排气阀门通道内所分别组设的进、排气阀门导管相接触,故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上的热量即会径向传递至进、排气阀门导管,使得好不容易传递至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的热量散失,造成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的轴向温度梯度(轴向热传导)迅速下降。因此,当热量由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的阀门部位往顶部传递时,会发生热量大量散失的问题,如此将会造成汽缸头阀门间隙产生改变,相对会使汽缸头产生敲击异音,同时造成汽缸头内的凸轮受冲击负荷而发生疲劳的问题。虽然,早期的解决方式是改变汽缸头内的凸轮轮廓,例如预留适当的缓冲区域,以减缓凸轮的冲击,但此缓冲区域的设计,却会减少汽缸头阀门的开口面积与闭合时间,相对影响引擎的进排气效率。又或者早期曾有厂商于汽缸头的阀门杆部内设置水银,企图利用水银的高导热度而将热量传递至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的顶部,然而,如何于汽缸头的阀门部位设置水银即是一令人头痛的问题,且如此设计亦会造成成本增加、不符合环保要求等问题出现,并非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阀门改良结构,使阀门作一简单的结构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阀门改良结构组设于一汽缸头内,且此汽缸头包括有一进气道、一排气道、以及一燃烧室,并且进气道与排气道分别连通至燃烧室。此外,上述汽缸头内并开设有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以及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其中,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连通进气道,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连通排气道,且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与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有一阀门导管。上述阀门改良结构包括有至少一进气阀门、以及至少一排气阀门。其中,至少一进气阀门容设于汽缸头内的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内并延伸至进气道、并相对于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上下移动。同样的,至少一排气阀门容设于汽缸头内的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内并延伸至排气道、并相对于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特色在于上述至少一进气阀门与至少一排气阀门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外周凹设有至少一凸起,且前述的至少一凸起对应于阀门导管并与阀门导管之间间隔有一间隙。藉由上述结构,阀门与阀门导管彼此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使得阀门与阀门导管之间的热传导率可以大幅缩减,相对使得阀门的热量可往顶部传递,增加阀门轴向的热膨胀量,如此可于不影响汽缸头与引擎的进排气效率下,避免汽缸头产生敲击异音,并同时避免汽缸头内的凸轮受冲击负荷而发生疲劳的问题。再者,由于上述结构仅需于阀门上作一简单的结构变化,故如此设计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符合环保的要求。上述的至少一凸起可包括有至少一凸条、或者可包括有至少一凸点。于结构设计上,因凸起的设计,相对会有凹槽的产生(相对于凸起而言),故亦可说是至少一进气阀门与至少一排气阀门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外周呈凹凸状。上述至少一凸起的数量可为复数个,并可等角度凸设于至少一进气阀门与至少一排气阀门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外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在不影响汽缸头进排气效率下,使阀门的热量可往顶部传递,增加阀门轴向的热膨胀量,藉此可避免汽缸头产生敲击异音,并可避免汽缸头内的凸轮受冲击负荷而发生疲劳的问题。再者,于阀门作一简单的结构变化下,亦可减少成本,并可符合环保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头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阀门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汽缸头1进气道11排气道12燃烧室13进气阀门通道14排气阀门通道15进气阀门2凸起21阀门导管22排气阀门3凸起31阀门导管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头的侧视图、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阀门的剖视图,而且于图式中的汽缸头1内组设有一本专利技术的阀门改良结构。上述汽缸头1于本实施例中使用一四行程汽缸头,其进气或者排气的结构为相同,故以下仅以图式中的视角进行说明。图式中的汽缸头1包括有一进气道11、一排气道12、以及一燃烧室13,且其中的进气道11与排气道12分别连通至燃烧室13。此外,图式中的汽缸头1内开设有一进气阀门通道14、以及一排气阀门通道15,且其中的进气阀门通道14是连通进气道11,排气阀门通道15连通排气道12,而且进气阀门通道14与排气阀门通道15分别容置有一阀门导管22,32,于进气阀门通道14内的阀门导管22可称为进气阀门导管,于排气阀门通道15内的阀门导管32可称为排气阀门导管。上述进气阀门通道14内容设有一进气阀门2,此进气阀门2并延伸至进气道11、并相对于进气阀门通道14上下移动;同样的,排气阀门通道15内容设有一排气阀门3,此排气阀门3并延伸至排气道12、并相对于排气阀门通道15上下移动。另外,于进气阀门2与排气阀门3的外周分别凹设有复数个凸起21,31,且此复数个凸起21,31分别对应于进气阀门通道14与排气阀门通道15内所分别容置的阀门导管22,32、并分别与阀门导管22,32之间间隔有一间隙t。于本实施例中,复数个凸起21,31分别为一凸条,且此复数个凸起21,31等角度分隔地分别凹设于进气阀门2与排气阀门3的外周。因此,藉由上述结构,进气阀门2及排气阀门3分别与阀门导管22,32(进、排气阀门导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使得进气阀门2及排气阀门3分别与阀门导管22,32之间的热传导率可以大幅缩减,相对使得进气阀门2及排气阀门3上的热量分别可顺利地往顶部传递,因此增加进气阀门2及排气阀门3轴向的热膨胀量,如此可于不影响汽缸头与引擎的进排气效率下,避免汽缸头产生敲击异音,并同时避免汽缸头内的凸轮受冲击负荷而发生疲劳的问题。再者,由于上述结构仅需于进气阀门2及排气阀门3上作一简单的结构变化,故如此设计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符合环保的要求。经过实际的实验,凸起21,31的高度差较佳地可设计成0.050mm~0.075mm,而前述高度差的量极为微小,故对于进气阀门2及排气阀门3的轴向热传递截面积的影响幅度,仅在-4%~-6%之间,亦即其影响程度可略而不计,但凸起21,31的高度差并不以前述数字范围为限。另外,虽于本实施例中,于进气阀门2与排气阀门3的外周皆分别凸设有复数个凸起21,31,但于进气阀门2与排气阀门3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外周凸设有凸起21,31亦可,且凸起21,31为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门改良结构,组设于一汽缸头内,该汽缸头包括一进气道、一排气道、及一燃烧室,该进气道与该排气道分别连通至燃烧室,汽缸头内并开设有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及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该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连通该进气道,该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连通该排气道,且该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与该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一阀门导管;其中,该阀门改良结构包括:至少一进气阀门,容设于该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内并延伸至该进气道、并相对于该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上下移动;以及至少一排气阀门,容设于该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内并延伸至该排气道、并相对于该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进气阀门与该至少一排气阀门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外周凹设有至少一凸起,且该至少一凸起对应于该阀门导管并与该阀门导管之间间隔有一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门改良结构,组设于一汽缸头内,该汽缸头包括一进气道、一排气道、及一燃烧室,该进气道与该排气道分别连通至燃烧室,汽缸头内并开设有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及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该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连通该进气道,该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连通该排气道,且该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与该至少一排气阀门通道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一阀门导管;其中,该阀门改良结构包括:至少一进气阀门,容设于该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内并延伸至该进气道、并相对于该至少一进气阀门通道上下移动;以及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百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欧伦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