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裂缝修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8701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裂缝修补方法,通过打磨、割槽、埋条封缝、抽条等步骤,形成用于防水补漏的注浆通道,同时留设排气口,能够在注浆过程中排出空气,有利于注浆液充满注浆通道并渗入到裂缝深处。其中,注浆选用水下固化弹性环氧树脂注浆液,其与混凝土、砂浆等基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对混凝土基层具有很好的浸润作用,可在潮湿环境下固化,并且环保无污染、耐化学腐蚀,能够同时起到对裂缝进行堵漏、以及对混凝土修补处进行加固和补强的作用。最后在封缝表面敷设防水层,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上述建筑裂缝修补方法能够适用于地下建筑渗漏水的潮湿环境,施工简便、防水补漏效果好、经久不发生复渗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裂缝修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维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裂缝修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增多,缓解了城市用地面积紧张的困境。建筑向纵向空间发展,地下室层数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地下通道、地下室及人防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中,地下室的应用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地下室的渗漏水现象也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地下室的使用和安全。然而对于地下室的潮湿环境,采用传统的建筑裂缝修补方法容易发生复渗现象,难以根治渗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地下建筑潮湿环境中,采用传统的建筑裂缝修补方法后容易发生复渗现象,提供一种建筑裂缝修补方法。一种建筑裂缝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打磨:对裂缝两侧以及端头延伸侧的建筑表面进行打磨,露出新鲜平整的混凝土基面,并对所述混凝土基面进行凿毛;割槽:在所述混凝土基面内,围绕所述裂缝向建筑内部进行切割去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沟槽;埋条封缝:在所述沟槽中沿所述裂缝置入胶条,采用封缝材料封填所述沟槽且覆盖所述混凝土基面,形成封缝表面;抽条:在所述封缝材料固化前,抽出所述胶条,形成注浆通道,在所述封缝材料上留设与所述注浆通道连通的注浆口和排气口;注浆:待所述封缝材料固化后,通过所述注浆口往所述注浆通道中压注水下固化弹性环氧树脂注浆液;敷设防水层:在固化后的所述封缝表面敷设防水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的步骤中,对所述裂缝两侧的建筑表面各往外打磨50mm~60mm,对所述端头延伸侧的建筑表面各往外打磨100mm~120mm,打磨深度为5mm~1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割槽的步骤中,切割形成沟槽后对所述沟槽进行剔槽及清理尘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割槽的步骤中,以所述裂缝为中心进行切割,形成的所述沟槽的宽度为30mm~40mm,深度为30mm~4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缝材料选用双快水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条的步骤中,至少在所述沟槽的一端留设所述注浆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留设多个所述注浆口,且沿所述沟槽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口的间隔不超过1.5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埋条封缝的步骤中,注浆压力为0.2MPa~0.5MPa。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包括柔性防水层和刚性防水层,所述柔性防水层设在所述封缝表面上,所述刚性防水层设在所述柔性防水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水层为弹性丙烯酸酯涂层或聚氨酯涂层,所述刚性防水层为聚合物水泥砂浆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筑裂缝修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防水层的表面进行养护的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养护的方法为间隔对所述防水层的表面进行喷雾,使所述防水层干湿交替,养护温度不低于5℃,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建筑裂缝修补方法,通过打磨、割槽、埋条封缝、抽条等步骤,形成用于防水补漏的注浆通道,同时留设排气口,能够在注浆过程中排出空气,有利于注浆液充满注浆通道并渗入到裂缝深处。其中,注浆选用水下固化弹性环氧树脂注浆液,其与混凝土、砂浆等基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对混凝土基层具有很好的浸润作用,可在潮湿环境下固化,并且环保无污染、耐化学腐蚀,能够同时起到对裂缝进行堵漏、以及对混凝土修补处进行加固和补强的作用。最后在封缝表面敷设防水层,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上述建筑裂缝修补方法能够适用于地下建筑渗漏水的潮湿环境,施工简便、防水补漏效果好、经久不发生复渗现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建筑裂缝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裂缝两侧以及端头延伸侧的建筑表面进行打磨,露出新鲜平整的混凝土基面,并对混凝土基面进行凿毛。在步骤S1中,对可见裂缝周围的建筑表面进行打磨一定深度,并且对打磨出的混凝土基面进行凿毛使其表面粗糙化,利于提高后序步骤中封缝材料在其上的粘结性,从而提高封缝的牢固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对裂缝两侧的建筑表面各往外打磨50mm~60mm,对端头延伸侧的建筑表面各往外打磨100mm~120mm,打磨深度为5mm~10mm。步骤S2,在混凝土基面内,围绕裂缝向建筑内部进行切割去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沟槽。在一个实施例中,以裂缝为中心进行切割,形成宽度为30mm~40mm、深度为30mm~40mm的沟槽。在一个实施例中,切割形成沟槽后对沟槽进行剔槽及清理尘土。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混凝土切割机进行切割,采用人工电钻进行剔槽使沟槽表面平整,采用高压水枪对沟槽进行冲洗并充分湿润。步骤S3,在沟槽中沿裂缝置入胶条,采用封缝材料封填沟槽且覆盖混凝土基面,形成封缝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胶条选用直径为10mm~12mm的PVC胶管。在一个实施例中,选用双快水泥为封缝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封缝材料覆盖混凝土基面的高度低于步骤S1中的打磨深度。步骤S4,在封缝材料固化前,抽出胶条,形成注浆通道,在封缝材料上留设与注浆通道连通的注浆口和排气口。在步骤S4中,留设注浆口,以用于进行注浆操作;留设排气口,能够在注浆过程中排出空气,有利于注浆液充满注浆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在沟槽的一端留设注浆口。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在沟槽的另一端留设排气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沟槽交汇处留设注浆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气口的直径为10mm~15mm。在一个实施例中,留设多个注浆口,且沿沟槽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注浆口的间隔不超过1.5m。在本实施例中,尤其对于长度较长(超过1.5m)的裂缝,间隔设置多个注浆口,防止注浆通道中未注浆空间的产生。步骤S5,待封缝材料固化后,通过所述注浆口往注浆通道中压注水下固化弹性环氧树脂注浆液。在步骤S5中,注浆液选用水下固化弹性环氧树脂注浆液,其与混凝土、砂浆等基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对混凝土基层具有很好的浸润作用,可在潮湿环境下固化,并且环保无污染、耐化学腐蚀,能够同时起到对裂缝进行堵漏、以及对混凝土修补处进行加固和补强的作用。而传统使用的水泥注浆液进行灌浆,不适合在潮湿环境中使用,且水泥注浆液与混凝土基面容易发生粘结不严的现象,容易再产生空隙。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注浆口中埋设注浆嘴,,注浆机通过注浆嘴往注浆通道中注入注浆液,注浆液固化后,凿除注浆嘴,再用封缝材料封闭注浆口。本实施例的建筑裂缝修补方法通过埋设注浆嘴的方式进行注浆,可便于调控和稳定注浆液的压力。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注浆通道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注浆,两端之间存在高度差时,从较低端向较高端进行注浆。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浆压力为0.2MPa~0.5MPa。本实施例通过维持0.2MPa~0.5MPa范围的注浆压力,能够保证注浆液渗透到裂缝深处,更好地起到防渗漏的作用。步骤S6,在封缝表面敷设防水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裂缝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打磨:对裂缝两侧以及端头延伸侧的建筑表面进行打磨,露出新鲜平整的混凝土基面,并对所述混凝土基面进行凿毛;割槽:在所述混凝土基面内,围绕所述裂缝向建筑内部进行切割去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沟槽;埋条封缝:在所述沟槽中沿所述裂缝置入胶条,采用封缝材料封填所述沟槽且覆盖所述混凝土基面,形成封缝表面;抽条:在所述封缝材料固化前,抽出所述胶条,形成注浆通道,在所述封缝材料上留设与所述注浆通道连通的注浆口和排气口;注浆:待所述封缝材料固化后,通过所述注浆口往所述注浆通道中压注水下固化弹性环氧树脂注浆液;敷设防水层:在固化后的所述封缝表面敷设防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裂缝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打磨:对裂缝两侧以及端头延伸侧的建筑表面进行打磨,露出新鲜平整的混凝土基面,并对所述混凝土基面进行凿毛;割槽:在所述混凝土基面内,围绕所述裂缝向建筑内部进行切割去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沟槽;埋条封缝:在所述沟槽中沿所述裂缝置入胶条,采用封缝材料封填所述沟槽且覆盖所述混凝土基面,形成封缝表面;抽条:在所述封缝材料固化前,抽出所述胶条,形成注浆通道,在所述封缝材料上留设与所述注浆通道连通的注浆口和排气口;注浆:待所述封缝材料固化后,通过所述注浆口往所述注浆通道中压注水下固化弹性环氧树脂注浆液;敷设防水层:在固化后的所述封缝表面敷设防水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裂缝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的步骤中,对所述裂缝两侧的建筑表面各往外打磨50mm~60mm,对所述端头延伸侧的建筑表面各往外打磨100mm~120mm,打磨深度为5mm~1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裂缝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割槽的步骤中,切割形成沟槽后对所述沟槽进行剔槽及清理尘土;和/或,所述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珺琳汤聪董毅敏欧嘉裕陈凡凡林博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恒盛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