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3223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3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园林绿化苗木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是采用种子成簇直播法进行培育,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中采集的种子均匀的播种于育苗袋,施加自制的复合肥培育12个月,接着移栽到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中,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施加自制的复合肥培育5年,即可移栽至园林。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培育出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具有丛生苗各主枝粗细均匀、空间分布亦均匀,树冠完整、美观,移植成活率高的优点,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Cultivation method of a cluster of Yunnan stone catalpa seedling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landscape green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clustered Yunnan stone catalpa seedlings.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the clustered Yunnan stone catalpa seedlings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seeded seeded seed direct seeding method. The seeds collected from the 15 year old and strong Yunnan stone catalpa mother tree are seeded evenly in the nursery bag, and the self-made compound fertilizer is applied for 12 months, and then transplanted into the deep and wide 40cm planting acupoints, and transplanting. After second years, the inner branches were scattered from the base every year in winter, and the self-made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applied for 5 years. With the method provided by this invention, the large cluster of Yunnan stone catalpa seedlings has the advantages of uniform thick and thin, uniform spatial distribution, complete and beautiful canopy, high survival rate, and favorable for large-scal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t is an ideal breeding method for the large cluster of Yunnan stone catalpa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园林绿化苗木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树体可达到的高度、分枝点的高低以及主枝和侧枝的粗度比较,树木通常可分为乔木和灌木。乔木通常高大、分枝点高、主枝和侧枝的粗度有明显差异,灌木高不超过3米、分枝点接近地面、主枝和侧枝的粗度基本相等。由于乔木分枝点较高,常用于构建中上层园林空间,但空间围闭效果却不及灌木。将乔木培育成灌木型,即丛生型乔木,则可实现围闭功能,且营造新颖的景观效果,对提升园林景观的丰富性和观赏性具有重要意义。专利文献CN103168592A公开了一种丛生景观大树速培方法,按照下列步骤培植:(1)、选用至少3棵树苗紧密合并在一起,在各树苗相接处的根部用刀快速将部分树根切除,使各树苗相接处的根部紧密合并在一起,减少各树苗的树干相接处的缝隙;(2)、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各树苗分开,并在被切除根部的树苗的根部上喷上防止树苗虫害、快速愈合树苗根部伤口和使树根快速生长的药水;(3)、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树苗再次按照步骤(1)进行合并,合并好后的树苗用固定件将合并在一起的树干外围严密裹覆好;(4)、将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树苗竖直种植在大田或苗地上,并且在12小时内不得浇水,12小时后对树苗进行一次性浇透水,之后的整个培植过程,按照人工栽培树苗的常规管理方法实施肥水管理。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培植出一种大型的景观树,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化的需要同时又不至于对自然环境造成损毁。专利文献CN105918052A公开了一种紫薇丛生培育方法,所述紫薇丛生培育方法的步骤包括:选种、育苗养根、选苗、修苗、侧芽处理、育芽、选枝、侧枝定型、拆架、成型养护。该培育方法通过侧枝定型,侧枝多次修剪达到侧枝丛生挺立,枝叶茂盛,保持良好景观效果,提高成株景观价值的作用。专利文献CN105850647A公开了一种榉树丛生培育方法,所述榉树丛生培育方法的步骤包括:选种、育苗、初步选苗、养根、二次选苗、苗木起挖、苗木处理、苗木丛植、培养成株、成株移植。该培育方法通过对根部的养护培育,保证苗木根部的生长,使苗木丛植后减少枝干间隙,避免枝干弯曲,提高景观效果。云南石梓(GmelinaarboreaRoxb.)为马鞭草科、云南石梓属半落叶、大乔木,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以及耿马、沧源等县,垂直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广东、广西等省也有栽培。云南石梓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土层较清薄的地方均能生长,对病虫害有很强的抵抗力,木材具特殊的酸臭气味,白蚁等昆虫均不蛀食,很耐腐。云南石梓未开花的幼树不落叶,成熟大树于春季未落叶,随即开花,满树金黄,是一种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针对目前丛生型乔木的培育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维护成本高和移栽成活率较低的缺陷,不利于丛生型云南石梓的培育。因此,研究和开发出一种操作简便、移栽成活率高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培育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种子培育成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方法,将种子以均匀而适当的间距放在同一个育苗袋中培育,从种子萌发为幼苗起即成为整体,使其具有丛生苗各主枝粗细均匀、空间分布亦均匀,树冠完整、美观,移植成活率高的优点,有利于园林绿化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获得的种子浸泡12h,晾干后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育苗袋中,所述育苗袋的基质成分及其重量比为泥炭:河沙:红壤土=1:1:2,以育苗袋中心点为圆心,离中心点3cm为半径划一圆圈,在圆圈上均匀的放置6粒种子,萌发孔向内,种子末端与圆圈相接;种子萌发后进行均匀的间苗,每袋保留3株幼苗,每袋施加复合肥1次,每天浇水1次,培育12个月,得1年生苗;S2将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以2.5×2.5m的株行距,挖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去掉育苗袋,将三株幼苗作为整体进行移栽,种植5年,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所述肥水管理为:种植时施加1次复合肥,以后每月追施复合肥1次;移植后至成活前进行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时除草,即得。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高为0.5~0.7m,基部树干直径为0.8~0.9cm。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移栽地土壤类型为红土壤。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鸡粪60~70份、活性污泥8~14份、草木灰12~24份、海藻酸钠8~14份、土壤调节剂10~16份、辛硫磷4~8份、磷酸一氢钙4~6份、磷酸二氢钾8~10份、硫酸钾2~4份和氯化钙5~8份。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海藻酸钠12份、土壤调节剂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进一步地,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5~7):(2~4):(1~3)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6:3:2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钠化后的海泡石的制备方法为:将海泡石加入到蒸馏水中,所述海泡石与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g:45mL,接着加入碳酸钠,所述碳酸钠与海泡石的重量比为1:24,加热至55~65℃,搅拌1~2h,温室老化24h,真空抽滤,洗涤,干燥,即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草木灰为有机质含量为30~40%的草灰,而且含有大量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的天然有机物质。本专利技术将鸡粪、活性污泥和草木灰等原料用于复合肥料的制备,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利于资源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是采用种子成簇直播法进行培育,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中采集的种子播于育苗袋,施加自制的复合肥培育12个月,接着移栽到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中,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施加自制的复合肥培育5年,即可移栽至园林。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培育出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分枝粗度平均为4.5m~5.0cm,且分枝均匀,移植成活率达96%以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可以大大提升云南石梓的应用形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肥料营养丰富、富含多种钙、磷等矿物质,具有为云南石梓的幼苗和大苗持续提供营养以及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和土壤透气性的作用的,从而提高了云南石梓的幼苗和大苗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肥中的活性污泥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述微生物有利于充分的分解鸡粪的营养成分;所含土壤调节剂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含草木灰和辛硫磷、磷酸一氢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和氯化钙可以提供丰富的磷、钾和钙元素。同时,钾离子和钙离子等阳离子物质可以促动海藻酸钠形成交联网络结构的保护膜,有效的防止复合肥中水分和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一定重量比组成的土壤调节剂还可以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使微生物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获得的种子浸泡12h,晾干后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育苗袋中,所述育苗袋基质的成分及其重量比为泥炭:河沙:红壤土=1:1:2,以育苗袋中心点为圆心,离中心点3cm为半径划一圆圈,在圆圈上均匀的放置6粒种子,萌发孔向内,种子末端与圆圈相接;种子萌发后进行均匀的间苗,每袋保留3株幼苗,每袋施加复合肥1次,每天浇水1次,培育12个月,得1年生苗;S2将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以2.5×2.5m的株行距,挖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去掉育苗袋,将三株幼苗作为整体进行移栽,种植5年,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所述肥水管理为:种植时施加1次复合肥,以后每月追施复合肥1次;移植后至成活前进行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时除草,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获得的种子浸泡12h,晾干后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育苗袋中,所述育苗袋基质的成分及其重量比为泥炭:河沙:红壤土=1:1:2,以育苗袋中心点为圆心,离中心点3cm为半径划一圆圈,在圆圈上均匀的放置6粒种子,萌发孔向内,种子末端与圆圈相接;种子萌发后进行均匀的间苗,每袋保留3株幼苗,每袋施加复合肥1次,每天浇水1次,培育12个月,得1年生苗;S2将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以2.5×2.5m的株行距,挖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去掉育苗袋,将三株幼苗作为整体进行移栽,种植5年,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所述肥水管理为:种植时施加1次复合肥,以后每月追施复合肥1次;移植后至成活前进行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时除草,即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高为0.5~0.7m,基部树干直径为0.8~0.9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移栽地土壤类型为红土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鸡粪60~70份、活性污泥8~14份、草木灰12~24份、海藻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聪胡秀邓业干李月娇吴郁璇黄嘉琦姬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恒盛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