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芦俊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864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包括第一履带车体和第二履带车体,所述第一履带车体和第二履带车体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车体的上端固定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隔板并延伸至隔板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空腔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混凝土路面进行粉碎时可以及时对产生的浮尘进行降尘的功能,解决了因不能处理浮尘导致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因受外力作用导致影响工作进度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粉碎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路面指的是用水泥混凝土板作面层的路面。它是指以水泥混凝土板作为面层,下设基层、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又称刚性路面,由于混凝土路面硬度比较大,在进行粉碎时需要用到专用的路面粉碎装置,但是,现有粉碎装置在运作时往往会因为受到其他外力的作用而影响工作进程,由于在进行路面粉碎时会产生大量的浮尘,而现有的粉碎装置不能对浮尘进行处理,造成环境的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包括第一履带车体和第二履带车体,所述第一履带车体和第二履带车体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车体的上端固定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包括第一履带车体(18)和第二履带车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履带车体(18)和第二履带车体(12)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车体(18)的上端固定有承载块(21),所述承载块(21)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隔板(38),所述隔板(38)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37),所述伺服电机(37)的输出轴贯穿隔板(38)并延伸至隔板(38)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37)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41),所述空腔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0),所述转动杆(40)的上端贯穿承载块(21)的侧壁并延伸至承载块(21)的上端,所述转动杆(40)的上端固定有转动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包括第一履带车体(18)和第二履带车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履带车体(18)和第二履带车体(12)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车体(18)的上端固定有承载块(21),所述承载块(21)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隔板(38),所述隔板(38)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37),所述伺服电机(37)的输出轴贯穿隔板(38)并延伸至隔板(38)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37)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41),所述空腔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0),所述转动杆(40)的上端贯穿承载块(21)的侧壁并延伸至承载块(21)的上端,所述转动杆(40)的上端固定有转动板(39),所述转动杆(40)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42),且第一锥形齿轮(41)和第二锥形齿轮(42)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板(39)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块(23),所述固定块(23)的上端一侧固定有垫板(7),所述垫板(7)的上端固定有第三支撑臂(6),所述第三支撑臂(6)的上端固定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臂(1),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臂(2),所述第二支撑臂(2)的下端固定有保护盒(26),所述保护盒(26)内设有破碎锤,所述破碎锤的下端固定有钻头(25),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油缸(3),所述第一油缸(3)的活塞杆末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臂(2)的一侧,所述固定块(23)的上端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油缸(4),所述第二油缸(4)的活塞杆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臂(1)的下端,所述第二履带车体(12)的上端固定有承载板(27),所述承载板(27)的上端固定有储水箱(10),所述储水箱(10)和承载块(21)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减震装置,且同一端的四个减震装置为一组,所述承载块(2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护板(19),同一组内的四个减震装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护板(19)的一侧,所述储水箱(10)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护板(14),另一组内的四个减震装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护板(14)的一侧,所述第二护板(14)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内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导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俊卢立国李英
申请(专利权)人:芦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