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862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本体、隔离带和挡雨棚,挡雨棚沿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道路本体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支撑柱,挡雨棚的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柱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隔离带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中间,隔离带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照明设备,挡雨棚上分布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照明设备连接;从根本上避免水损害,路基和路面基层在棚廊的遮盖下,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行道路的长寿命化,适应于常规道路道路的生态改造,将棚廊与太阳能结合,实现绿色智能交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大多数地方道路水损害严重,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采用棚廊式道路系统,常规道路的基面层材料如水泥稳定材料、沥青胶结材料等为不可重塑材料,在重载和水损害作用下容易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从根本上避免水损害,路基和路面基层在棚廊的遮盖下,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行道路的长寿命化,适应于常规道路道路的生态改造,将棚廊与太阳能结合,实现绿色智能交通。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本体、隔离带和挡雨棚,挡雨棚沿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道路本体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支撑柱,挡雨棚的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柱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隔离带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中间,隔离带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照明设备,挡雨棚上分布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照明设备连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挡雨棚包括多个刚性支架,多个刚性支架沿道路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两个刚性支架之间连接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由上至下依次叠层分布,形成雨棚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板的两端通过转动轴分别与两个刚性支架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可沿转动轴转动。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刚性支架为拱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为混凝土柱。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混凝土柱之间连接有混凝土墙。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支撑柱均连接有拉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带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挡雨棚和道路本体连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道路本体包括胶接碎石层;所述的胶接碎石层包括泥结碎石、泥结砂砾或细粒土与聚合物改性粉沙土或粘性土胶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带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喷雾器,太阳能电池板与喷雾器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挡雨棚覆盖于道路本体上,从根本上避免水损害,路基和路面基层在棚廊的遮盖下,相对干燥的道路本体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行道路的长寿命化,适应于常规道路道路的生态改造,将棚廊与太阳能结合,实现绿色交通;采用道路系统收集的绿色能源将远远高于车辆交通的能源需求,未来的道路也成了所连接的城市的能源供给者,适应未来绿色能源和智能交通的需要。2、充分利用粘土材料的可重塑性,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减少路面面层的厚度,并实现在棚廊防护下的全天候通车,采用粘土类材料作为基层甚至面层,道路基层基本可以实现永续,路面面层的负荷得以分担,实行道路的长寿命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的立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的主视图;图中,1-道路本体,2-混凝土墙,3-支撑柱,4-挡雨棚,5-照明设备,6-喷雾器,7-隔离带,8-拉索,9-太阳能电池板,10-刚性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本体1、隔离带7和挡雨棚4,挡雨棚4沿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1上方,道路本体1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支撑柱3,挡雨棚4的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柱3设置于道路本体1上方,隔离带7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1中间(隔离带7将道路本体1从中间一分为二,形成双向车道),隔离带7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照明设备5,挡雨棚4上分布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9,太阳能电池板9与照明设备5连接。进一步地,挡雨棚4包括多个刚性支架,多个刚性支架10沿道路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两个刚性支架10之间连接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9,多个太阳能电池板9由上至下依次叠层分布,形成雨棚面。进一步地,基板的两端通过转动轴分别与两个刚性支架10连接,太阳能电池板9随基板沿转动轴转动。进一步地,刚性支架10由高强刚性材料或高强韧性复合材料构成,上部呈拱形,由太阳能电池板9和高强材料支架通过转动轴连接组成以隔绝雨水,避免雨水浸入导致的路面结构被破坏;可以智能调节太阳能电池板9转动的角度来调节挡雨棚4的封闭程度。进一步地,多个基板也可通过相互拼接,替换叠层分布的方式,形成雨棚面。进一步地,刚性支架10为拱形。进一步地,支撑柱3为混凝土柱。进一步地,相邻的混凝土柱之间连接有混凝土墙2。进一步地,每个支撑柱3均连接有拉索8;以平衡棚廊的风荷载。进一步地,所述的拉索8由高强刚性材料或高强韧性复合材料构成。进一步地,隔离带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挡雨棚4和道路本体1连接。进一步地,道路本体1包括胶接碎石层;与传统道路相比较该道路系统的道路几乎不会受到雨水的破坏。进一步地,所述的胶接碎石层包括泥结碎石、泥结砂砾或细粒土与聚合物改性粉沙土或粘性土胶接;形成重塑道路基面层。进一步地,胶接碎石层上铺设有薄层路面材料,形成装配式面层。进一步地,隔离带7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喷雾器6,太阳能电池板9与喷雾器6连接;喷雾器6用于喷雾除尘,改善道路行驶环境。进一步地,所述的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还包括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引水管道、蓄水池和水泵,引水管道分布于道路本体的两侧,引水管道的出口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通过水泵与喷雾器连接;下雨时雨水会被棚廊顶部的挡雨棚遮挡引导至棚廊两旁,经排水系统中的引水管道汇聚于道路底部的蓄水池中,由水泵供给予喷雾器完成沿道路喷水,实现雨水收集、防火降尘功能;具体管线分布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进一步地,沿道路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有雷达系统,可检测道路本体行驶的车辆的数量进行统计,并记录相应的位置,通过雷达系统实现智能交通。进一步地,棚廊上安设有风能收集系统,风能收集系统具体设置于棚廊外壁上,可阻挡侧风对混凝土墙的风力破坏,将风力转化为发电机运转的动力,用于收集风能减少风荷载。进一步地,道路本体1上设有休息站和收费站,太阳能电池板9在挡雨棚4上间隔分布,电路系统将收集到的电能输送到沿途休息站、路灯、收费站等需用电的设施。进一步地,各太阳能电池板9之间正极与负极相连,采用串联连接,高压输电;挡雨棚4的上部结构是采用模块化装配,根据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定制不同长度、宽度的模板,然后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柔性衔接装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新型道路系统,与传统路面相比,在路面基层上加盖与太阳能电池板9相结合的挡雨棚4,同时在沿途休息站铺建充电桩,在保护路面基层材料免受雨雪的溶蚀的同时,将沿途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收集的电能在为收费站、路灯、指示灯、隧道等设施提供电能的同时,为沿途休息站充电桩供电。进一步地,所述挡雨棚4使用刚性材料作为基板,分别在道路两侧和中间车道分割处做三处支撑结构;挡雨棚4上部呈拱形,由长方形的太阳能电池板9和基板紧密相连构成挡雨棚4的上部结构。进一步地,与传统道路相比较该道路系统的道路几乎不会受到雨水的破坏,设计时可以采用胶结碎石道路或薄层路面材料修建。进一步地,由于电动车辆的充电耗时较长,所以在休息站修建采用快速充电系统和智能计费的充电桩。同时休息站备有完成充电的电池,可为有需要的车主提供快速更换电池服务。进一步地,在挡雨棚4两侧修建混凝土墙2,使用钢索将挡雨棚4与混凝土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本体、隔离带和挡雨棚,挡雨棚沿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道路本体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支撑柱,挡雨棚的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柱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隔离带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中间,隔离带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照明设备,挡雨棚上分布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照明设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本体、隔离带和挡雨棚,挡雨棚沿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道路本体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支撑柱,挡雨棚的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柱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隔离带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中间,隔离带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照明设备,挡雨棚上分布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照明设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挡雨棚包括多个刚性支架,多个刚性支架沿道路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两个刚性支架之间连接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由上至下依次叠层分布,形成雨棚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两端通过转动轴分别与两个刚性支架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可沿转动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棚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国黄嘉祺杜雪剑王钰杰李将伟许阁龙吕振杰刘燚吉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