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49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框架;收容水缸;提升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收容水缸连通;处理水缸,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提升泵连通;第一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处理水缸连通;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处理水缸连通;臭氧生成水缸;第一臭氧收容罐,通过第三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连通;第一高压发生器,与第三输送管连接;其中,第一循环水管中的第一射流器设有与第一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一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进入第一循环水管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使得排出的水不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牙科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重视牙科问题,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会遇到牙科问题,因此需要就诊牙医。在牙医
中,当牙医对患者进行牙科治疗时,患者会不断产生口水或唾液等污水,因此牙医在作业工程中需要不断排放污水。然而,传统的牙医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式就是直接将污水排放出去,并未对污水进行任何杀菌消毒处理,这样容易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对患者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使得排出的水不污染环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框架,其中框架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容水缸,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收容水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收容水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提升泵,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提升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连通;处理水缸,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提升泵连通;第一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出口连通;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三输入口连通;臭氧生成水缸,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其中第一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一高压发生器,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第三输送管连接,以对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其中,第一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一射流器,且第一射流器设有与第一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一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第一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一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一循环水管中。其中,还包括:第二臭氧收容罐,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另一侧,其中第二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四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二高压发生器,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第四输送管连接,以对第四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二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其中,第二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二射流器,其中第二射流器设有与第二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二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二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第二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二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二循环水管中。其中,臭氧生成水缸的两侧的底部分别延伸设置有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第二臭氧收容罐设置在第二承载板上,其中,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设有与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形成第一收容腔体的第一保护栏,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体内,且臭氧生成水缸的另一侧设有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另一侧形成第二收容腔体的第二保护栏,第二臭氧收容罐收容在第二收容腔体内。其中,臭氧生成水缸的中部延伸设置有呈矩形状的凸出部,第一臭氧收容罐和第二臭氧收容罐分别设置在凸出部的两侧。其中,收容水缸还设有溢出口,其中溢出口所处的高度比第一输入口所处的高度高,溢出口所处的高度比第一输出口所处的高度低,且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所在的高度比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所在的高度低。其中,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输送管的通断的第一电磁阀,且第一循环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循环水管的通断的第二电磁阀。其中,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使得收容水缸的污水朝处理水缸流向的单向阀。其中,处理水缸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处理水缸的液位的液位传感器,以使得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处理水缸的液位达到预定值时,循环泵开始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所公开的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框架,其中框架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容水缸,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收容水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收容水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提升泵,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提升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连通;处理水缸,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提升泵连通;第一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出口连通;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三输入口连通;臭氧生成水缸,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其中第一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一高压发生器,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第三输送管连接,以对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其中,第一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一射流器,且第一射流器设有与第一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一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第一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一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一循环水管中。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所公开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对患者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杀菌消毒效果好,使得排出的水不污染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该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框架10、收容水缸11、提升泵12、处理水缸13、第一循环水管14、循环泵15、第二循环水管、臭氧生成水缸16、第一臭氧收容罐17、第一高压发生器161、第二臭氧收容罐18和第二高压发生器162。框架10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收容水缸11设置在框架10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收容水缸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收容水缸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112。在本实施例中,收容水缸11还设有溢出口113,其中溢出口113所处的高度比第一输入口所处的高度高,溢出口113所处的高度比第一输出口112所处的高度低。提升泵12设置在框架10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提升泵12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收容水缸11的第一输出口1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输送管的通断的第一电磁阀121。处理水缸1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1上,其中处理水缸13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提升泵12连通,以通过提升泵12将收容水缸11内的水输送至处理水缸13内。应理解,第二输入口设置在处理水缸13的底部,其中处理水缸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输出口。在本实施例中,收容水缸11的第一输出口112所在的高度比处理水缸13的第二输入口所在的高度低。应理解,由于收容水缸11的第一输出口112所在的高度比处理水缸13的第二输入口所在的高度低,因此收容水缸11的污水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流到处理水缸13内的,而为了能够将收容水缸11输送至处理水缸13内,优选设置提升泵12,以通过提升泵12将收容水缸11输送至处理水缸13内。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处理水缸13的水流至收容水缸13,优选在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使得收容水缸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其中所述框架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容水缸,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所述收容水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所述收容水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提升泵,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所述提升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所述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连通;处理水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其中所述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所述提升泵连通;第一循环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出口连通;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其中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一循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循环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处理水缸的第三输入口连通;臭氧生成水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一高压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三输送管连接,以对所述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所述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其中,所述第一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一射流器,且所述第一射流器设有与所述第一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所述第一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所述第一气体输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循环水管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其中所述框架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容水缸,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所述收容水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所述收容水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提升泵,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所述提升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所述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连通;处理水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其中所述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所述提升泵连通;第一循环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出口连通;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其中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一循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循环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处理水缸的第三输入口连通;臭氧生成水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一高压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三输送管连接,以对所述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所述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其中,所述第一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一射流器,且所述第一射流器设有与所述第一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所述第一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所述第一气体输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循环水管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臭氧收容罐,设置在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二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四输送管与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二高压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所述第四输送管连接,以对所述第四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所述第二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二射流器,其中所述第二射流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遂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泰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