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毅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843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该润滑油包含下述质量份物质:基础油75‑98份,润滑剂0.8‑3.5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05‑0.8份,三乙醇胺0.05‑2.5份,苯甲酸钠0.5‑2.0份、氯苯0.05‑0.2份。该润滑油使用温度范围广,闪点高,具有良好的运动黏度、磨迹直径小、润滑性能优良,在高载荷下仍然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使用温度范围广的宽温域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机械领域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起到降低摩擦、提高机械运行速度和延长机械寿命得到的作用,在汽车工业尤为突出,其摩擦学行为是导致汽车机械失效和能量消耗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发动机部件摩擦造成的能量损失是实现降低汽车燃料消耗的重要因素。而发动机设计的改良和润滑油配方技术的提高,都可以直接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但是改善润滑油配方的成本要远低于开发新型发动机成本。发动机润滑油一般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大多采用精制的矿物油,高档润滑油的基础油则采用合成油或矿物油与合成油复配而成的基础油。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告诉、大负荷都将作用于润滑油,其发动机燃料和废气等对润滑油还有侵蚀作用,因此发动机润滑油必须具有良好的粘温特性、清净分散性、酸中和性、氧化安定性、抗磨性等。由于我国地域分布广发,不同地区温度差异极大,由于温度变化剧烈,导致低温下润滑油流动性不足,高温下润滑油明显变稀,油膜厚度不足,造成润滑性能降低,使得车辆出现低温启动性差,拉缸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温度范围广,兼具高抗摩擦性能、润滑性良好的新型宽温域润滑油。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努力,最终获得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包含下述质量份物质:基础油75-98份,润滑剂0.8-3.5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05-0.8份,三乙醇胺0.05-2.5份,苯甲酸钠0.5-2.0份、氯苯0.05-0.2份。优选地,如上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包含下述质量份物质:基础油85-90份,润滑剂1.5-2.5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2-0.5份,三乙醇胺0.1-1.5份,苯甲酸钠1.0-1.5份、氯苯0.08-0.15份。优选地,如上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包含下述质量份物质:基础油85份,润滑剂2.0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3份,三乙醇胺0.9份,苯甲酸钠1.2份、氯苯0.1份。优选地,如上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所述润滑剂为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硅油的混合物,其中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硅油的质量比为1:(1.5-2.5)。优选地,如上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所述硅油为甲基硅油、苯甲基硅油或乙基硅油中至少一种。优选地,如上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所述基础油为双季戊四醇酯、偏苯三酸酯、季戊四醇酯、己二酸双酯、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二异十三醇双酯或邻苯二甲酸双酯中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在搅拌条件下,向基础油中依次加润滑剂、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三乙醇胺,混合均匀后升温至40-55℃,再依次加入苯甲酸钠和氯苯,混合均匀,得到润滑油。优选地,如上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的制备方法,所述润滑剂为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硅油的混合物,其中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硅油的质量比为1:(1.5-2.5)。优选地,如上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的制备方法,所述硅油为甲基硅油、苯甲基硅油或乙基硅油中至少一种。优选地,如上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的制备方法,所述基础油为双季戊四醇酯、偏苯三酸酯、季戊四醇酯、己二酸双酯、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二异十三醇双酯或邻苯二甲酸双酯中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润滑油使用温度达到-45℃-200℃,温域宽,同时在上述温度范围内仍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2)本专利技术润滑油具有良好的运动黏度、磨迹直径小、润滑性能优良,充分延长发动机寿命;(3)本专利技术润滑油闪点高,在高载荷下仍然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4)本专利技术润滑油具有较高的粘度指数,粘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具有良好的高氧化稳定性及低温流动性;(5)本专利技术润滑油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不会出现润滑性下降的问题;(6)本专利技术方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操作步骤或条件者,均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制备:在800转/min的搅拌转速下,向75重量份的基础油中依次加0.8重量份润滑剂、0.05重量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05重量份三乙醇胺,混合均匀后升温至40℃,再依次加入0.5重量份苯甲酸钠、0.05重量份氯苯,混合均匀,得到润滑油。其中基础油为双季戊四醇酯与己二酸双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润滑剂为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甲基硅油的混合物,其中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甲基硅油的质量比为1:1.5。实施例2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制备:在800转/min的搅拌转速下,向85重量份的基础油中依次加1.5重量份润滑剂、0.2重量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1重量份三乙醇胺,混合均匀后升温至45℃,再依次加入1.0重量份苯甲酸钠、0.08重量份氯苯,混合均匀,得到润滑油。其中基础油为双季戊四醇酯,润滑剂为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乙基硅油的混合物,其中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乙基硅油的质量比为1:2.5。实施例3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制备:在1000转/min的搅拌转速下,向85重量份的基础油中依次加2.0重量份润滑剂、0.3重量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9重量份三乙醇胺,混合均匀后升温至40℃,再依次加入1.2重量份苯甲酸钠、0.1重量份氯苯,混合均匀,得到润滑油。其中基础油为季戊四醇酯与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2,润滑剂为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苯甲基硅油的混合物,其中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苯甲基硅油的质量比为1:2。实施例4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制备:在1000转/min的搅拌转速下,向90重量份的基础油中依次加2.5重量份润滑剂、0.5重量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1.5重量份三乙醇胺,混合均匀后升温至50℃,再依次加入1.5重量份苯甲酸钠、0.15重量份氯苯,混合均匀,得到润滑油。其中基础油为邻苯二甲酸双酯,润滑剂为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苯甲基硅油的混合物,其中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苯甲基硅油的质量比为1:2.5。实施例5新型宽温域滑油制备:在900转/min的搅拌转速下,向98重量份的基础油中依次加3.5重量份润滑剂、0.8重量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2.5重量份三乙醇胺,混合均匀后升温至55℃,再依次加入2.0重量份苯甲酸钠、0.2重量份氯苯,混合均匀,得到润滑油。其中基础油为偏苯三酸酯,润滑剂为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甲基硅油的混合物,其中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苯甲基硅油的质量比为1:1.5。实施例6对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润滑油进行性能检测,采用MQ-800A型四球试验机评价润滑剂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温度为室温。最大无卡咬负荷PB按照国标GB3142测定,试验后测定磨斑直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质量份物质:基础油75‑98份,润滑剂0.8‑3.5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05‑0.8份,三乙醇胺0.05‑2.5份,苯甲酸钠0.5‑2.0份、氯苯0.05‑0.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质量份物质:基础油75-98份,润滑剂0.8-3.5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05-0.8份,三乙醇胺0.05-2.5份,苯甲酸钠0.5-2.0份、氯苯0.05-0.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质量份物质:基础油85-90份,润滑剂1.5-2.5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2-0.5份,三乙醇胺0.1-1.5份,苯甲酸钠1.0-1.5份、氯苯0.08-0.1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质量份物质:基础油85份,润滑剂2.0份,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0.3份,三乙醇胺0.9份,苯甲酸钠1.2份、氯苯0.1份。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硅油的混合物,其中甘油三羟硬脂酸酯与硅油的质量比为1:(1.5-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宽温域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张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