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聂星专利>正文

一种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及其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801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包括管本体,管本体的内部上设有衬塑层,管本体的管口内设有管口护套,管口护套上设有环槽,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能够卡在环槽内的凸筋,管本体的外部上对应所述凸筋的位置形成凹陷。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管本体的管口处修整,将所述管口护套套入管本体内,使管口护套的限位凸环抵住管本体的管口上;②将管本体同管口护套一同放入压槽机内,在管本体的外部压制凹陷,使管本体于管口护套形成配合的限制结构,将衬塑层夹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衬塑钢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塑的现象,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更有利于在施工中能够快速对接,提高现场管道对接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及其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空调水系统的冷冻水、冷却水管道,污水、废水排水管道常采用了衬塑钢管。在管路施工时,由于长度限制需要将管道切割、对接等,但现场施工时对衬塑钢管现场切割的切口处理质量无法达到在工厂施工工艺水平,经常出现衬塑脱落问题。衬塑钢管脱塑现象,发现主要发生脱塑管道的部位在空调机房内,得出分析如下:(1)因机房内管道多为现场加工制作,管道切割后切口部分只是采用厂家提供的特制胶水进行处理,处理工艺无法达到质量要求。(2)空调机房内冷水机组及各类空调泵处水压较大,机组及水泵间隔运行使管内塑层一直来回受到正负压作用,导致塑层剥离钢管脱落,最终造成管道堵塞。(3)由于现有技术的现场施工工艺的不足,管道切割处理不完善,从而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种存在的衬塑管道脱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及其实现方法,实现迅速现场完成管道对接且管道不易脱塑以及堵塞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部上设有衬塑层,所述管本体的管口内设有管口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护套上设有环槽,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能够卡在环槽内的凸筋,所述管本体的外部上对应所述凸筋的位置形成凹陷。进一步地,所述凸筋位置的衬塑层相应的向内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环槽与凸筋配合卡接,并将衬塑层夹持住。进一步地,所述管口护套的一侧端部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至凹槽的距离与所述凸筋至管本体的管口的距离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环的外径与所述管本体的外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环至凹槽的距离为所述管口护套的直径的四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管口护套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一种上述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将管本体的管口处修整,将所述管口护套套入管本体内,使管口护套的限位凸环抵住管本体的管口上;②将管本体同管口护套一同放入压槽机内,在管本体的外部压制凹陷,使管本体于管口护套形成配合的限制结构,将衬塑层夹住。进一步地,步骤①中,在管本体修整过程中要保证衬塑层尽量漏出管本体的管口外部。进一步地,步骤①中,将管口护套套入管本体时,要确保管口护套的限位凸环能够将衬塑层压制在管本体的管口上,并保证压实。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能够有效的避免衬塑钢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塑的现象,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更有利于在施工中能够快速对接,提高现场管道对接作业的效率;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快速的将切割后的管路进行防脱塑处理,延长管道的使用周期,提高后续工作的施工进度,降低工期,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其中:1、管本体;2、衬塑层;3、管口护套;4、环槽;5、凸筋;6、凹陷;7、限位凸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包括管本体1,管本体1的内部上设有衬塑层2,管本体1的管口内设有管口护套3,管口护套3上设有环槽4,管本体1的内壁上设有能够卡在环槽4内的凸筋5,管本体1的外部上对应凸筋5的位置形成凹陷6。本专利技术中,管口护套3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管本体1与管口护套3相互挤压并形成凹凸配合的限制结构,将衬塑层2加紧在管本体1与管口护套3之间,形成的限制结构将管本体1开口处的衬塑层2固定住,有效的避免衬塑层2脱落,进入管本体1内部而引发堵塞管路的状况。其中,凸筋5位置的衬塑层2相应的向内凸起,凸筋5将其表表面的衬塑层2同向支撑,确保凸筋5与环槽4扣合时衬塑层2加紧在环槽4内。再者,环槽4与凸筋5配合卡接,并将衬塑层2夹持住,凹凸配合的固定形式能够更好的避免衬塑层2抽离,提高其稳定性。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实施方式,管口护套3的一侧端部设有限位凸环7,限位凸环7至凹槽的距离与所述凸筋5至管本体1的管口的距离相同,限位环能够防止在前期安装时管口护套3全部进入管本体1内,从而将衬塑层2一同带入管本体1内,而使衬塑层2直接脱落,且更容易将管口护套3固定位置。另外,限位凸环7能够将一部分衬塑层2压制在其与管本体1截面的位置上,增加衬塑层2的稳定性。具体的,限位凸环7的外径与管本体1的外径相同,确保安装后的直径不会改变,便于管道之间的对接,保障管道对接后的密封性。更具体的,限位凸环7至凹槽的距离为管口护套3的直径的四分之一,其位置的设置既能够保证凹槽于凸筋5结构对衬塑层2的最大限制作用,同时又能保障管道后续对接方便,便于维护。为更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结合图1及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现方法:一种上述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管本体1的管口处修整,将管口护套3套入管本体1内,使管口护套3的限位凸环7抵住管本体1的管口上;②将管本体1同管口护套3一同放入压槽机内,在管本体1的外部压制凹陷6,使管本体1于管口护套3形成配合的限制结构,将衬塑层2夹住。其中,步骤①中,在管本体1修整过程中要保证衬塑层2尽量漏出管本体1的管口外部一部分,将切割后的管口打磨平整,管口的圆截面确保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漏出的衬塑层2与管口之间涂覆胶黏剂,将衬塑层2外翻并压紧。再者,步骤①中,将管口护套3套入管本体1时,要确保管口护套3的限位凸环7能够将衬塑层2压制在管本体1的管口上,并保证压实,在压槽结束后,将多余的衬塑层2裁剪掉,确保管本体1的直径不便,保障管路对接的顺畅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实现现场管路切割后对接工作快速进行组装,降低工期,节约成本。具体应用试验例:本方案在青岛地铁3号线机电03标错埠岭站开始实施。通过此标段错埠岭站与其他三个车站进行对比试验。在每年的空调季运行时,机电03标中江西路站、宁夏路站、敦化路站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衬塑钢管脱塑现象,空调机房、风道内、室外冷却塔埋地管道处均有脱塑。错埠岭站因对衬塑钢管管口采用不锈钢护口进行处理,在空调季内未发生管道脱塑现象。通过成本分析对比,本标段3个车站处理管道脱塑的人工成本平均每站约为13000元(未包含其他材料机具等其他费用);而采用不锈钢护口处理的车站未出现一次管道脱塑现象,仅花费材料成本7140元,直接节约一半成本。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部上设有衬塑层,所述管本体的管口内设有管口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护套上设有环槽,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能够卡在环槽内的凸筋,所述管本体的外部上对应所述凸筋的位置形成凹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部上设有衬塑层,所述管本体的管口内设有管口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护套上设有环槽,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能够卡在环槽内的凸筋,所述管本体的外部上对应所述凸筋的位置形成凹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位置的衬塑层相应的向内凸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与凸筋配合卡接,并将衬塑层夹持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护套的一侧端部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至凹槽的距离与所述凸筋至管本体的管口的距离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环的外径与所述管本体的外径相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塑钢管防脱塑管口,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星
申请(专利权)人:聂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