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465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水槽基座、移动座、衬管夹具、安装架、水冷机构、加热机构、电控箱及管线机构,在所述的水槽基座上滑动安装有移动座,在移动座两端安装有安装座,在各安装座上安装有由液压缸驱动的衬管夹具,在所述水槽基座的中部安装有安装架,在安装架的顶板底面上安装有前后设置的水冷机构,在两水冷机构的水冷圈之间安装架的托板上安装有加热机构,在所述安装架顶板的顶面上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的管线机构设置于水槽基座的上方移动座的底部并与衬管夹具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省时省力、方便操作、提高加工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易于实现的优点。

A plastic lined steel pipe composite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lastic-lined steel pipe composite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evice mainly comprises a flume base, a movable seat, a lining pipe clamp, a mounting frame, a water cooling mechanism, a heating mechanism, an electric control box and a pipeline mechanism. A movable seat is sliding on the flume base, and a mounting seat is mounted at both ends of the movable seat, and each mounting seat is mounted. A liner clamp driven by a hydraulic cylinder is mounted on the seat, and an installation rack is moun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lume base, and a water-cooling mechanism is mount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roof of the installation rack, and a heating mechanism is mounted on the bracket of the rack between the water-cooling rings of the two water-cooling mechanisms, and a heating mechanism is mount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oof of the installation rack. The pipeline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ovable seat above the flume bas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ner clamp.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time-saving, labor-saving, convenient operation, improving processing efficiency, saving resources, reducing cost and easy rea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钢管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复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衬塑钢管,以镀锌无缝钢管、焊接钢管为基管,内壁去除焊筋后,衬入与镀锌管内径等径的食品级聚乙烯(PE)管材,最后再加压加热一定时间后成型制成,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的冷热水的给水系统。现有内衬塑钢管的加工工艺一般为:在塑料管外壁或镀锌钢管的内壁上涂热熔胶,然后将塑料管穿到镀锌钢管中,两端安装密封用夹具,放入具有热空气循环的加热炉内加热使塑料软化,塑料管通入压缩空气使塑料管膨胀,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下依靠热熔胶使塑料和钢管粘结在一起。现有的方法各步骤间均需分步进行,转移时费时费力,存在工序复杂,加工效率低的弊端。通过对公开专利文献的检索,并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同的公开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省时省力、方便操作、提高加工效率、易于实现的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水槽基座、移动座、衬管夹具、安装架、水冷机构、加热机构、电控箱及管线机构,在所述的水槽基座上滑动安装有中空的移动座,在移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安装座,在各安装座上安装有由液压缸驱动的衬管夹具,在所述水槽基座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横跨安装有安装架,在安装架的顶板底面上安装有前后设置的水冷机构,在两水冷机构的水冷圈之间安装架的托板上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衬管夹具、水冷圈及加热机构的中频加热圈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安装架顶板的顶面上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的管线机构设置于水槽基座的上方移动座的底部并与衬管夹具相连。而且,所述的水槽基座由槽体、齿条、导向槽及轨道构成,在所述槽体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齿条,在齿条的一侧安装有两条导向槽,在导向槽内安装有管线机构,在槽体长度方向的两上沿上安装有轨道;在所述的移动座内安装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该齿轮由电机驱动,在所述移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有沿轨道行走的轮子,在移动座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底板,在底板上间隔均布有支撑单元及卸料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由安装于移动座底板上的气缸以及由气缸驱动升降的支撑辊构成,所述的卸料单元由气缸及转臂构成,转臂的一端铰装在移动座上,转臂的另一端由置于移动座底板上的气缸驱动连接。而且,所述的管线机构主要由输送管链盒及气管构成,在所述的导向槽内设置有输送管链盒,在输送管链盒内安装有与衬管夹具及液压缸连接的管路;还包括托辊,在所述的水槽基座上均布有架设输送管链盒有托辊,两两托辊之间连接有接地链。而且,所述的衬管夹具由四氟外套及气动涨紧芯构成,在所述的四氟外套内螺纹安装有气动涨紧芯,该气动涨紧芯由气嘴、输气管、连接弹簧、端盖、螺纹连接头、垫圈、前端块、后端块及橡胶涨圈构成,在所述的输气管上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端盖、螺纹连接头、垫圈、后端块、橡胶涨圈及前端块,在前端块的前端输气管上安装有气嘴,在所述端盖的后端安装有连接弹簧,在橡胶涨圈相对应的输气管管壁上制有气孔,所述的气动涨紧芯通过连接弹簧与液压缸的缸杆连接。而且,所述的安装架由架腿、顶板、托板、护栏及楼梯构成,在所述顶板的底部四角处安装有架腿,在后部左右相对的两架腿之间安装有与移动座的端面相平齐的托板,在顶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一圈护栏,护栏处留有一进出口,在该进出口处设置有连接至地面的楼梯。而且,所述的水冷机构由水箱、水泵、水管及水冷圈构成,所述水管的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水管的另一端与水冷圈连接,所述的水冷圈由端部设置连接座的连接杆、主管、分管及圈体构成,所述的水冷圈通过连接座安装在顶板的底部,所述的主管水平设置,主管的一端封口,另一端与水管连接,在主管的下端均匀设置有三根分管,在三根分管的下端连通安装一个圈体,在圈体的内圈壁上均布有出水孔。而且,所述的加热机构由箱体及中频加热圈构成,在所述箱体的中部设有一加热穿孔,在该加热穿孔上设置有中频加热圈。而且,在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孔,在两端安装座的两连接孔之间连接有引导绳,该引导绳在顶板底部设置的穿孔内往复移动。而且,在所述安装座上安装衬管夹具的一侧安装有防水帘,该防水帘将液压缸与衬管夹具分隔开。而且,还包括水过滤器,在所述水槽基座的内部引出一管道与水泵连接,水泵与水过滤器连接,水过滤器与水箱连接,水箱通过水泵与水冷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使用时将穿入塑管的钢管经上料架置于移动座上,然后通过液压缸驱动衬管夹具的伸缩,使衬塑管的两端夹装于衬管夹具四氟外套与气动涨紧芯之间,然后,移动座开始在水槽基座上行走,使衬塑管穿过水冷圈及中频加热圈,如此往复,对钢塑管进行加热及冷却,使钢塑管复合为一体,成型后送往下一工序。整个工序全部由机器完成,无需人工将物料搬运转移,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加工效率。2、本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通过在各管线外部套装防水管,再将其收纳在输送管链盒内,方便了移动座的移动,也使本复合机外观比较整齐。3、本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通过防水帘的设计,避免了水溅落到液压缸的线路上,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4、本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通过将现有对钢塑管简单的夹紧结构设计为气动夹紧的结构,使二者的连接更加牢固,密封性更强,更有利于复合。5、本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通过水过滤器的设置,可以使冷却水实现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为企业降低成本。6、本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省时省力、方便操作、提高加工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易于实现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衬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冷机构及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水槽基座与线管机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水槽基座、线管机构与托辊装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液压缸、2-安装座、3-引导绳、4-衬管夹具、5-移动座、6-水槽基座、7-转臂、8-支撑辊、9-顶板、10-护栏、11-电控箱、12-输送管链盒、13-齿条、14-托辊、15-四氟外套、16-前端块、17-橡胶涨圈、18-后端块、19-垫圈、20-螺纹连接头、21-端盖、22-连接弹簧、23-水管、24-连接座、25-连接杆、26-主管、27-分管、28-出水孔、29-水冷圈、30-箱体、31-中频加热圈、32-气管、33-接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其创新之处在于:主要包括水槽基座6、移动座5、衬管夹具4、安装架、水冷机构、加热机构、电控箱11及管线机构,在所述的水槽基座上滑动安装有内部中空的移动座,在移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上部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安装座2,在各安装座上安装有由液压缸1驱动的衬管夹具,在所述水槽基座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横跨安装有安装架,在安装架的顶板9底面上安装有前后设置的水冷机构,在两水冷机构的水冷圈29之间安装架的托板上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衬管夹具、水冷圈及加热机构的中频加热圈31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安装架顶板的顶面上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的管线机构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水槽基座、移动座、衬管夹具、安装架、水冷机构、加热机构、电控箱及管线机构,在所述的水槽基座上滑动安装有中空的移动座,在移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安装座,在各安装座上安装有由液压缸驱动的衬管夹具,在所述水槽基座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横跨安装有安装架,在安装架的顶板底面上安装有前后设置的水冷机构,在两水冷机构的水冷圈之间安装架的托板上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衬管夹具、水冷圈及加热机构的中频加热圈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安装架顶板的顶面上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的管线机构设置于水槽基座的上方移动座的底部并与衬管夹具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水槽基座、移动座、衬管夹具、安装架、水冷机构、加热机构、电控箱及管线机构,在所述的水槽基座上滑动安装有中空的移动座,在移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安装座,在各安装座上安装有由液压缸驱动的衬管夹具,在所述水槽基座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横跨安装有安装架,在安装架的顶板底面上安装有前后设置的水冷机构,在两水冷机构的水冷圈之间安装架的托板上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衬管夹具、水冷圈及加热机构的中频加热圈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安装架顶板的顶面上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的管线机构设置于水槽基座的上方移动座的底部并与衬管夹具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槽基座由槽体、齿条、导向槽及轨道构成,在所述槽体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齿条,在齿条的一侧安装有两条导向槽,在导向槽内安装有管线机构,在槽体长度方向的两上沿上安装有轨道;在所述的移动座内安装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该齿轮由电机驱动,在所述移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有沿轨道行走的轮子,在移动座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底板,在底板上间隔均布有支撑单元及卸料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由安装于移动座底板上的气缸以及由气缸驱动升降的支撑辊构成,所述的卸料单元由气缸及转臂构成,转臂的一端铰装在移动座上,转臂的另一端由置于移动座底板上的气缸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线机构主要由输送管链盒及气管构成,在所述的导向槽内设置有输送管链盒,在输送管链盒内安装有与衬管夹具及液压缸连接的管路;还包括托辊,在所述的水槽基座上均布有架设输送管链盒有托辊,两两托辊之间连接有接地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塑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管夹具由四氟外套及气动涨紧芯构成,在所述的四氟外套内螺纹安装有气动涨紧芯,该气动涨紧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富顺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