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先富专利>正文

一种双旋流三流喷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59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旋流三流喷枪,包括接入座、枪杆和双旋流喷嘴,枪杆的一端与接入座连通,另一端与双旋流喷嘴连通;枪杆上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内旋流通路和第一外旋流通路;在接入座上设有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第二气体入口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双旋流喷嘴上设有第二内旋流通路、第二外旋流通路、内旋流室和外旋流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通路、三个入口以及两个独立的旋流室,可通入三流流体,实现两次雾化,其喷出的液滴更细、更均匀,并且在压力适当的情况下,喷出的雾幕为大雾化角的锥型雾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喷枪喷出的液滴大小不均匀的弊端。

A Double Swirl Three-Flow Gu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swirl three-flow spray gun, which comprises an access seat, a gun rod and a double swirl nozzle. One end of the gu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cess seat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ouble Swirl nozzle. The gun rod is provided with an incompatible first internal swirl flow path and a first external swirl flow path; and the access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and a first gas inlet. The second gas inlet, the liquid inlet, the first gas inlet and the first inner swirl flow path are connected, and the second gas inlet and the first outer swirl flow path are connected; the double swirl nozzle is equipped with the second inner swirl flow path, the second outer swirl flow path, the inner swirl chamber and the outer swirl chamb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two channels, three inlets and the outer swirl chamber. Two independent swirl chambers can be connected to THREE-STREAM fluid to realize two atomizations. The droplets emitted by the two chambers are finer and more uniform. Under the appropriate pressure, the spray curtain is a conical one with large atomization angle, which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 of uneven size of droplets emitted by the spray gun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旋流三流喷枪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食品和化工等
,具体涉及一种制药、食品和化工制粒、制丸和包衣设备中使用的雾化用双旋流三流喷枪。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制药、食品和化工设备的气动旋流雾化喷枪是一气、一液的二流喷枪,并且只有一个旋流室,在流化床设备中,这种喷枪比一流的液体压力旋流喷枪好用,液体流量大小都能正常喷雾,但还有很大缺陷:喷雾液滴大,只适合流化床大颗粒制粒,小的颗粒制粒雾化液滴太大,包衣和制丸就更大了,另外,这种喷枪雾化液滴大小不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强度高、雾化效果好的双旋流三流喷枪。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旋流三流喷枪,包括接入座、枪杆和双旋流喷嘴,所述枪杆的一端与接入座连通,另一端与双旋流喷嘴连通;所述枪杆上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内旋流通路和第一外旋流通路;在接入座上设有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第二气体入口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所述双旋流喷嘴上设有第二内旋流通路、第二外旋流通路、内旋流室和外旋流室;第二内旋流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另一端与内旋流室相通;第二外旋流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另一端与外旋流室相通;所述外旋流室出口设有外旋流喷嘴,内旋流室出口设有内旋流喷嘴,外旋流喷嘴位于内旋流喷嘴正下方。进一步,所述枪杆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内套管和外套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结构,内套管外径小于外套管内径,内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所述内套管的内部管路为第一内旋流通路,内套管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通道为第一外旋流通路。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内旋流通路与第一外旋流通路在同一轴线上。更进一步,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外套管的长度,内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且其两端伸出外套管外。更进一步,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接入座端部,沿接入座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均设置在接入座的侧壁,第一气体入口与第二气体入口开设方向相反、且互不相通;所述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所述第二气体入口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更进一步,所述双旋流喷嘴包括喷嘴座、内流管、内旋流器、旋流发生装置和外旋流器;所述喷嘴座侧璧开设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内径由外向内呈阶梯状减小;所述喷嘴座底部开设有第二阶梯孔,该第二阶梯孔内径内下至上呈阶梯状减小;所述第一阶梯孔与第二阶梯孔相通;所述内流管、内旋流器、旋流发生装置和外旋流器均安装在第二阶梯孔内;所述内旋流器内设有内旋流腔,外旋流器内设有外旋流腔,内旋流器安装在外旋流器的外旋流腔内;所述旋流发生装置安装在内旋流器的内旋流腔内,所述内流管的上端与第一内旋流通路连通,下端安装在内旋流器内旋流腔内,其下端与内旋流器相通;内流管的内部管路为第二内旋流通路,旋流发生装置与内旋流器的内旋流腔形成内旋流室,第二阶梯孔与内流管、旋流发生器、内旋流器与外旋流器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外旋流通路,内旋流器与外旋流器之间的间隙形成外旋流室。更进一步,所述旋流发生装置为旋流发生器,该旋流发生器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a,在旋流发生器的中部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第一导流通道,该第一导流通道与安装孔a连通;旋流发生器的另一端开设有旋流发生室,该旋流发生室上设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一导流孔。更进一步,所述内旋流器的内旋流腔包括依次连通的安装段、锥形段和喷嘴;所述旋流发生器安装在内旋流腔的安装段,内流管的下端安装在旋流发生器的安装孔a内;所述旋流发生器与安装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导流通道,旋流发生室正对内旋流腔的锥形段,且与锥形段连通,旋流发生室、锥形段和喷嘴依次连通形成内旋流室。更进一步,所述内流管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为两个,两个第一缺口对称设置;所述旋流发生装置为螺纹棒,螺纹棒设有向下的外螺纹,在螺纹棒的顶部设有与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缺口;所述螺纹棒设置在内旋流器内,内流管的下端插入内旋流器,且第一缺口正对第二缺口。更进一步,所述外旋流器上开设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二导流孔,该第二导流孔为两个,两个第二导流孔旋转对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枪杆上设置互不相通的第一内旋流通路和第一外旋流通路,接入座上设置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由液体入口通入雾化的液体,由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通入压缩空气。雾化的液体以及由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通入的压缩空气在接入前,均可分别控制其压力和流量。雾化的液体和由第一气体入口通入的压缩空气在第一内旋流通路内混合后,经第二内旋流通路进入内旋流室,由内旋流室喷嘴喷出,进行一次雾化。由第二气体入口通入的压缩空气经第一外旋流通路和第二外旋流通路进入外旋流室,对由内旋流室喷出的液滴进行再次雾化,通过再次雾化的液滴更细、更均匀,并且在压力适当的情况下,由喷嘴喷出的雾幕为大雾化角的锥型雾幕,非常适用于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喷枪只能喷出小雾化角的锥型雾幕、并且液滴大小不均匀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3为B部放大图;图4为A部放大图;图5为另一种实施例旋流喷嘴结构示意图;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喷嘴座结构示意图;图7为螺纹棒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俯视图;图9为另一种实施例内流管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沿A-A剖视图;图11为另一种实施例内流器结构示意图;图12为另一种实施例外旋流器结构示意图;图13为另一种实施例一个方向剖视图;图14为另一种实施例另一个方向剖视图。其中,1为双旋流喷嘴,11为喷嘴座,111为第一阶梯孔,112为第二阶梯孔,12为内流管,121为第一缺口,13为旋流发生器,14为内旋流器,141为安装孔,142为直筒段,143为锥形段,144为内旋流喷嘴,15为外旋流器,151为第二导流孔,16为第一导流孔,17为第一导流通路,18为第二导流通路,19为螺纹棒,191为第二缺口,2为枪杆,21为内套管,22为外套管,23为第一内旋流通路,24为第一外旋流通路,3为接入座,31为第一气体入口,32为第二气体入口,33为液体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释。参见图1~图4:一种双旋流三流喷枪,包括接入座3、枪杆2和双旋流喷嘴1,枪杆2的一端与接入座3连通,另一端与双旋流喷嘴1连通。枪杆2上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内旋流通路23和第一外旋流通路24。在接入座3上设有液体入口33、第一气体入口31和第二气体入口32,液体入口33、第一气体入口31与第一内旋流通路23相通,第二气体入口32与第一外旋流通路24相通。双旋流喷嘴1上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二内旋流通路和第二外旋流通路、内旋流室和外旋流室;第二内旋流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内旋流通路23相通,另一端与内旋流室相通;第二外旋流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外旋流通路24相通,另一端与外旋流室相通。外旋流室出口设有外旋流喷嘴,内旋流室出口设有内旋流喷嘴,外旋流喷嘴位于内旋流室喷嘴正下方,对内旋流室喷出的液滴进行再次雾化。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枪杆2上设置互不相通的第一内旋流通路23和第一外旋流通路24,接入座3上设置液体入口33、第一气体入口31和第二气体入口32。由液体入口33通入雾化的液体流,由第一气体入口31通入第一压缩空气流,以及由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旋流三流喷枪,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座、枪杆和双旋流喷嘴,所述枪杆的一端与接入座连通,另一端与双旋流喷嘴连通;所述枪杆上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内旋流通路和第一外旋流通路;在接入座上设有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第二气体入口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所述双旋流喷嘴上设有第二内旋流通路、第二外旋流通路、内旋流室和外旋流室;第二内旋流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另一端与内旋流室相通;第二外旋流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另一端与外旋流室相通;所述外旋流室出口设有外旋流喷嘴,内旋流室出口设有内旋流喷嘴,外旋流喷嘴位于内旋流喷嘴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30 CN 20172093379841.一种双旋流三流喷枪,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座、枪杆和双旋流喷嘴,所述枪杆的一端与接入座连通,另一端与双旋流喷嘴连通;所述枪杆上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内旋流通路和第一外旋流通路;在接入座上设有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第二气体入口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所述双旋流喷嘴上设有第二内旋流通路、第二外旋流通路、内旋流室和外旋流室;第二内旋流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另一端与内旋流室相通;第二外旋流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另一端与外旋流室相通;所述外旋流室出口设有外旋流喷嘴,内旋流室出口设有内旋流喷嘴,外旋流喷嘴位于内旋流喷嘴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流三流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杆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内套管和外套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结构,内套管外径小于外套管内径,内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所述内套管的内部管路为第一内旋流通路,内套管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通道为第一外旋流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旋流三流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旋流通路与第一外旋流通路在同一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旋流三流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外套管的长度,内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且其两端伸出外套管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流三流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接入座端部,沿接入座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均设置在接入座的侧壁,第一气体入口与第二气体入口开设方向相反、且互不相通;所述液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与第一内旋流通路相通,所述第二气体入口与第一外旋流通路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流三流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旋流喷嘴包括喷嘴座、内流管、内旋流器、旋流发生装置和外旋流器;所述喷嘴座侧璧开设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富
申请(专利权)人:李先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