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水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45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7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水泵车,包括轮子、转换式支腿、汽油机和水泵;所述轮子的外圈设置一圈嵌装槽,嵌装槽内能够缠绕消防水带,轮子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中心与轮子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连接支架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转换式支腿;轮子里圈通过设备支架固定安装有汽油机和水泵;所述水泵车度翻转换后,转换式支腿能够作为拉手使用,使消防水泵车滚动行走。通过将水泵车反转,将水泵车变成消防水带及水管缠绕支架,提高消防救援的过程中及救援过后消防水带的缠绕效率,保证一个人可以快速高效的将水泵、消防水带和水管运输到指定地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水泵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防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水泵车。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用于乡村消防的水泵多是手抬泵,手抬泵需要由两个人手抬完成泵体的移动,机动性不高,并且在消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消防水带和水管需要单独运输到消防地点,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水泵车,通过将水泵车中央转轮设计成消防水带和水管的储存装置的方式,保证一个人可以快速高效的将水泵、消防水带和水管运输到指定地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防水泵车,包括轮子、转换式支腿、汽油机和水泵;所述轮子的外圈设置一圈嵌装槽,嵌装槽内能够缠绕消防水带,轮子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中心与轮子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连接支架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转换式支腿;轮子里圈通过设备支架固定安装有汽油机和水泵;所述水泵车度翻转换后,转换式支腿能够作为拉手使用,使消防水泵车滚动行走。所述转换式支腿至少其中一个支腿的底面为凸字形结构,其底部宽边作为把手。所述转换式支腿另一个支腿的底面为凹字形结构,其内部的横向短边为把手,方便人站入凹陷部推动水泵车。所述转换式支腿底面设置为凸字形结构或凹字形结构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们在使水泵车移动时的稳定性,例如设置为凸字形时,其宽边作为把手适宜拉动,并且方便两人以上操作;为凹字形结构时,人站在凹陷处可以用整个身体对水泵车进行控制,两侧还可以增加人手帮忙;如果一个为凸字形一个为凹字形,更方便一个人推一个人拉,实现救援现场快速移动水泵车,提高救灾效率。所述轮子的嵌装槽两侧的槽壁上沿轮子周向设有卡槽,卡槽之间设有水带固定杆,所述水带固定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螺母松开的情况下,水带固定杆能够沿卡槽滑动,螺母紧固的状态下将水带固定杆定位在合适位置,消防水带压在水带固定杆和槽底之间,旋紧紧固螺母即能够将消防水带固定。所述轮子为实心橡胶材料。所述转换式支腿设为一个整体结构,两支腿连接处设有轴杆,所述轴杆与轴承座阶梯过盈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至少三个支杆,所述支杆周向均布,相交处固连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上周向均螺纹孔。所述支杆分成三个功能段,包括与安装盘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轴承安装段,与轮子侧面连接的轮子安装段以及连接于轮子安装段和轴承安装段之间的主体段,所述主体段倾斜设置,使安装盘与轮子之间在轴向上形成一定距离,预留出足够安装水泵和汽油机的空间;轮子安装段和轴承安装段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轴承座包括轴承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对应连接支架的安装孔设有安装孔。所述每个轴承座均采用两个轴承器串联的方式,两轴承之间设置间隔套,保证水泵及汽油机重心在水泵车移动的过程中位置不变。所述设备支架包括固定板和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设于固定板的上方,其两侧设有横向连接杆,通过法兰或连接盘由螺栓与连接支架固定,另外两侧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板活动插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对称的空心插管,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小于空心插管的内径,连接杆能够插入空心插管内。所述固定板包括水泵固定板和汽油机固定板,两个板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水泵和汽油机的螺栓孔以及用于与轮子固定的安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消防水泵车,通过将水泵车中央转轮设计成消防水带和水管的储存装置的方式,解决传统手抬泵无法收纳消防水带与水管的问题,同时能够赋予传统手抬泵灵活的机动性;通过承串联的结构保证中央水泵及汽油机重心在水泵车移动的过程中位置不变;通过将水泵车反转,将水泵车变成消防水带及水管缠绕支架,提高消防救援的过程中及救援过后消防水带的缠绕效率,保证一个人可以快速高效的将水泵、消防水带和水管运输到指定地点。附图说明图1为水泵车行走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外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没有安装水泵和汽油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水泵车支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子,1-1.嵌装槽,1-2.卡槽,1-3.水带固定杆,1-4.紧固螺母,2.转换式支腿,3.汽油机,4.水泵,5.连接支架,5-1.支杆,5-11.轴承安装段,5-12.轮子安装段,1-53.主体段,5-2.安装盘,6.轴承座,6-1.轴承,6-2.安装架,7.设备支架,7-1.固定板,7-2.限位框架,7-3.连接杆,7-4.空心插管。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和4所示,一种消防水泵车,包括轮子1、转换式支腿2、汽油机3和水泵4;所述轮子1的外圈设置一圈嵌装槽1-1,嵌装槽1-1内能够缠绕消防水带,轮子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连接支架5,连接支架5的中心与轮子1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连接支架5通过轴承座6转动连接有转换式支腿2;轮子1里圈通过设备支架7固定安装有汽油机3和水泵4;所述水泵车180度翻转换后,转换式支腿2能够作为拉手使用,使消防水泵车滚动行走。所述转换式支腿2至少其中一个支腿的底面为凸字形结构,其底部宽边作为把手。所述转换式支腿2另一个支腿的底面为凹字形结构,其内部的横向短边为把手,方便人站入凹陷部推动水泵车。所述转换式支腿2底面设置为凸字形结构或凹字形结构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们在使水泵车移动时的稳定性,例如设置为凸字形时,其宽边作为把手适宜拉动,并且方便两人以上操作;为凹字形结构时,人站在凹陷处可以用整个身体对水泵车进行控制,两侧还可以增加人手帮忙;如果一个为凸字形一个为凹字形,更方便一个人推一个人拉,实现救援现场快速移动水泵车,提高救灾效率,并且一个凸字形结构,一个凹字形结构,作为支腿时两者底面向同一方向延伸,方便由支腿向拉手转变时翻转泵车。如图1-4所示,所述轮子1的嵌装槽1-1两侧的槽壁上沿轮子周向设有卡槽1-2,卡槽1-2之间设有水带固定杆1-3,所述水带固定杆1-3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4,螺母松开的情况下,水带固定杆1-3能够沿卡槽1-2滑动,螺母紧固的状态下将水带固定杆1-3定位在合适位置,消防水带压在水带固定杆1-3和槽底之间,旋紧紧固螺母1-4即能够将消防水带固定。所述轮子1为实心橡胶材料。所述转换式支腿2设为一个整体结构,两支腿连接处设有轴杆,所述轴杆与轴承座6阶梯过盈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支架5包括至少三个支杆5-1,所述支杆5-1周向均布,相交处固连有安装盘5-2。所述安装盘5-2上周向均螺纹孔。所述支杆5-1分成三个功能段,包括与安装盘5-2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轴承安装段5-11,与轮子1侧面连接的轮子安装段5-12以及连接于轮子安装段5-12和轴承安装段5-11之间的主体段5-13,所述主体段5-13倾斜设置,使安装盘5-2与轮子1之间在轴向上形成一定距离,预留出足够安装水泵4和汽油机3的空间;轮子安装段5-12和轴承安装段5-11上均设有安装孔。如图1-4所示,所述轴承座6包括轴承6-1和安装架6-2,所述安装架6-2对应连接支架5的安装孔设有安装孔。所述每个轴承座6均采用两个轴承6-1器串联的方式,两轴承6-1之间设置间隔套,保证水泵及汽油机重心在水泵车移动的过程中位置不变。如图3所示,所述设备支架7包括固定板7-1和限位框架7-2,所述限位框架7-2设于固定板7-1的上方,其两侧设有横向连接杆,通过法兰或连接盘由螺栓与连接支架5固定,另外两侧通过连接杆7-3与固定板7-1活动插接。所述固定板7-1上设有对称的空心插管7-4,所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水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转换式支腿、汽油机和水泵;所述轮子的外圈设置一圈嵌装槽,嵌装槽内能够缠绕消防水带,轮子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中心与轮子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连接支架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转换式支腿;轮子里圈通过设备支架固定安装有汽油机和水泵;所述水泵车度翻转换后,转换式支腿能够作为拉手使用,使消防水泵车滚动行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水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转换式支腿、汽油机和水泵;所述轮子的外圈设置一圈嵌装槽,嵌装槽内能够缠绕消防水带,轮子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中心与轮子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连接支架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转换式支腿;轮子里圈通过设备支架固定安装有汽油机和水泵;所述水泵车度翻转换后,转换式支腿能够作为拉手使用,使消防水泵车滚动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水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式支腿至少其中一个支腿的底面为凸字形结构,其底部宽边作为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水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式支腿另一个支腿的底面为凹字形结构,其内部的横向短边为把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水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的嵌装槽两侧的槽壁上沿轮子周向设有卡槽,卡槽之间设有水带固定杆,所述水带固定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螺母松开的情况下,水带固定杆能够沿卡槽滑动,螺母紧固的状态下将水带固定杆定位在合适位置,消防水带压在水带固定杆和槽底之间,旋紧紧固螺母即能够将消防水带固定;所述转换式支腿设为一个整体结构,两支腿连接处设有轴杆,所述轴杆与轴承座阶梯过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水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至少三个支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益诚郭芳齐昱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