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716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7 22:56
一种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具有以下步骤:1、选择弱休眠性品种种植,收获时选出株型紧凑,结果数多,株高基本一致,健壮的花生植株;2、第二年,从步骤1中获得的花生植株中获得初选的种子;3、将步骤2获得的种子用凉开水浸泡再用湿纱布包裹,常温下放置24小时,然后将其中发芽的以及种皮颜色花斑的花生米剔除,获得用于诱变的种子;4、对步骤3获得的种子用Co

A Breed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Weak Dormancy Peanut Varieties

A breed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weak dormancy peanut varieties has the following steps: 1. Selecting weak dormancy peanut varieties for planting, selecting compact plant type at harvest, with more results, basically the same plant height and robust peanut plants; 2. In the second year, obtaining the primary seeds from the peanut plants obtained in step 1; 3. Obtaining the primary seeds in step 2. The seeds were soaked in cold boiling water and wrapped in wet gauze for 24 hour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n the germinated peanut and the seed coat color spots were removed to obtain the seeds for mutagenesis. 4. The seeds obtained in step 3 were treated with 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花生育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花生种子休眠性是花生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其强弱直接影响到花生的生产,休眠性过强的品种,播种后不能及时出芽,易出现烂种、出苗率下降、田间出苗不整齐、大小苗等现象,休眠性过弱的品种,成熟后期或收获季节碰到连阴雨天气,田间温湿度适宜,花生籽粒在荚果中容易发芽,商品性差,丧失种用价值,含油量大大降低,不仅影响品质和产量,而且增加感染黄曲霉病风险,影响花生种植户销售。有许多研究表明,休眠性的强弱与荚果在植株上的发芽程度有关。据此,通过田间发芽程度不同或创建发芽条件的方式,可以筛选理想休眠程度的花生品种,满足生产需要。选育休眠性合适的品种,才不仅能保证正常出苗,又能防止收获时田间过早发芽,对于花生生产意义重大。现有培育花生品种的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抗病育种、抗旱育种,品质育种等。这些育种方法为花生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为花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在推广过程中总能发现个别缺陷影响生产,如,花生收获时籽粒发芽较多,但花生收获时田间籽粒发芽现象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目前,对于花生休眠和发芽研究文献较多,为我们了解相关机理提供了参考。对公开资料进行检索,目前还没有发现对单独对休眠性弱的花生品种进行改进的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该方法针对综合表现较好的花生品种所存在弱休眠性这一个缺陷进行改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具有以下步骤:1)、选择弱休眠性花生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收获时在田间挑选出若干株型紧凑,结果数多,株高基本一致,无病虫危害的健壮花生植株,自然条件下晾晒干,作为第二年选种用花生;2)、第二年播种前,从步骤1中获得的花生植株中选双粒型荚果、色泽好看、无病虫斑、籽粒饱满的花生,进行人工拨壳,剔除已发芽的、有病虫危害的以及粒籽较小的花生米,获得初选的种子;3)、将步骤2获得的种子用凉开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再用干净湿纱布包裹保湿,常温下放置24小时,然后将其中已发芽或刚发芽的以及种皮颜色花斑的花生米剔除,余下的的种子放置阳光下晾干后,获得用于诱变的种子;4)、对步骤3获得的种子用300格瑞单位的Co60ɤ射线照射2小时,获得用于种植的种子;5)、将步骤4获得的种子进行种植、收获、选种的过程,按花生选种的要求,从上年收获的花生中优选出综合指标好的作为当年的种子,经过至少连续4年的选种,最终获得休眠性适中的花生新品种。本专利技术将花生系统育种与诱变育种相结合,对休眠性弱的品种进行改良,提高其休眠性,而其它性状保持或略改进,以筛选出更符合生产需求的品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主要针对综合表现均较好、仅存在田间收获时籽粒易发芽这一个缺陷的生产主推品种,以满足生产需要。本专利技术方法合理、可靠,由本方法改良获得的花生品种休眠性适中,同时还保留了原先品种的优点,使其收获时田间发芽率大幅下降且少数性状优于原品种,进而使所获花生籽粒的商品性大幅度提高,整体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优选地,上述步骤1)中,所选的花生品种为豫花15。优选地,上述步骤1)中,所种植的花生在达到收获期时,推迟5-7天收获,以创造其田间发芽条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首先,实施本专利技术要选择理想的育种田,育种田的选择:选取土层深厚,地势较高,有机质含量高,中等肥力以上,有灌溉条件,上年没有种植花生的田块作为育种田。育种田选好后即可按以下实施例进行育种。本实施例以豫花15为例,按以下过程对其进行改良。1)、选择豫花15品种进行种植,在达到收获期时,推迟5-7天收获,以创造其田间发芽条件,收获时在田间挑选出10株株型紧凑,结果数多,株高基本一致,无病虫危害的健壮花生植株,自然条件下晾晒干,作为第二年选种用花生,荚果摘下后,注意防虫、防潮、防鼠保管。2)、第二年播种前,从步骤1中获得的花生中选双粒型荚果、色泽好看、无病虫斑、籽粒饱满的花生,进行人工拨壳,剔除已发芽的、有病虫危害的以及粒籽较小的花生米,获得初选的种子。3)、将步骤2获得的种子用凉开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再用干净湿纱布保湿包裹,常温下放置24小时,然后将其中已发芽或刚发芽的以及种皮颜色花斑的花生米剔除,余下的的种子放置阳光下晾干后,获得用于诱变的种子。4)、对步骤3获得的种子用300格瑞单位的Co60ɤ射线照射2小时,获得用于种植的种子。5)、将步骤4获得的种子进行种植、收获、选种的过程,具体的过程如下:第一年,将步骤4获得种子按单粒点播的方式在田间种植,收获时,剔除病株后,全部混合收获;第二年,从第一年混合收获的花生中挑选饱满、未发芽、无病虫危害的花生籽粒作为第一代种子材料在田间单粒点播,在第一代种子点播后形成花生垄的临近处同期按单粒播种的方式播种原品种,作为对照品种,收获时,根据综合性状指标,从第一代种子材料收获的植株中挑选出显著性优于对照品种的优良单株,并分别编号,单收单储,对于挑选后剩余的单株,全部淘汰;第三年,对第二年收获的优良单株或株系根据成熟收获考察指标,淘汰显著性劣于对照品种的单株或株系,从剩余优于对照品种的单株或株系中选出第二代种子材料,在田间单粒播种,且同期在其花生垄的临近处播种原品种,收获时,根据综合性状指标,从第二代种子材料收获的植株中淘汰表现显著性劣于对照品种的单株或株系,保留表现优良的单株或株系;第四年,对第三年收获的优良单株或株系重复第三年的选材、播种及收获过程,最终从获得的优良单株或株系中挑选出休眠性适中的花生新品种。上述的成熟收获考察指标主要是:果型、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籽粒发芽率、种皮颜色。上述的综合性状指标主要有:田间出苗率,株型、主茎高、分枝数、生育期,叶形,叶色,开花习性、抗病性。成熟收获考察指标与对照品种相比主要达到以下要求,即可认为优于对照品种:株型基本一致或优于对照品种,单株结果数基本一致或优于对照品种;百果重基本一致或优于对照品种;百仁重基本一致或优于对照品种;出米率基本一致或优于对照品种;籽粒发芽率小于5%,且越小越好。综合性状指标与对照品种相比主要达到以下要求,即可作为优良植株(或株系)保留:田间出苗率不低于对照品种;株型与对照品种基本一致;主茎高与对照品种基本一致;分枝数与对照品种基本一致,无效分枝数小于对照品种;生育期与对照品种基本一致或小于对照品种;抗病性与对照品种基本一致或优于对照品种。另外,叶形、叶色、开花习性,种皮颜色允许与对照品种不一致。上述实施例种植、收获、选种的过程为4年,若第4年获得的优良单株或株系中不足以挑选出性状稳定的单株或株系,可在第5年再进行一年第四年的选材、播种及收获过程。将上述实施例获得的新品种命名为改良豫花15,与原品种豫花15进行种植对比见以下对比表:改良豫花15与豫花15对比表1改良豫花15与豫花15对比表2改良豫花15与豫花15对比表3改良豫花15与豫花15对比表4由以上对各比表可得出以下结果:前者的发芽率为2%,后者的发芽率为15%;前者的无效分枝数降低;两者的株高、百果重、百仁重区别不大。另外,所获改良后新品种保留了改良前品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1)、选择弱休眠性花生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收获时在田间挑选出若干株型紧凑,结果数多,株高基本一致,无病虫危害的健壮花生植株,自然条件下晾晒干,作为第二年选种用花生;2)、第二年播种前,从步骤1中获得的花生植株中选双粒型荚果、色泽好看、无病虫斑、籽粒饱满的花生,进行人工拨壳,剔除已发芽的、有病虫危害的以及粒籽较小的花生米,获得初选的种子;3)、将步骤2获得的种子用凉开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再用干净湿纱布包裹保湿,常温下放置24小时,然后将其中已发芽或刚发芽的以及种皮颜色花斑的花生米剔除,余下的的种子放置阳光下晾干后,获得用于诱变的种子;4)、对步骤3获得的种子用300格瑞单位的Co 60ɤ射线照射2小时,获得用于种植的种子;5)、将步骤4获得的种子进行种植、收获、选种的过程,按花生选种的要求,从上年收获的花生中优选出综合指标好的作为当年的种子,经过至少连续4年的选种,最终获得休眠性适中的花生新品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1)、选择弱休眠性花生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收获时在田间挑选出若干株型紧凑,结果数多,株高基本一致,无病虫危害的健壮花生植株,自然条件下晾晒干,作为第二年选种用花生;2)、第二年播种前,从步骤1中获得的花生植株中选双粒型荚果、色泽好看、无病虫斑、籽粒饱满的花生,进行人工拨壳,剔除已发芽的、有病虫危害的以及粒籽较小的花生米,获得初选的种子;3)、将步骤2获得的种子用凉开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再用干净湿纱布包裹保湿,常温下放置24小时,然后将其中已发芽或刚发芽的以及种皮颜色花斑的花生米剔除,余下的的种子放置阳光下晾干后,获得用于诱变的种子;4)、对步骤3获得的种子用300格瑞单位的Co60ɤ射线照射2小时,获得用于种植的种子;5)、将步骤4获得的种子进行种植、收获、选种的过程,按花生选种的要求,从上年收获的花生中优选出综合指标好的作为当年的种子,经过至少连续4年的选种,最终获得休眠性适中的花生新品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弱休眠性花生品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种植、收获、选种过程如下:第一年,将步骤4获得种子按单粒点播的方式在田间种植,收获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雨张庆利葛严鑫贾利萍李剑锋黄艳荣徐增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固镇县良种繁殖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