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8960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以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具有种皮有色性状的水稻和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为育种亲本,通过杂交选育获得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将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种皮有色、胚巨大等性状聚合到一个水稻品种中,育成的水稻品种兼具有有色稻米的营养丰富和巨胚稻米富含γ‑氨基丁酸的特点,同时富含铁和锌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同时利用幼苗白化转绿性状能够在品种繁育过程中很简便的剔除杂株,保证种子纯度,种植该品种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巨胚水稻是一种以巨大胚为特征的功能性水稻,其胚可达到普通水稻的2-3倍,甚至5倍。巨胚稻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特别是富含生理活性物质γ-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降血压、治疗癫痫病、防止动脉硬化、调节心率失常和防止皮肤老化等功效,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有色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如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大量的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黄酮类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营养,更加健康的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色米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大众喜欢,育种家也关注到其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市场上的有色米主要是红米和黑(紫)米。由于巨胚水稻和有色稻具有不同的丰富的营养价值,有人提出了将巨胚的特征性状和种皮有色特征性状聚合到一株植株上,以使获得的稻米兼具巨胚水稻和有色稻的性状和营养,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524085A中公开的一种巨胚黑米稻及其选育方法,其中公开了一种兼具巨胚和黑色种皮的水稻的选育方法。另外,水稻叶色标记性状已经广泛用于杂交稻育种、繁种中,例如斑马叶、花叶、暗条纹、紫叶等性状,但是这些标记会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影响水稻光合作用能力,不利于水稻的优质高产。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巨胚特种水稻的选育报道,但将苗期白化转绿、有色种皮、巨胚三种性状聚合到一起的水稻品种选育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苗期白化转绿、有色种皮、巨胚三种性状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培育的所述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白化转绿、有色种皮、巨胚三种性状稳定,优质高产,且白化转绿性状相比其他植株的白化转绿性状具有白化性状容易识别、及时转绿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优势,而且获得的水稻富含铁、锌和γ-氨基丁酸等营养物质,营养丰富。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以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具有种皮有色性状的水稻和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为育种亲本,通过杂交选育获得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所述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由江西省南昌市南莲路602号省农科院质标所提供,所述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为从IR68144的自然突变材料中筛选获得的稳定品系,经多代繁殖选育,性状稳定,表现为幼苗三叶期以前为白色叶片,第四叶以后转化为正常绿色。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表现为纯合时显示出白化转绿性状,而杂合时为正常绿色,非常适合于在种植水稻大群体中杂株的早期发现和剔除。相对于现有白化转绿水稻品种,IR白-1幼苗前三个叶片幼嫩时为白色,后逐渐转化为浅绿色,且第四叶以后都为正常绿色。IR白-1白化性状与正常水稻苗相比非常容易识别,而且幼苗能够及时自然转化为绿色,完全不影响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因此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剔除水稻杂株。且所述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中富含铁和锌等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所述杂交选育的方式为聚合杂交。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记为品种A和具有种皮有色性状的水稻记为品种B杂交,获得杂交F1代,以F1-AB表示;S2、将F1-AB与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记为品种C杂交,获得杂交F1代,以F1-ABC表示;S3、种植F1-ABC,成熟后混合收获各单株籽粒,获得F2代,将获得的F2代种子经过至少一次自交育种,筛选获得兼具幼苗白化转绿、种皮有色和巨胚性状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品种。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所述S3步骤中获得的F2代种子经过以下步骤进行育种:S4、将F2代种子脱壳制成糙米,从中筛选出种皮颜色与品种B一致、胚大小范围与品种C一致的糙米进行浸种催芽后播种,在幼苗二叶至三叶期进行白化苗的筛选,拔除叶片为正常绿色的幼苗,种植入选的幼苗,成熟后分别收获籽粒,获得F3代;S5、将F3代的各单株种子分别脱壳制成糙米,从中筛选出种皮颜色与品种B一致、胚大小范围与品种C一致的单株的糙米,将选择的各单株糙米分别进行浸种催芽后播种,每个单株糙米种植一个田区,在幼苗二叶至三叶期进行白化苗的筛选,选择幼苗全部白化的田区,种植入选的幼苗,成熟后分别收获籽粒,获得F4代;S6、重复S5步骤,直至F6-F7代获得幼苗白化转绿、种皮有色、巨胚的水稻品系,即为所需要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品种。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糙米的浸种催芽方法为:对糙米种子进行消毒,然后用蒸馏水冲洗,随后加入浸种液中浸泡,用蒸馏水冲洗后用清水浸泡,然后进行催芽。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所述浸种液为含浓度为50-150mg/L水杨酸和100-300mg/L壳聚糖的混合水溶液。优选的,所述浸种液为含浓度为100mg/L水杨酸和200mg/L壳聚糖的混合水溶液。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在浸种步骤中,在所述浸种液中浸泡0.5-2小时。优选的,在所述浸种液中浸泡1小时。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在消毒步骤中采用1-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5分钟。优选的,在消毒步骤中采用1.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4分钟。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在清水浸泡步骤中,清水浸泡20-30小时。优选的,清水浸泡25小时。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在催芽步骤中,将种子放置在温度28-32℃的湿度为85-95%的湿润环境中发芽。优选的,在催芽步骤中,将种子放置在温度30℃的湿度为90%的湿润环境中发芽。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所述具有种皮有色性状的水稻的品种为91-308、湘晚籼12号、黑帅、豫南黑籼糯或粳黑糯;所述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的糙米胚大小为正常胚的3-5倍;优选的,品种为巨胚1号、巨胚2号或赣巨1号。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以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具有种皮有色性状的水稻和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为育种亲本,通过杂交选育获得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本专利技术的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为从IR68144的自然突变材料中筛选获得的稳定品系,所述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表现为三叶期以前幼苗叶片为白色,第四片叶开始转化为正常绿色,将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种皮有色、胚巨大等性状聚合到一个水稻品种中,育成的水稻品种兼具有有色稻米的营养丰富和巨胚稻米富含γ-氨基丁酸的特点,富含铁和锌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育成的水稻品种中铁的含量为45.6mg/kg,锌含量为27.7mg/kg,γ-氨基丁酸含量为143.1mg/kg,分别约为常规水稻品种的2倍、1.3倍和3倍,营养价值高,同时利用幼苗白化转绿性状能够在品种繁育过程中很简便的剔除杂株,保证种子纯度,种植该品种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2)本专利技术提供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所述浸种液为含浓度为50-150mg/L水杨酸和100-300mg/L壳聚糖的混合水溶液,上述浸种液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发芽率。3)本专利技术提供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提供了一种糙米浸种催芽方法,所述糙米浸种催芽方法为:依次用1-2%次氯酸钠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具有种皮有色性状的水稻和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为育种亲本,通过杂交选育获得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具有种皮有色性状的水稻和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为育种亲本,通过杂交选育获得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选育的方式为聚合杂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幼苗白化转绿水稻IR白-1记为品种A和具有种皮有色性状的水稻记为品种B杂交,获得杂交F1代,以F1-AB表示;S2、将F1-AB与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记为品种C杂交,获得杂交F1代,以F1-ABC表示;S3、种植F1-ABC,成熟后混合收获各单株籽粒,获得F2代,将获得的F2代种子经过至少一次自交育种,筛选获得兼具幼苗白化转绿、种皮有色和巨胚性状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品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化转绿有色巨胚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获得的F2代种子经过以下步骤进行育种:S4、将F2代种子脱壳制成糙米,从中筛选出种皮颜色与品种B一致、胚大小范围与品种C一致的糙米进行浸种催芽后播种,在幼苗二叶至三叶期进行白化苗的筛选,拔除叶片为正常绿色的幼苗,种植入选的幼苗,成熟后选择单株分别收获籽粒,获得F3代;S5、将F3代的各单株种子分别脱壳制成糙米,从中筛选出种皮颜色与品种B一致、胚大小范围与品种C一致的单株的糙米,将选择的各单株糙米分别进行浸种催芽后播种,每个单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标金陈庆隆戴廷灿周瑶敏魏益华廖且根罗林广张祥喜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