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江流域零式果枝早熟棉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403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海陆杂交“短果枝棉2号”后代棉花种质资源为母本,长江流域自育早熟品系“盐3042”为轮回亲本,回交转育出适合长江流域直播种植的零式果枝品种“皖早3号”,该品种具有零式果枝特性,在长江流域油麦后直播具有早熟、耐密植、省肥、省药、省工的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促进长江流域棉区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生产目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江流域零式果枝早熟棉的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选育
,尤其指一种长江流域零式果枝早熟棉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长江流域棉区一直是我国棉花三大主产区之一,90%以上实行粮(油)棉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以育苗移栽棉为主,棉田布局较集中,种植品种多为中熟品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农产品的进口冲击当前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面临极大的困境。存在用工多,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技术复杂;机械化程度低,尤其是多次收获,手工采摘,劳动效率低;农村劳动力不足,棉区劳动力大量转移,植棉“老龄化”“妇女化”“兼职化”和“副业化”现象严重;成本增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效益下降,国家对棉花生产的补贴相对较少,粮棉比较效益降低一系列的问题。目前,短季棉种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矛盾。短季棉较春棉具备以下优点:(1)提高复种指数,容易衔接茬口,可油(麦)后直播,又不影响下茬油(麦)播种;(2)避开病虫高峰期,病虫害较轻;(3)对水肥要求较低,施肥量是春棉一半左右;(4)施肥、打药、收花次数少,节省劳力;(5)机械化播种、收获成为可能,容易实现棉花生产的机械化。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晚发迟熟,产量偏低,霜前花率偏低,纤维品质不稳定等。所以,当前要重点选育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优良短季棉品种。在引进和收集的短季棉种质资源类型来看,主要是无限生长类型的果枝类型,零式果枝主要在海岛棉或少量具有海岛棉血缘的短季棉品种中,通过对零式果枝类型种质资源遗传规律的研究,对零式果枝优良性状的利用,改良一批具有短果枝类型的棉花品种(品系),筛选出符合长江流域棉区其生产特点的早熟棉类型,为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恢复,提高棉农收入,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利用零式果枝的各项优良性状,培育出在生产上,具有早熟、高产,高效、短季棉直播棉品种皖早3号,解决长江流域茬口问题,缓解粮棉争地矛盾。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长江流域零式果枝早熟棉的选育方法,其是使用具有零式果枝性状的海岛棉背景或陆地棉背景的品种作为父本或母本,与长江流域高产早熟棉品种进行杂交,后代进行系谱选育和抗病虫鉴定,选育出适合长江流域棉花早熟棉栽培模式的新品种,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长江流域零式果枝早熟棉的选育方法,使用“短果枝棉2号”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棉花种质资源为母本,长江流域早熟棉品种“盐3042”为轮回亲本,回交转育出适合长江流域直播种植的零式果枝品种“皖早3号”,该品种具有零式果枝特性。所述回交转育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短果枝棉2号”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棉花种质资源为母本,长江流域早熟棉品种“盐3042”为父本,配置杂交F1,F1自交混收获得F2;(2)以F2分离的零式果枝类型为母本,“盐3042”为轮回亲本,获得BC1F1,BC1F1自交混收,获得BC1F2;(3)以BC1F2分离的零式果枝类型为母本,“盐3042”为轮回亲本,获得BC2F1,BC2F1自交混收,获得BC2F2;(4)从BC3F2开始自交,选择表现优异的零式果枝单株,直到各性状稳定的BC3F6,品比BC3F6株系,获得1个优良的株系;(5)安排BC3F6的1个优良株系,进行多点比较试验、抗病虫试验和纤维检测,满足优良品系标准,定名为“皖早3号”。所述零式果枝性状的种质资源来源于:(1)引进、搜集的具有零式果枝新种质资源;(2)通过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后经遗传改良获得的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种质资源;(3)将(1)或(2)通过常规育种方法或原缘杂交的育种方法,获得的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种质资源。所述“皖早3号”品系具有零式果枝性状,其表现为较其他短季棉更早熟、耐密植、省肥、省药、省工的特性。所述的“皖早3号”品种的应用方法为选育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品种,在油麦后直播,衔接下茬油麦,时间合适,经济效益高,能够提高机械化程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选育方法所得“皖早3号”品种具有零式果枝特性,在长江流域油麦后直播具有早熟、耐密植、省肥、省药、省工的优势,其生育期在105天左右,整个生产期150天,收花2次,施肥、农药用量为春棉的50%左右,籽棉产量200-250Kg/亩,可以有效促进长江流域棉区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生产目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零式果枝类型选育方法技术路线图。图2所示为“皖早3号”花铃期单株。图3所示为“皖早3号”吐絮期单株。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零式果枝资源来源:2010年10月,在棉花育种圃海陆杂交品种“短果枝棉2号”后代高代材料圃编号为12-0356株系中选择1个单株,该单株具有零式果枝特性,即棉铃着生在主茎或仅1个果节上,表现铃大,吐絮集中,絮白且有丝光,收获6个铃,当年10月底将收获的种子送海南加代种植,表现一致不分离,性状稳定。实施例二2011年7月,在安庆市试验地,选择“短果枝棉2号系选”为母本,“盐3042”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10月份送海南种植F1代,自交收获F2。2012年5月,种植F2,选择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单株为母本,“盐3042”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BC1F1,10月份送海南种植BC1F1,自交收获BC1F2。2013年5月,种植BC1F2,选择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单株为母本,“盐3042”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BC2F1,10月份送海南种植BC2F1,自交收获BC2F2。2014年5月,种植BC2F2,选择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单株自交,收获15个单株BC2F3,10月份送海南种植BC2F3,自交收获自交BC2F4单株25个。2015年5月,种植BC2F4,选择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株系自交,收获10个株系BC2F5,淘汰15个株系,10月份送海南种植BC2F5,自交收获自交BC2F6株系5个,淘汰5个株系。2016年5月,种植BC2F6株系5个,进行株行品比,采用完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m2,3次重复,中棉所50为对照,主要考察皮棉产量、枯萎病指、黄萎病指、抗虫株率和纤维品质。其结果如下:从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看,综合考虑各项指标,选择“皖D-3”株系,定名“皖早3号”。实施例三2017年5月,安排“皖早3号”在安庆、望江和池州3个地点多点试验,主要考察品种早熟性、产量性状、抗病性和纤维品质,对照品种中棉所50,小区面积150m2,2次重复。其结果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江流域零式果枝早熟棉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短果枝棉2号”系选后代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棉花种质资源为母本,长江流域早熟棉品种“苏棉30(盐3042)”为轮回亲本,回交转育出适合长江流域直播种植的零式果枝品种“皖早3号”,该品种具有零式果枝特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江流域零式果枝早熟棉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短果枝棉2号”系选后代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棉花种质资源为母本,长江流域早熟棉品种“苏棉30(盐3042)”为轮回亲本,回交转育出适合长江流域直播种植的零式果枝品种“皖早3号”,该品种具有零式果枝特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江流域零式果枝早熟棉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回交转育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短果枝棉2号”具有零式果枝类型的棉花种质资源为母本,长江流域早熟棉品种“盐3042”为父本,配置杂交F1,F1自交混收获得F2;(2)以F2分离的零式果枝类型为母本,“盐3042”为轮回亲本,获得BC1F1,BC1F1自交混收,获得BC1F2;(3)以BC1F2分离的零式果枝类型为母本,“盐3042”为轮回亲本,获得BC2F1,BC2F1自交混收,获得BC2F2;(4)从BC3F2开始自交,选择表现优异的零式果枝单株,直到各性状稳定的BC3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泗洪韩文兵添长久刘飞路曦结王为齐苗张翼仇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