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膜供应机、圆柱电芯套膜机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683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管状膜供应机、圆柱电芯套膜机及其加工方法,其中,管状膜供应机包括送膜机构,用于供应扁平薄膜,其可以使扁平薄膜预打开后再扁平化;开膜机构,通过从所述扁平薄膜的上下表面施加背向的吸附力使其打开并定位。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在扁平薄膜的输送过程中使薄膜预打开,从而能够在后续更加便利的进行扁平薄膜的打开,有利于提高开膜效率及开膜的充分性,结合自动开模结构在实现扁平薄膜自动打开的同时,能够有效实现打开薄膜的定位,从而为后续的电芯插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开膜过程是在输送辊之后进行,因此能够有效避免背景技术中输送辊对打开薄膜形状的影响,从而保证薄膜打开形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Tube Membrane Supply Machine, Cylindrical Core Sheathing Machine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bular film supplier, a cylindrical core sheathing machine and a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in which the tubular film supplier includes a film feeding mechanism for supplying a flat film, which can pre-open the flat film and then flatten it; and the film opening mechanism can be beaten by applying a backward adsorption force from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flat film. Open and locate. The scheme is exquisite in design and simple in structure. By pre-opening the film in the process of conveying the flat film, it can be more convenient to open the flat film in the follow-up.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ufficiency of opening the film. Combining with the automatic die opening structure, the automatic opening of the flat film can be realized eff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ation of the open film is realized, which creat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insertion of the core. At the same time, the film opening process is carried out after the conveyor roll.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veyor roll on the shape of the open film in the background technology can be effectively avoided, thus ensuring the st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film opening morph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状膜供应机、圆柱电芯套膜机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芯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管状膜供应机、圆柱电芯套膜机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进行圆柱电芯加工时,需要对电芯表面进行套膜以防止损伤和污染,因此各种各样的套膜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043784.0,名称为:一种电池喷码及套膜设备的中国专利,其揭示了一种将套膜、喷码、套垫片装置和热缩处理装置集成在一起的电池加工设备,并且采用将管状膜套装到竖直的电芯外的方式进行套膜,虽然其集成度高,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1、由于管状膜的内圆直径与电芯的直径相近,因此在进行套装时,需要使管状膜与电芯准确的定位,才能保证顺利的套装,其控制难度大,并且即使能够有效的保证它们精确的对位,由于它们的尺寸相近,且管状膜的质地较软,在嵌套的过程中,极易因为电芯侧壁的阻力造成管状膜变形,影套装效率。2、由于电芯处于竖直状态,其在套装时极易发生倾倒,导致无法套装的问题;虽然采用一定的固定结构(夹具)来使电芯进行固定,但是电芯的区部区域势必会被夹具遮挡,从而导致管状膜无法有效的套装到相应位置,导致套装的充分性差,影响套装质量。3、由于管状膜是由两个夹棍配合输送,因此它们输送的管状膜无法保持完全撑开的状态,影响后续的套装,并且由于是管状膜相对电芯移动,管状膜在移动过程中的定位精度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套装作业。4、通过夹具固定电芯进行输送,对应的输送线就必须是循环线,且需要多个夹具来实现多个电芯的同步输送,这就造成了设备结构的复杂化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管状膜供应机、圆柱电芯套膜机及其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管状膜供应机,包括送膜机构,用于供应扁平薄膜,其可以使扁平薄膜预打开后再扁平化;开膜机构,通过从所述扁平薄膜的上下表面施加背向的吸附力使其打开并定位;支撑板,至少用于支撑送膜机构输送的薄膜。优选的,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中,所述送膜机构通过限位机构形成多条独立的薄膜通道。优选的,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中,所述送膜机构通过预扩张装置使扁平薄膜预打开,所述预扩张机构包括至少一对间隙设置且可分别绕各自的中心轴自转的滚轮,每对滚轮沿第三方向延伸,且它们之间设置一直径大于每对滚轮的间隙的滚珠。优选的,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中,所述开模机构包括可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的一组高位吸嘴及一组低位吸嘴,所述高位吸嘴设置于面板上,所述面板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卡接。优选的,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中,所述管状膜供应机还包括切膜机构,用于将送膜机构输送的扁平薄膜切割成设定长度的薄膜单体。优选的,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中,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弧形槽,每个弧形槽中形成有供低位吸嘴贯穿的孔。圆柱电芯套膜机,包括上述任一的管状膜供应机,还包括推送装置,可将与所述管状膜共轴的电芯推送到管状膜中;导向装置,其至少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具有围合成锥形的一组弹片,一组所述弹片的尖端可嵌入到所述管状膜的内圆中且可从其内圆中退出。优选的,所述的圆柱电芯套模机中,所述导向件设置于竖板上,所述竖板通过一可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斜面、一位于其上的滚轮及弹簧配合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优选的,所述的圆柱电芯套模机中,还包括电芯输送线,用于供应电芯,其位于所述推送装置和导向装置之间。优选的,所述的圆柱电芯套模机中,还包括下料装置,用于将支撑板上的电芯推出支撑板,其包括可以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推块,所述推块的前端面为锥形或弧形。优选的,所述的圆柱电芯套模机中,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配接的导向斜坡及与其末端配接的下料输送线。优选的,所述的圆柱电芯套模机中,还包括用于使管状膜的两端与电芯的两端对齐的调整装置。圆柱电芯套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电芯上料线输送电芯,至电芯与导向件的导向孔共轴时停止;S1,管状膜供应机将预打开后再扁平化的薄膜单体打开定位;S2,使一组弹片的尖端插入到所述管状膜一端的内圆中;S3,推送装置启动将电芯上料线上的电芯经所述导向件后推入到管状膜中;S4,一组弹片的尖端从管状膜中退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在扁平薄膜的输送过程中使薄膜预打开,从而能够在后续更加便利的进行扁平薄膜的打开,有利于提高开膜效率及开膜的充分性,结合自动开模结构在实现扁平薄膜自动打开的同时,能够有效实现打开薄膜的定位,从而为后续的电芯插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开膜过程是在输送辊之后进行,因此能够有效避免
技术介绍
中输送辊对打开薄膜形状的影响,从而保证薄膜打开形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本专利技术的圆柱电芯套膜机通过设置导向装置,通过使锥形弹片作插入到管状膜中且可张开,同时使管状膜位置固定,因此当电芯从所述弹片的开口推出时,其端部已经进入到管状膜中,再通过持续的推送便能够使电芯快速、准确的进入到管状膜中,不会因为两者尺寸相近而出现阻滞的情况及管状膜变形的情况,不需要考虑电芯与管状膜开口的对准精度,有利于提高套膜效率,并且对位置的控制精度要求大大降低,易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电芯上料线,电芯处于平卧状态,不会出现倾倒的问题,结合特殊的轮传递结构,其整体结构相对传统循环线要大大简化,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少,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夹具的结构,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本方案通过特殊的导向件驱动结构,能够减小在第一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能够改善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减小占用空间。本方案可以同时通过一次推送动作实现多个电芯的同步套膜作业,能够在保证套膜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套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管状膜供应机具有预扩张装置,能够使紧贴的薄膜内壁产生一定的间隙,从而为后续的顺利开膜提供了便利。本专利技术的多处采用卡接的形式,既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便于进行拆卸和维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结合下料装置和下料输送线,能够实现上料、套膜、下料、输送全过程的自动化,自动化程度高,同时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调整装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管状膜的两端与电芯的两端位置的精确性,从而提高套装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电芯上料线的立体示意图(隐去传感器及区部的支架);图4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推送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送膜机构及切膜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图;图8本是本专利技术中开模装置、支撑板及下料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导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管状膜供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送膜机构(21),用于供应扁平薄膜,其可以使扁平薄膜预打开后再扁平化;开膜机构(22),通过从所述扁平薄膜的上下表面施加背向的吸附力使其打开并定位;支撑板(5),至少用于支撑送膜机构输送的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管状膜供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送膜机构(21),用于供应扁平薄膜,其可以使扁平薄膜预打开后再扁平化;开膜机构(22),通过从所述扁平薄膜的上下表面施加背向的吸附力使其打开并定位;支撑板(5),至少用于支撑送膜机构输送的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膜机构(21)通过限位机构(2110)形成多条独立的薄膜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膜机构(21)通过预扩张装置(214)使扁平薄膜预打开,所述预扩张机构(214)包括至少一对间隙设置且可分别绕各自的中心轴自转的滚轮(2143),每对滚轮(2143)沿第三方向延伸,且它们之间设置一直径大于每对滚轮(2143)的间隙的滚珠(21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机构(22)包括可沿第三方向(Z)往复移动的一组高位吸嘴(221)及一组低位吸嘴(227),所述高位吸嘴(221)设置于面板(228)上,所述面板(228)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圆柱电芯套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膜机构(23),用于将送膜机构(21)输送的扁平薄膜切割成设定长度的薄膜单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膜供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弧形槽(51),每个弧形槽中形成有供低位吸嘴贯穿的孔。7.圆柱电芯套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管状膜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同兵张正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巨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