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及升高辅助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6686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及升高辅助机构,该系统包括避雷器、高压测试线、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以及直流高压发生器,该高压测试线一端与避雷器连接,另一端与多个升高辅助机构中位于最上方的升高辅助机构连接,同时通过该升高辅助机构固定并绷紧该高压测试线,以使得该高压测试线满足高压试验要求。由此可见,本方案通过避雷器的预估高度确定升高辅助机构的数量,以使得高压测试线可较容易地达到与避雷器的夹角要求,避免需要在一个带电运行的高压大场地中寻找合适的位置平稳摆放直流高压发生器,此外,通过该升高辅助机构固定住高压测试线的一端,使得试验接线更加安全牢靠,避免需要使用绝缘绳不断调节和拉紧高压测试线。

System for Detecting Arresters and Elevation Auxiliary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system for detecting arresters and an elevation auxiliary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n arrester, a high voltage test line, at least one elevation auxiliary mechanism and a DC high voltage generator. One end of the high voltage test line is connected with an arreste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elevation auxiliary mechanisms. The lifting auxiliary mechanism located at the top is connected, and the high-voltage test line is fixed and tightened by the lifting auxiliary mechanism, so that the high-voltage test lin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voltage test. It can be seen that this scheme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lifting auxiliary mechanism by the estimated height of arrester, so that the high-voltage test line can easil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angle with arrester, avoiding the need to find a suitable position in a large live high-voltage field to place the DC high-voltage generator smoothly.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lifting, the DC high-voltage generator can be placed smoothly. The high auxiliary mechanism fixes one end of the high voltage test line, which makes the test connection safer and more reliable, and avoids the need to use insulating rope to adjust and tighten the high voltage test line continuous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及升高辅助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及升高辅助机构。
技术介绍
避雷器是电力
的重要运用,通过避雷器将雷电导入地下,以较好地保护周围的电力设备不受雷电损害。该避雷器内部设置有高电阻的氧化锌电阻片,该氧化锌电阻片的正常运行是避雷器能可靠工作的关键,因此需要定周期对避雷器进行停电预防性试验,以考核避雷器内部的氧化锌电阻片是否受潮或老化等。对避雷器进行停电预防性试验时,通常还需要高压测试线以及直流高压发生器进行辅助,该高压测试线将避雷器和直流高压发生器进行间接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的避雷器高度比较高,如500kV电压等级避雷器的总安装高达甚至超过9米,则按照高压测试线与避雷器之间不准接触且两者夹角大于75度的安全及试验结果精度要求,该直流高压发生器与避雷器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大于34.77米,在现实试验中是不可能满足的。目前,对避雷器停电预防性试验的普遍性手段为:根据避雷器的实际安装位置,在高压场地合适的位置摆放好直流高压发生器,将高压测试线一端与避雷器电连接,另一端与直流高压发生器电连接。为了使得高压测试线达到与避雷器之间的夹角不小于75度的高压试验要求,使用一根绝缘绳绑在高压测试线的中部某位置,并通过绝缘绳拉紧高压测试线,以使得高压测试线与避雷器之间的夹角达标。采用此种方式将有多个缺陷,如第一,山区变电站风力较大,质量较轻的绝缘绳会经常晃动,无法保持持续稳定,严重时甚至会拽倒直流高压发生器,给高压试验增加了不可控风险;第二,为了让高压测试线与预试设备(避雷器及周边带电设备)保持最佳的试验距离及角度,需要不断地调整绝缘绳端部的绑扎位置,且另一端部的固定位置也极其难找,导致固定过程耗时非常严重;第三,绝缘绳由于材质(尼龙绳)、结构设计等原因,受力后,会在高压测试线上产生持续滑移现象,轻则因角度不足而中断高压试验,重则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异常,产生误判可能。值得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当高压试验人员发现试验结果不满足高压试验规程规定,则建议变电站运行人员立即更换避雷器,这会给电力企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及升高辅助机构,以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避雷器、高压测试线、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以及直流高压发生器;所述避雷器包括多节主体以及绝缘基座,所述多节主体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座上且每两节主体之间通过金属法兰连接,所述高压测试线一端与所述避雷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连接;每个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绝缘本体以及导通杆,所述导通杆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通杆两侧且通过所述导通杆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之间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电连接且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靠近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三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以将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和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连接;根据所述避雷器的预估高度选定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数量,并调节所述高压测试线的安装角度,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压将通过所述高压测试线加载至所述避雷器,以测得流经当前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并根据所述泄漏电流检测所述避雷器是否正常工作。进一步地,当对所述避雷器的第一节主体进行检测时,所述高压测试线一端通过绝缘操作杆悬挂于第一节主体与第二节主体之间的金属法兰螺丝上,所述高压测试线另一端通过插孔或紧密接触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高辅助机构一侧设置有线架,所述线架用于缠绕多余的所述高压测试线。进一步地,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绝缘主体以及所述线架由注塑成型工艺一体化制造,且均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具有不同的长度,且可根据所述避雷器的预估高度选择对应数量和长度的升高辅助机构进行累加,以使所述高压测试线与所述避雷器之间的空间距离满足试验要求。进一步地,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第三接线端子的大小由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容量大小确定,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第二接线端子大小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大小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绝缘保护套,以防止漏电和产生的泄漏电流影响试验结果。进一步地,所述导通杆采用纯铜材料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测试线采用专用屏蔽型高压测试线。一种升高辅助机构,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应用于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避雷器、高压测试线以及直流高压发生器,每个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绝缘本体以及导通杆,所述导通杆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通杆两侧且通过所述导通杆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之间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升高辅助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连接,且所述升高辅助机构通过所述高压测试线与所述避雷器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升高辅助机构进行累加,且位于最上方的升高辅助机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高压测试线,使得所述高压测试线满足预定的高压试验要求,以检测所述避雷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相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及升高辅助机构,该系统包括避雷器、高压测试线、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以及直流高压发生器,该实际使用的升高辅助机构的数量可根据避雷器的预估高度确定,同时该高压测试线一端与避雷器连接,另一端与多个升高辅助机构中位于最上方的升高辅助机构连接,同时通过该升高辅助机构固定并绷紧该高压测试线,以使得该高压测试线符合高压试验要求。由此可见,本方案通过避雷器的高度确定升高辅助机构的数量,以使得高压测试线可较容易地达到与避雷器的夹角要求,避免需要在一个带电运行的高压大场地中寻找合适的位置平稳摆放直流高压发生器,此外,通过该升高辅助机构固定住高压测试线的一端,使得试验接线更加安全牢靠,避免需要使用绝缘绳不断调节和拉紧高压测试线。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升高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示:10-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110-避雷器;120-高压测试线;130-升高辅助机构;140-直流高压发生器;111-主体;112-绝缘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避雷器、高压测试线、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以及直流高压发生器;所述避雷器包括多节主体以及绝缘基座,所述多节主体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座上且每两节主体之间通过金属法兰连接,所述高压测试线一端与所述避雷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连接;每个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绝缘本体以及导通杆,所述导通杆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通杆两侧且通过所述导通杆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之间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电连接且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靠近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三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以将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和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连接;根据所述避雷器的预估高度选定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数量,并调节所述高压测试线的安装角度,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压将通过所述高压测试线加载至所述避雷器,以测得流经当前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并根据所述泄漏电流检测所述避雷器是否正常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避雷器、高压测试线、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以及直流高压发生器;所述避雷器包括多节主体以及绝缘基座,所述多节主体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座上且每两节主体之间通过金属法兰连接,所述高压测试线一端与所述避雷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连接;每个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绝缘本体以及导通杆,所述导通杆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通杆两侧且通过所述导通杆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升高辅助机构之间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电连接且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靠近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三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以将所述升高辅助机构和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连接;根据所述避雷器的预估高度选定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数量,并调节所述高压测试线的安装角度,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压将通过所述高压测试线加载至所述避雷器,以测得流经当前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并根据所述泄漏电流检测所述避雷器是否正常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对所述避雷器的第一节主体进行检测时,所述高压测试线一端通过绝缘操作杆悬挂于第一节主体与第二节主体之间的金属法兰螺丝上,所述高压测试线另一端通过插孔或紧密接触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一侧设置有线架,所述线架用于缠绕多余的所述高压测试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高辅助机构的绝缘主体以及所述线架由注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卓曾力肖云文志强张云杨韬王俊星范润晖王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