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641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所述的薄膜依次包括有第一反应型聚氨酯层、基材层、第二反应型聚氨酯层,所述的基材层为尼龙6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该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层结构粘结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对汽车顶棚材料聚氨酯泡绵、玻纤、织物、皮革及无纺布等均具有优异的粘剂性能,同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A New Multilayer Bonded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vel multilayer adhesive fil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reactive polyurethane layer, a substrate layer and a second reactive polyurethane layer in turn. The substrate layer is nylon 6 layer.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novel multilayer adhesive film. The multi-layer structure adhesive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have excellent adhesive properties for polyurethane foam, glass fiber, fabric, leather and non-woven fabrics of automobile roof materials, and better heat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结性薄膜
,尤其涉及复合用粘结性薄膜,具体是指一种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顶棚复合中所用工艺分别为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所用的粘结性材料根据工艺不同也不相同,其中湿法工艺主要选用水性聚氨酯材料或聚氨酯胶粉材料,改法主要优势为热固形成三维网络,具有较好地耐高温性能,但是价格较高,施工麻烦;干法工艺主要使用粘结性薄膜,具有施工简单,价格便宜的优势,该薄膜为热塑性材料,耐温性不如湿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采用三层结构来获得湿法加工和干法加工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和施工优势、具有优异的湿气固化能力、能够形成耐热性好的三维网络结构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如下:所述的薄膜依次包括有第一反应型聚氨酯层、基材层、第二反应型聚氨酯层,所述的基材层为尼龙6层。较佳地,所述的反应型聚氨酯层为不透明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较佳地,所述的多层粘结性薄膜通过三层共挤流延成膜。较佳地,所述的反应性聚氨酯层厚度为0.5~30μm,所述的基材层厚度为0.5~50μm。较佳地,所述的反应型聚氨酯层由乳白色胶粒制成,固含为100%,20℃时密度为1.0~1.2g/cm3;130℃时熔融粘度为8000~20000m.Pa.s。较佳地,所述的尼龙6为均聚尼龙6、共聚尼龙6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为:将反应型聚氨酯胶粒和尼龙6粒子分别加入三层共挤流延设备中,分别设定反应性聚氨酯胶粒挤出机加工温度为180~220℃,尼龙6粒子挤出机加工温度为240~260℃,三层流延模头设定温度为240~260℃,通过共挤流延加工制成所述的薄膜。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规避现有的两种加工工艺的缺点,采用三层结构来获得湿法加工和干法加工的优势。具体是指该三层结构粘结性薄膜同传统的湿法用水性聚氨酯相比,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和施工优势,同时同传统的干法工艺相比所用的反应型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湿气固化能力,能够形成耐热性好的三维网络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层结构粘结性薄膜对汽车顶棚材料聚氨酯泡绵、玻纤、织物、皮革及无纺布具有优异的粘剂性能,同行业中现用的水性聚氨酯及胶粉相比在保证同等性能条件下具有低成本优势,同行业中现用的热塑性胶膜相比具有更高的耐温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反应型聚氨酯层2PA6层3第二反应型聚氨酯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依次包括有第一反应型聚氨酯层1、基材层、第二反应型聚氨酯层3,所述的基材层为PA6层2。实施例1选用的聚氨酯具有性能:乳白色胶粒;固含100%;密度(20℃)1.1~1.2g/cm3;130℃时熔融粘度12000±2000.Pa.s;尼龙层为市售常规PA6(尼龙6)。其中1层和3层的反应型聚氨酯厚度为10μm,2中间层PA6(尼龙6层)厚度为25μm。将反应型聚氨酯胶粒和PA6(尼龙6)粒子分别加入三层共挤流延设备中,设定反应型聚氨酯胶粒挤出机加工温度为210℃,PA6(尼龙6)粒子挤出机加工温度为250℃,三层流延模头设定温度为250℃,通过共挤流延加工而成。实施例2选用的聚氨酯具有性能:乳白色胶粒;固含100%;密度(20℃)1.1~1.2g/cm3;130℃时熔融粘度12000±2000.Pa.s;尼龙层为市售常规PA6(尼龙6)。其中1层和3层的反应型聚氨酯厚度为20μm,2中间层PA6(尼龙6层)厚度为20μm。将反应型聚氨酯胶粒和PA6(尼龙6)粒子分别加入三层共挤流延设备中,设定反应型聚氨酯胶粒挤出机加工温度为200℃,PA6(尼龙6)粒子挤出机加工温度为245℃,三层流延模头设定温度为245℃,通过共挤流延加工而成。实施例3选用的聚氨酯具有性能:乳白色胶粒;固含100%;密度(20℃)1.1~1.2g/cm3;130℃时熔融粘度10000±2000.Pa.s;尼龙层为市售常规PA6(尼龙6)。其中1层和3层的反应型聚氨酯厚度为15μm,2中间层PA6(尼龙6层)厚度为20μm。将反应型聚氨酯胶粒和PA6(尼龙6)粒子分别加入三层共挤流延设备中,设定反应型聚氨酯胶粒挤出机加工温度为210℃,PA6(尼龙6)粒子挤出机加工温度为250℃,三层流延模头设定温度为250℃,通过共挤流延加工而成。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规避现有的两种加工工艺的缺点,采用三层结构来获得湿法加工和干法加工的优势。具体是指该三层结构粘结性薄膜同传统的湿法用水性聚氨酯相比,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和施工优势,同时同传统的干法工艺相比所用的反应型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湿气固化能力,能够形成耐热性好的三维网络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层结构粘结性薄膜对汽车顶棚材料聚氨酯泡绵、玻纤、织物、皮革及无纺布具有优异的粘剂性能,同行业中现用的水性聚氨酯及胶粉相比在保证同等性能条件下具有低成本优势,同行业中现用的热塑性胶膜相比具有更高的耐温性能。在此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依次包括有第一反应型聚氨酯层、基材层、第二反应型聚氨酯层,所述的基材层为尼龙6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依次包括有第一反应型聚氨酯层、基材层、第二反应型聚氨酯层,所述的基材层为尼龙6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型聚氨酯层为不透明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粘结性薄膜通过三层共挤流延成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性聚氨酯层厚度为0.5~30μm,所述的基材层厚度为0.5~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层粘结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型聚氨酯层由乳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珩李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