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635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气管、进液管、出液管、进液容器、进液开关、外壳及驱动机构,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封闭的换热腔,所述进液容器内设置有进液腔,所述进液开关滑动设置在所述进液腔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进液开关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在所述进液管的入口打开时,所述进液腔经由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换热腔连通,在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关闭时,所述进液腔与所述换热腔隔绝。本热回收装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进液开关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液管的入口,由此可连续性地改变经由进液管的入口进入所述换热腔的冷却液的流量,实现对回收热量的持续性调节。

Heat recovery uni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exhaust gas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heat recovery device. The heat recovery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n exhaust pipe, an intake pipe, an outlet pipe, an intake container, an intake switch, a housing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exhaust pipe forms a closed heat exchange chamber between the exhaust pipe and the casing. The intake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take cavity, the intake switch slides in the intake cavity,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The mechanism is used to drive the liquid inlet switch to slide to open or close the inlet of the liquid inlet tube. When the inlet of the liquid inlet tube is opened, the liquid inlet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cavity through the liquid inlet tube. When the inlet of the liquid inlet tube is closed, the liquid inlet cavity is isolated from the heat exchanger cavity. In the heat recovery device,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liquid inlet switch to slide to open or close the inlet of the liquid inlet tube, thereby continuously changing the flow rate of the cooling liquid entering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through the inlet of the liquid inlet tube, and realizing the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the heat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法规部门要求燃油车提高热效率,尽可能少的排放尾气。但是,发动机的热效率目前已经到达瓶颈,再想有进一步的显著提升已经非常困难。减少尾气排放与发动机热效率息息相关,热效率得不到显著提升,减少尾气排放就存在较大的困难。尾气排出发动机的同时带走大量的热量(高达30%),若能将这部分热量回收加以利用,如用于发电、暖机及加热电池等,则可以减少发动机的负荷,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间接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的目的。目前,市面上的热回收装置通常有两种,一种热回收装置只能在需要回收热量时连通,不需要时切断,因此不能调节回收热量的多少。另一种热回收装置通过调节进入换热通道的尾气量实现对回收热量的实时调节,这种热回收装置,换热通道与冷却液通道之间没有隔热层,冷却液在不需要回收热量时依然带走部分余热,另外还需要对尾气流道进行单独的管路设计,导致热回收装置的结构复杂,从而导致整个热回收装置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排气热回收装置需要对尾气流道进行单独的管路设计从而导致整个热回收装置结构复杂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热回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气管、进液管、出液管、进液容器、进液开关、外壳及驱动机构,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封闭的换热腔,所述进液容器内设置有进液腔,所述出液管的入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所述进液开关滑动设置在所述进液腔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进液开关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在所述进液管的入口打开时,所述进液腔经由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换热腔连通;在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关闭时,所述进液腔与所述换热腔隔绝。可选地,所述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分隔管,所述分隔管将所述换热腔分隔成封闭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分隔管之间的第一换热分腔及封闭于所述分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第二换热分腔;所述进液管包括第一进液分管及第二进液分管,所述第一进液分管的入口及第二进液分管的入口组合构成所述进液管的入口,所述第一进液分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分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分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分腔连通;所述出液管包括第一出液分管及第二出液分管,所述第一出液分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分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分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出液分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分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分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分腔包括由多个隔板分隔成的多个第一换热小腔,所述第一进液分管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小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进液小管,多个所述第一进液小管的入口组合构成所述第一进液分管的入口,所述第一进液小管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小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分管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小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出液小管,所述第一出液小管的入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小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小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可选地,所述分隔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液小孔及多个第一出液小孔,多个所述第一进液小孔位于所述分隔管的一端且沿所述分隔管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出液小孔位于所述分隔管的另一端且沿所述分隔管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进液小管的出口端插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液小孔内,所述第一出液小管的入口插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液小孔内。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基板及连接在所述基板的一侧的凸板,所述凸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基板的长度,所述基板的一侧长边抵接在所述分隔管的内壁上,所述基板的另一侧长边抵接在所述排气管的外壁上;所述分隔管上设置有多个条形孔,多个所述条形孔位于所述第一出液小孔及第一进液小孔之间且沿所述分隔管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凸板插接在对应的所述条形孔内并伸入所述第二换热分腔。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上的助推器及连接在所述助推器上的控制阀;所述助推器内形成有介质腔,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通入所述介质腔内的介质流量,所述介质腔内的介质通过一介质通道向所述进液开关施加压力以推动所述进液开关滑动。可选地,所述助推器包括第一筒体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筒体上的第一介质管,所述介质腔形成在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第一介质管的内腔与所述介质腔连通;所述进液开关包括堵块及连接在所述堵块上的第二介质管,所述第一介质与所述第二介质相互嵌套,所述第一介质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二介质管的内腔相互连通以组合构成所述介质通道,所述介质腔内的介质通过所述介质通道向所述堵块施加压力。可选地,所述进液容器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液腔连通的进液通道,所述堵块上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由所述堵块背离所述第二介质管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介质管的一端延伸,所述缺口在所述进液开关封闭所述进液管的入口时允许冷却液通入所述进液腔。可选地,所述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上的出液容器,所述出液容器内形成有出液腔,所述出液腔与所述出液管的出口连通。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外管、连接在所述外管一侧的前端盖及连接在所述外管另一侧的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套设在所述排气管的前侧并封盖所述外管的前端开口,所述后端盖套设在所述排气管的后侧并封盖所述外管的后端开口。可选地,所述前端盖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形成有向前突出的第一内环状翻边,所述前端盖的外边缘形成有向后突出的第一外环状翻边,所述第一内环状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排气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外环状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前端盖的后侧表面形成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分隔管的前端插接在所述第一环状凹槽中。可选地,所述后端盖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形成有向后突出的第二内环状翻边,所述后端盖的外边缘形成有向前突出的第二外环状翻边,所述第二内环状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排气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外环状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后端盖的前侧表面形成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分隔管的后端插接在所述第二环状凹槽中。上述实施例的热回收装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进液开关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液管的入口,由此可连续性地改变经由进液管的入口进入所述换热腔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能够实时调节回收热量的多少,实现对回收热量的持续性调节,而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排气管道,简化了整个装置,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除去外壳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其进水一侧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其出水一侧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其分隔管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其隔板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其隔板与排气管的安装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其进液开关的安装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其进液管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其出液管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遮蔽其进液管的入口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进液管、出液管、进液容器、进液开关、外壳及驱动机构,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封闭的换热腔,所述进液容器内设置有进液腔,所述出液管的入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所述进液开关滑动设置在所述进液腔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进液开关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在所述进液管的入口打开时,所述进液腔经由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换热腔连通;在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关闭时,所述进液腔与所述换热腔隔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进液管、出液管、进液容器、进液开关、外壳及驱动机构,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封闭的换热腔,所述进液容器内设置有进液腔,所述出液管的入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所述进液开关滑动设置在所述进液腔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进液开关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在所述进液管的入口打开时,所述进液腔经由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换热腔连通;在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关闭时,所述进液腔与所述换热腔隔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分隔管,所述分隔管将所述换热腔分隔成封闭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分隔管之间的第一换热分腔及封闭于所述分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第二换热分腔;所述进液管包括第一进液分管及第二进液分管,所述第一进液分管的入口及第二进液分管的入口组合构成所述进液管的入口,所述第一进液分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分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分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分腔连通;所述出液管包括第一出液分管及第二出液分管,所述第一出液分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分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分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出液分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分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分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分腔包括由多个隔板分隔成的多个第一换热小腔,所述第一进液分管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小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进液小管,多个所述第一进液小管的入口组合构成所述第一进液分管的入口,所述第一进液小管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小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分管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小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出液小管,所述第一出液小管的入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小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小管的出口露出所述外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液小孔及多个第一出液小孔,多个所述第一进液小孔位于所述分隔管的一端且沿所述分隔管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出液小孔位于所述分隔管的另一端且沿所述分隔管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进液小管的出口端插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液小孔内,所述第一出液小管的入口插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液小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基板及连接在所述基板的一侧的凸板,所述凸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基板的长度,所述基板的一侧长边抵接在所述分隔管的内壁上,所述基板的另一侧长边抵接在所述排气管的外壁上;所述分隔管上设置有多个条形孔,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来曾志新张军王泽英林攀李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