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和机械性质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834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26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因此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食品容器等。

Ethylene/1-hexene copolymer with excellent process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ethylene/1 hexene copolymer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excellent processability and can therefore be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food container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和机械性质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在2016年12月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167789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公开内容在此以整体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异加工性和机械性质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
技术介绍
在用于食品容器等的树脂的情况下,需要优异的加工性和机械性质。因此,存在着对于涉及制备聚烯烃的技术的持续需求,该聚烯烃满足大分子量、更宽分子量分布、期望的共聚单体分布等,因此一直可优选用于容器、瓶盖等。另一方面,与现有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相比,由于包含第4族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催化剂被用于容易地控制聚烯烃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并控制聚合物的共聚单体分布,因此它们已被用于制备同时具有改进的机械性质和加工性的聚烯烃。然而,存在的缺点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聚烯烃由于窄的分子量分布而表现出差的加工性。通常,具有宽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表现出粘度大大降低,因此在加工区域中表现出优异的加工性。由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聚烯烃由于相对窄的分子量分布等而在高剪切速率下表现出高粘度,因此存在的缺点是,在挤出过程中施加高负荷或高压而降低了挤出生产率,在吹塑过程中膜泡稳定性大大降低,且吹塑制品具有不均匀的表面而降低了透明度。因此,已使用具有多个反应器的级联反应器以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获得具有宽的多峰分子量分布的聚烯烃,并且已经尝试通过在多个反应器中的各个聚合步骤来获得同时满足更宽的多峰分子量分布和更高的分子量的聚烯烃。然而,由于茂金属催化剂的高反应性,取决于在前反应器中的聚合时间,在后反应器中不会发生适当的聚合。结果,制备同时满足足够高的分子量和更宽的多峰分子量分布的聚烯烃是受限的。因此,存在着对于能够更有效地制备聚烯烃的技术的持续需求,该聚烯烃具有高分子量和更宽分子量分布,从而同时满足机械性质和加工性并优选用于产品。美国专利第6,180,736号描述了使用一种茂金属催化剂在单一气相反应器或连续淤浆反应器中生产聚乙烯的方法。当使用该方法时,其优点在于聚乙烯的生产成本降低,几乎不发生结垢,并且聚合活性稳定。此外,美国专利第6,911,508号记载了具有改进的流变性质的聚乙烯的生产,使用新的茂金属催化剂化合物和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在单一气相反应器中聚合。然而,上述专利中生产的聚乙烯的缺点仍然在于它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并且几乎不能显示出足够的冲击强度和加工性。美国专利第4,935,474号记载了一种通过使用两种以上的茂金属化合物制备具有宽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的方法。此外,美国专利第6,841,631号和美国专利第6,894,128号记载了通过使用包含至少两种金属化合物的茂金属型催化剂制备具有双峰或多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因此其可用于各种应用中,如膜、管材、中空成型制品等。然而,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聚乙烯具有改进的加工性,但缺点在于,由于单位颗粒中分子量的分布状态不均匀,因此,外观粗糙,且即使在相对良好的加工条件下,物理性质也不稳定。鉴于上述情况,存在着对于生产在各种物理性质之间或各种物理性质和加工性之间取得平衡的更优异的树脂的持续需求,并且需要对其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和机械性质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以下特征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90,000至300,000;密度(g/cm3)为0.950至0.965;分子量分布为5至20;熔体流动速率比(通过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MFR21.6/MFR5)为3至10;以及螺旋流动(cm)为13至30。通常,由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在加工性和机械性质之间具有取决于重均分子量的折衷关系。即,当重均分子量较高时,机械性质得到改善,但加工性降低。相反,当重均分子量较低时,加工性得到改善,但机械性质下降。在用于食品容器或瓶盖的聚合物的情况下,它应同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质和优异的加工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用如下所述的茂金属催化剂将长链分支(LCB)引入乙烯/1-己烯共聚物中来同时改善机械性质和加工性。首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0,000至300,000。优选地,该重均分子量为95,000以上,且290,000以下,280,000以下,270,000以下,260,000以下,250,000以下,240,000以下,230,000以下,220,000以下,210,000以下,或200,000以下。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0.950至0.965的密度(g/cm3)。优选地,该密度(g/cm3)为0.951以上,或0.952以上,且0.964以下,0.963以下,0.962以下,0.961以下,或0.960以下。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5至20的分子量分布。所述分子量分布是指通过将重均分子量除以数均分子量而获得的值。优选地,该分子量分布为6以上,7以上,8以上,9以上,或10以上,且19以下,18以下,17以下,16以下,15以下,14以下,13以下,12以下,或11以下。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3至10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21.6/MFR5,分别通过ASTM1238在190℃下测量)。该熔体流动速率比是指将通过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MFR21.6除以通过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MFR5而得到的值。优选地,该熔体流动速率比为4以上,或5以上,且9以下,或8以下。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0.01至1.0g/10min的MFR2.16(通过ASTM1238在190℃下在2.16kg的负载下测量)。优选地,该MFR2.16(g/10min)为0.02以上,0.03以上,0.04以上,或0.05以上,且0.9以下,0.8以下,0.7以下,0.6以下,0.5以下,0.4以下,或0.3以下。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13至30cm的螺旋流动长度。该螺旋流动长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评估:通过向螺旋模具施加特定的压力和温度来注入聚合物,并确定熔融和注入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被挤出多少。如以下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具有1.5mm厚的模具,并将注入温度设置为190℃,模具温度设置为50℃,且注入压力设置为90bar来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测量。优选地,该螺旋流动长度(cm)为14以上,或15以上,且29以下,28以下,27以下,26以下,25以下,24以下,23以下,22以下,21以下,或20以下。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中,单体之间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且可以根据共聚物的用途、目的等适当选择。更具体地,乙烯与1-己烯单体之间的摩尔比可以是1:100至100:1。如上所述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可以通过在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共聚乙烯和1-己烯来制备。[化学式1]在化学式1中,M1为第4族过渡金属;X1各自独立地为卤素、C1-20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硝基、酰氨基、C1-20烷基甲硅烷基、C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以下特征:重均分子量为90,000至300,000;密度(g/cm3)为0.950至0.965;分子量分布为5至20;熔体流动速率比(通过ASTM 1238在190℃下测量的MFR21.6/MFR5)为3至10;以及螺旋流动(cm)为13至3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09 KR 10-2016-01677891.一种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以下特征:重均分子量为90,000至300,000;密度(g/cm3)为0.950至0.965;分子量分布为5至20;熔体流动速率比(通过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MFR21.6/MFR5)为3至10;以及螺旋流动(cm)为13至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其中,所述分子量分布为10至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其中,所述熔体流动速率比为4至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乙烯/1-己烯共聚物具有0.01至1.0g/10min的MFR2.16(通过ASTM1238在190℃下在2.16kg的负载下测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螺旋流动(cm)为15至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其中,所述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通过在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共聚乙烯和1-己烯来制备:[化学式1]在化学式1中,M1为第4族过渡金属;X1各自独立地为卤素、C1-20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硝基、酰氨基、C1-20烷基甲硅烷基、C1-20烷氧基、或C1-20磺酸酯基;n1和m1各自独立地为1至4的整数;以及R11和R12各自独立地为氢、C1-20烷基、C1-10烷氧基、C2-20烷氧基烷基、C6-20芳基、C6-10芳氧基、C2-20烯基、C7-40烷基芳基、C7-40芳基烷基、C8-40芳基烯基或C2-10炔基;条件是R11中的至少一个是C2-20烷氧基烷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其中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进一步包括由以下化学式2至4表示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化学式2]在化学式2中,M2为第4族过渡金属;X2各自独立地为卤素、C1-20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硝基、酰氨基、C1-20烷基甲硅烷基、C1-20烷氧基、或C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珉崔二永洪福基宣淳浩金善美朴珍映李琪树
申请(专利权)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