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576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15
在电梯装置中,轿厢的侧面在井道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井道壁面对置。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及曳引机配置于该空间。当从轿厢侧观察对重侧时,曳引机及第1对重导轨配置在第1轿厢导轨与第2对重导轨之间。当从上方观察时,驱动绳轮与第1对重导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第1轿厢导轨在比支承曳引机的曳引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由最上部导轨支架保持。当从上方观察时,最上部导轨支架配置在设置于曳引机主体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制动器的区域外。

Elevator installation

In the elevator device, the side of the car is opposite to the wall of the shaft across the space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haft. When viewed from above, the counterweight and tractor are arranged in the space. When the opposite side is observed from the car side, the tractor and the first pair of heavy guide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ar guide and the second pair of heavy guides. When viewed from above, the driving rope wheel coincides with at least part of the area of the first pair of heavy guides. The first carriage guide is maintained by the uppermost guide rail bracket at a position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ctor seat supporting the tractor. When viewed from above, the upper guide bracket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brake area of at least on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tracto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中使轿厢升降的曳引机设置在井道内的上部。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通过在井道内配置曳引机而取消了机房的无机房类型的电梯装置。在以往的无机房类型的电梯装置中,公知如下结构:为了节省井道的空间,在引导轿厢升降的第1及第2轿厢导轨中的第2轿厢导轨的背面与井道壁之间配置曳引机的马达的一部分,从层站侧观察,以与第2轿厢导轨重合的方式配置曳引机的绳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以往还公知以下无机房类型的电梯装置:为了节省井道的空间,在向轿厢的升降方向投影得到的轿厢的区域内配置曳引机的一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WO2013/084310号专利文献2:WO2001/06265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在曳引机的马达的一部分与轿厢之间配置有第2轿厢导轨,因此当第2轿厢导轨的尺寸增大时,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扩大,井道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增大。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的一部分与轿厢的区域重合,因此必须在比轿厢的升降范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曳引机,井道的顶部的高度尺寸、即架空尺寸扩大。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节省井道的空间的电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其设置有轿厢吊轮,能够在井道内升降;第1轿厢导轨及第2轿厢导轨,它们设置在井道内,引导轿厢;对重,其设置有对重吊轮,能够在井道内升降;第1对重导轨及第2对重导轨,它们设置在井道内,引导对重;曳引机,其具有曳引机主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曳引机主体的驱动绳轮、以及对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器,曳引机设置在井道内的上部,使轿厢及对重升降;曳引机座,其支承曳引机;以及悬吊体,其依次卷绕于轿厢吊轮、驱动绳轮、对重吊轮,悬吊轿厢及对重,轿厢的侧面在井道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井道壁面对置,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及曳引机配置于所述空间,当从轿厢侧观察对重侧时,曳引机及第1对重导轨配置在第1轿厢导轨与第2对重导轨之间,当从上方观察时,驱动绳轮与第1对重导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制动器设置于曳引机主体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第1轿厢导轨在比曳引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由最上部导轨支架保持,当从上方观察时,最上部导轨支架配置在制动器的区域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能够在井道的宽度方向上缩小配置第1对重导轨及驱动绳轮的范围,并且能够不与第1轿厢导轨干涉地使曳引机接近轿厢。由此,能够节省井道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上部侧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上部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上部侧视图。此外,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有轿厢2及对重3。在井道1内,形成有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井道壁面1a、1b。轿厢2具有底面、顶面、正面、背面及一对侧面。轿厢2的一个侧面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一个井道壁面1a对置,轿厢2的另一侧面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另一个井道壁面1a对置。在轿厢2的正面设置有轿厢出入口。轿厢2被配置成当从上方观察时使轿厢出入口朝向各层的层站4。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外。此外,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配置在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为对重侧置型的电梯装置。在井道1内设置有第1轿厢导轨5、第2轿厢导轨6、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第1轿厢导轨5、第2轿厢导轨6、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分别具有:凸缘部,其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以及引导部,其从凸缘部水平地突出,沿着凸缘部的长度方向配置。第1轿厢导轨5、第2轿厢导轨6、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各自的剖面形状由凸缘部及引导部形成为T字状。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以使各引导部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状态配置。由此,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与井道1的宽度方向平行。第1轿厢导轨5配置在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第2轿厢导轨6配置在另一个井道壁面1b与轿厢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轿厢2配置在第1轿厢导轨5与第2轿厢导轨6之间。此外,轿厢2由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以使各引导部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即与井道1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状态配置。由此,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连接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B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垂直。对重3配置在第1对重导轨7与第2对重导轨8之间。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配置在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此外,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相对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配置在从层站4观察时的里侧。并且,当从层站4侧观察时,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与第1轿厢导轨5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对重3由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各自的引导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使轿厢2及对重3升降的驱动装置即曳引机9。在该例中,将径向尺寸比轴线方向尺寸大的薄型曳引机作为曳引机9使用。曳引机9配置在比对重3的升降范围靠上方的位置。此外,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9配置在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侧面之间的空间内。并且,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9相对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配置在与对重3相同的一侧。由此,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9与对重3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且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外。如图1所示,曳引机9具有:曳引机主体91,其包括马达;驱动绳轮9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曳引机主体91,借助曳引机主体91的驱动力而旋转;以及多个制动器93,其设置于曳引机主体91,对驱动绳轮92的旋转进行制动。曳引机9以使驱动绳轮92的旋转轴水平的状态配置。在该例中,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与驱动绳轮92的轴线平行。此外,在该例中,以使驱动绳轮92朝向轿厢2侧、且曳引机主体91朝向与轿厢2相反的一侧、即井道壁面1a侧的状态配置曳引机9。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驱动绳轮92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曳引机主体91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剩余部分重合。此外,当从层站4侧观察时,驱动绳轮92与第1轿厢导轨5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各制动器93设置在曳引机主体91的上部。此外,各制动器93从曳引机主体91的外周部突出。在该例中,两个制动器93设置于共同的曳引机主体91。制动器9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轿厢,其设置有轿厢吊轮,能够在井道内升降;第1轿厢导轨及第2轿厢导轨,它们设置在所述井道内,引导所述轿厢;对重,其设置有对重吊轮,能够在所述井道内升降;第1对重导轨及第2对重导轨,它们设置在所述井道内,引导所述对重;曳引机,其具有曳引机主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曳引机主体的驱动绳轮、以及对所述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器,所述曳引机设置在所述井道内的上部,使所述轿厢及所述对重升降;曳引机座,其支承所述曳引机;以及悬吊体,其依次卷绕于所述轿厢吊轮、所述驱动绳轮、所述对重吊轮,悬吊所述轿厢及所述对重,所述轿厢的侧面在所述井道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井道壁面对置,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对重及所述曳引机配置于所述空间,当从所述轿厢侧观察所述对重侧时,所述曳引机及所述第1对重导轨配置在所述第1轿厢导轨与所述第2对重导轨之间,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第1对重导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所述制动器设置于所述曳引机主体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所述第1轿厢导轨在比所述曳引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由最上部导轨支架保持,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最上部导轨支架配置在所述制动器的区域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轿厢,其设置有轿厢吊轮,能够在井道内升降;第1轿厢导轨及第2轿厢导轨,它们设置在所述井道内,引导所述轿厢;对重,其设置有对重吊轮,能够在所述井道内升降;第1对重导轨及第2对重导轨,它们设置在所述井道内,引导所述对重;曳引机,其具有曳引机主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曳引机主体的驱动绳轮、以及对所述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器,所述曳引机设置在所述井道内的上部,使所述轿厢及所述对重升降;曳引机座,其支承所述曳引机;以及悬吊体,其依次卷绕于所述轿厢吊轮、所述驱动绳轮、所述对重吊轮,悬吊所述轿厢及所述对重,所述轿厢的侧面在所述井道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井道壁面对置,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对重及所述曳引机配置于所述空间,当从所述轿厢侧观察所述对重侧时,所述曳引机及所述第1对重导轨配置在所述第1轿厢导轨与所述第2对重导轨之间,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第1对重导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所述制动器设置于所述曳引机主体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所述第1轿厢导轨在比所述曳引机座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林启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