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711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导向装置、两组打磨装置、滚压辊,导向装置包括在带钢面上下分布的导向辊,导向辊的端部转动的固定在带钢两侧的固定座上,固定座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抗震装置,打磨装置包括沿带钢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打磨辊和第二打磨辊,第一打磨辊的顶面与带钢下表面接触,第二打磨辊的底面与带钢的上表面接触,第一打磨辊的顶面处于第二打磨辊底面的上方,使带钢传输时呈S型,在两组打磨装置之间的带钢上方设置第一钢刷,第一钢刷固定在平移装置上,第一钢刷能够垂直带钢传送方向往返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固定座底面四角处设有抗震装置,能够缓解带钢对固定座的影响,延长使用寿命。

A strip surface treatment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rip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guide device, two groups of grinding devices and rolling rollers arranged in sequence from front to back. The guide device includes a guide roll distributed above and below the strip surface. The end of the guide roll rotates on a fixed seat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ip, an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base surface of the fixed seat are arranged separately. Anti-seismic device, grinding device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grinding rollers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direction of strip steel transmissi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grinding roll contacts with the lower surface of strip steel,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econd grinding roll contacts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strip steel,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grinding roll is abov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econd grinding roll, so that the strip steel transmission is S-shaped. A first steel brush is arranged above the strip ste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grinding devices. The first steel brush is fixed on the translation device, and the first steel brush can move back and forth vertic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strip steel transmission. The invention creates an anti-seismic device at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base of the fixed seat, which can alleviate the influence of strip steel on the fixed seat and prolong its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带钢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热轧钢卷表面存在一层氧化铁皮,在冷轧工序需要将这层氧化铁皮去除。现有技术中,常采用酸洗的方法将其去除,在连续酸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需要停机,此时带钢由于在清洗段停留时间过长,易于在带钢表面沉积Fe(OH)3等物质,经过高温烘干后,表面这层物质附着在带钢表面,呈现出发黑或发黄的表面缺陷,严重影响带钢的表面质量。剥壳机是冷轧带钢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主要是将带钢坯料上的氧化铁皮剥落或剥送,以减少后部彻底除磷的工作量。现有三辊剥壳机对带钢的弯曲较大,但是没有反复弯曲,剥壳率较低,对于五辊剥壳机存在反复弯折,然而五辊剥壳机的装置长,场地占用面积大,剥离后的碎屑无法收集,影响剥壳机的剥壳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导向装置、两组打磨装置、滚压辊,导向装置包括在带钢面上下分布的导向辊,导向辊的端部转动的固定在带钢两侧的固定座上,固定座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抗震装置,打磨装置包括沿带钢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打磨辊和第二打磨辊,第一打磨辊的顶面与带钢下表面接触,第二打磨辊的底面与带钢的上表面接触,第一打磨辊的顶面处于第二打磨辊底面的上方,使带钢传输时呈S型,在两组打磨装置之间的带钢上方设置第一钢刷,第一钢刷固定在平移装置上,第一钢刷能够垂直带钢传送方向往返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抗震装置包括抗震套管,抗震套管内部设置抗震导向管,抗震导向管内部设置弹簧,弹簧底端固定在抗震套管的底部,弹簧的顶端固定在固定片底面上,固定片置于抗震导向管内,通过调节螺栓将固定片固定在固定座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打磨辊与升降装置相连,升降装置包括U型的支撑架,第二打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的固定在支撑架相对的固定臂上,带钢从第二打磨辊和支撑架之间的缝隙穿过,带钢两侧的地面上相对的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容纳固定臂的调节孔,支撑架底面中心处连接伸缩杆,支撑架在伸缩杆的带动下能够沿调节孔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平移装置包括滑块、丝杠和两根导向杆,丝杠的轴线与带钢传输方向垂直,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沿垂直带钢传输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板上,固定板顶端固定在L型支架的底面上,丝杠一端置于固定板内,丝杠另一端穿过另一固定板连接在电机的转轴上,滑块上分别设置容纳导向杆的通孔以及容纳丝杠的螺纹孔,滑块底部设置第一钢刷,丝杠能够带动滑块沿导向杆往返平移。进一步的,所述后侧的打磨装置和滚压辊之间的带钢上下面分别设置与带钢表面接触的第二钢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刷下方带钢两侧的地面上对称设置集尘装置,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罩,集尘罩底部通过管道与集尘箱连接,集尘箱与真空设备相连使集尘箱内处于负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磨辊的直径比第二打磨辊的直径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固定座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抗震装置,抗震装置能够缓解带钢对固定座的影响,延长固定座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滑块能够带动第一钢刷垂直带钢传输方向往返移动,从而使带钢表面剥离的颗粒彻底脱离,避免剥离颗粒粘附到后侧的打磨辊上对带钢质量造成影响。(3)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第一钢刷下方的带钢两侧的地面上对称设置集尘装置,集尘箱内处于负压,高效的收集第一钢刷打扫下来的颗粒。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圈内防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装有第一钢刷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向装置;11、固定座;12、抗震装置;121、抗震套管;122、抗震导向管;123、弹簧;124、固定片;125、螺栓;13、导向辊;2、打磨装置;21、第一打磨辊;22、第二打磨辊;3、升降装置;31、支撑板;311、调节孔;32、支撑架;321、固定臂;33、伸缩杆;4、第一钢刷;5、平移装置;51、丝杠;52、导向杆;53、滑块;54、电机;55、固定板;6、集尘装置;7、第二钢刷;8、滚压辊;9、带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如图1所示,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导向装置1、两组打磨装置2、滚压辊8,导向装置1包括在带钢9面上下分布的导向辊13,导向辊13的轴心线与带钢9传输方向垂直,导向辊13的端部转动的固定在带钢9两侧的固定座11上,导向辊13的端部套设轴承,轴承固定在半圆形的轴承座内,处于带钢9上方的轴承座和处于带钢9下方的轴承座拼合后置于固定座11上的安装槽内,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固定座11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抗震装置12,抗震装置12固定在地面上。抗震装置12包括抗震套管121,抗震套管121内部设置抗震导向管122,抗震导向管122内部设置弹簧123,弹簧123底端固定在抗震套管121的底部,弹簧123的顶端固定在固定片124底面,固定片124置于抗震导向管122内,固定片124和固定座11上分别设置螺纹孔,螺栓125底端穿过固定座11的螺纹孔并旋紧在固定片124上,调节螺栓125能够调节弹簧123的形变从而调节固定座11的平衡,带钢9传输过程中,由于震动的影响,带钢9对固定座11施加力的大小实时变化,降低固定座11的使用寿命,抗震装置12能够缓解带钢9对固定座11的影响,延长固定座11的使用寿命。打磨装置2包括沿带钢9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打磨辊21和第二打磨辊22,第一打磨辊21的直径比第二打磨辊22的直径大,第一打磨辊21的顶面与带钢9下表面接触,第二打磨辊22的底面与带钢9的上表面接触,第一打磨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导向装置(1)、两组打磨装置(2)、滚压辊(8),导向装置(1)包括在带钢(9)面上下分布的导向辊(13),导向辊(13)的端部转动的固定在带钢(9)两侧的固定座(11)上,固定座(11)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抗震装置(12),打磨装置(2)包括沿带钢(9)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打磨辊(21)和第二打磨辊(22),第一打磨辊(21)的顶面与带钢(9)下表面接触,第二打磨辊(22)的底面与带钢(9)的上表面接触,第一打磨辊(21)的顶面处于第二打磨辊(22)底面的上方,使带钢(9)传输时呈S型,在两组打磨装置(2)之间的带钢(9)上方设置第一钢刷(4),第一钢刷(4)固定在平移装置(5)上,第一钢刷(4)能够垂直带钢(9)传送方向往返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导向装置(1)、两组打磨装置(2)、滚压辊(8),导向装置(1)包括在带钢(9)面上下分布的导向辊(13),导向辊(13)的端部转动的固定在带钢(9)两侧的固定座(11)上,固定座(11)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抗震装置(12),打磨装置(2)包括沿带钢(9)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打磨辊(21)和第二打磨辊(22),第一打磨辊(21)的顶面与带钢(9)下表面接触,第二打磨辊(22)的底面与带钢(9)的上表面接触,第一打磨辊(21)的顶面处于第二打磨辊(22)底面的上方,使带钢(9)传输时呈S型,在两组打磨装置(2)之间的带钢(9)上方设置第一钢刷(4),第一钢刷(4)固定在平移装置(5)上,第一钢刷(4)能够垂直带钢(9)传送方向往返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装置(12)包括抗震套管(121),抗震套管(121)内部设置抗震导向管(122),抗震导向管(122)内部设置弹簧(123),弹簧(123)底端固定在抗震套管(121)的底部,弹簧(123)的顶端固定在固定片(124)底面,固定片(124)置于抗震导向管(122)内,通过调节螺栓(125)将固定片(124)固定在固定座(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表面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磨辊(22)与升降装置(3)相连,升降装置(3)包括U型的支撑架(32),第二打磨辊(22)的两端分别转动的固定在支撑架(32)相对的固定臂(321)上,带钢(9)从第二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宇润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