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变态附着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42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变态附着率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方法基本步骤包括: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附着水池准备、眼点幼虫收集、药物投喂、育苗管理;马氏珠母贝育苗过程中,收集育苗池中尚未变态附着的眼点幼虫,移到已经挂满采苗器的育苗池中培育,使用抗菌素和维生素改善眼点幼虫的摄食和消化,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的变态附着率。采用本方法进行马氏珠母贝规模化人工育苗,幼虫变态附着率高,个体大小均匀,能够提高马氏珠母贝的育苗产量和经济效益;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马氏珠母贝规模化人工育苗,容易推广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变态附着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变态附着率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适用于马氏珠母贝规模化人工育苗生产。
技术介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又称合浦珠母贝,是我国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种,用马氏珠母贝养殖的珍珠称“南珠”,其生产的珍珠占海水珍珠产量的90%以上。“南珠”养殖是我国农业的特色产业,也是广东省雷州半岛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高峰时养殖面积超5.38万亩,4.5万人从事珍珠产业,珍珠年产量20吨左右,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形成了种苗培育、母贝养殖,植核育珠、珍珠加工和销售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整个产业链总产值达数十亿元,为雷州半岛沿海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南珠”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殖品种退化、养殖环境恶化和养殖技术陈旧,导致育珠贝死亡率高、留核率低、珍珠质量差,“南珠”年产量只有2-3吨,养殖效益大幅度下滑,养殖户纷纷转行或者倒闭。针对南珠产业面临的困境,广东省人民政府实施振兴南珠产业计划,珍珠产业出现了缓慢复苏,但面临着优质养殖种苗供应不足的问题。马氏珠母贝种苗培育过程中,育苗企业和育苗场采用不换水多次投放采苗器的方式进行人工育苗,采苗器投放后通常要6-10天才能完全变态附着,由于采苗器投放5-7天后,育苗池中死亡的藻类和新生长的硅藻、幼虫的分泌物和水体中的细菌等粘附在采苗器的附着板上使得附着板变滑,导致尚未变态的幼虫不能在附着板上变态附着;其次,即使变态新附着的幼虫个体小,导致出池幼苗大小不均匀;第三,眼点幼虫如果长时间不变态附着就会自然死亡或者通过换水排掉,造成眼点幼虫利用率低。为了提高育苗效益,为养殖户提供足量优质种苗,提高眼点幼虫的变态附着率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马氏珠母贝育苗生产存在的眼点幼虫利用率低的状况,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变态附着率的方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能够用于马氏珠母贝规模化人工育苗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变态附着率的方法,基本步骤如下:(1)室内育苗水池的准备:选择具有进排水设施、底面积20-30m2,高1.5m的室内水池,水池形状为方形,便于在池子上方架设绳子或者竹子用于吊挂采苗器,每4-6平方面积设散气石一个。采苗器为黑色和红色的塑料片,每串采苗器长度1.2-1.3m,采苗器片间距为10-12cm。水池和采苗器使用前经清洗和消毒处理,池子用含氯消毒剂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采苗器用淡盐酸浸泡冲洗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盐酸能够快速溶解附着在旧采苗器上的藻类以及新采苗器上粘附物。(2)眼点幼虫的收集:采用虹吸法用双层网袋收集已经投放采苗器5-7天尚在水体中浮游的眼点幼虫,内层网袋孔径大于外层,将内层网袋收集的眼点幼虫(个体较大)和外层收集的幼虫(个体较小)分别移到不同池子中培育。内层网袋为120目,外层200目,在黑暗中用手电筒光照射收集幼虫后的水体观察是否有漏苗出现,如果出现漏苗要立刻停止收集并更换和调整网袋规格。同时收集多个育苗池的眼点幼虫,在短时间内使得一个育苗池的眼点幼虫数量达0.5-0.8个/ml后移到另一个水池。(3)药物投喂:幼虫在收集过程中会受到损伤,使用0.5mg/L的呋喃唑酮或者盐酸环丙沙星,连续使用3天,以防止受伤感染,改善幼虫的肠胃功能。投喂0.1-0.2mg/L的维生素B1和B2,隔天使用。维生素B1和B2具有改善生物代谢和消化状况的作用。抗菌素和维生素研磨成粉末状经300目筛网过滤后全池泼洒。(4)育苗管理:幼虫的投放密度为0.5-0.8个/ml,投放眼点幼虫后水深调整为1.4米,使采苗器不露出水面,采苗器间距20-25cm。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充气、换水和投饵。(5)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的环境条件为:海水温度23-29℃,相对密度1.018-1.023g/cm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目前,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采用不换水多次投放附着板(采苗器)的方式,30%以上幼虫出现眼点后将附着板平铺在育苗池底部,投板3-5天后捞起来吊挂在育苗池中或移到其他池吊养。待原育苗池挂满附着板后,发育缓慢的幼虫还处于浮游状态,此时附着板上粘附有死亡的藻细胞、细菌形成的菌膜、生长附着的硅藻,导致浮游的眼点幼虫难于变态附着。(2)本专利技术将投放附着板5-7天后尚未变态附着的眼点幼虫收集移到新育苗池中,让幼虫在全新的环境中变态附着。连续3天投放抗菌素,可防止幼虫收集过程中受伤感染,同时改善幼虫的消化水平;隔天投喂维生素,可以改善幼虫的代谢和消化状况。因此,可以提高眼点幼虫的变态率。(3)幼虫通过不同网目筛网过滤收集规格比较接近,出池幼苗个体均匀,受养殖户欢迎。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能够提高眼点幼虫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育苗效益。容易在种苗生产企业中推广,适用于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生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2015年4月-6月,在湛江丰联水产有限公司基地进行马氏珠母贝苗种培育,采用此方法眼点幼体的变态率提高了15.7%,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室内育苗水池的准备:选择具有进排水设施、底面积20m2,高1.5m的室内方形水池,在池子上方架设绳子用于吊挂采苗器,绳子之间距离大于采苗器的附着板40cm,每4平方面积设散气石一个。采苗器为黑色塑料片,每串长度1.2m,采苗器的附着板间距为10cm。池子使用前用有效氯含量20mg/L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处理,采苗器用含量3%盐酸浸泡6h以上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再用30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2)眼点幼虫的收集:采用虹吸法用双层网袋收集已经投放采苗器5天尚在水体中浮游的眼点幼虫,内层网袋孔径(120目)大于外层(200目),将内层网袋收集的眼点幼虫(个体较大)和外层收集的幼虫(个体较小)分别移到不同池子中培育,培育密度0.5个/ml。在黑暗中用手电筒光照射收集幼虫后的水体观察是否有漏苗出现,如果出现漏苗要立刻停止收集并更换和调整网袋规格;(3)药物投喂:幼虫在收集过程中会受到损伤,使用0.5mg/L的呋喃唑酮,连续使用3天,以防止受伤感染,改善幼虫的肠胃功能。投喂0.1mg/L的维生素B1和B2,隔天使用。维生素B1和B2具有改善生物代谢和消化状况的作用。抗菌素和维生素研磨成粉末状经300目筛网过滤后全池泼洒;(4)育苗管理:幼虫的投放密度为0.5个/ml,投放眼点幼虫后水深调整为1.4米,使采苗器不露出水面,采苗器间距20cm。按照常规方法充气、换水和投饵;(5)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的环境条件为:海水温度23-29℃,相对密度1.018-1.023g/cm3。实施例22016年3月-6月,在湛江丰联水产有限公司基地进行马氏珠母贝苗种培育,采用此方法眼点幼体的变态率提高了18.2%,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室内育苗水池的准备:选择具有进排水设施、底面积30m2,高1.5m的室内方形水池,在池子上方架设竹子用于吊挂采苗器,每6平方面积设散气石一个。采苗器为红色塑料片,每串采苗器长度1.3m,组成采苗器的附着板间距为12cm。池子使用前用40mg/L的高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变态附着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室内育苗水池的准备:选择具有进排水设施、高1.5m的室内水池,每4‑6立方设散气石一个,水池和采苗器使用前经消毒处理;(2)眼点幼虫的收集:采用虹吸法用双层网袋收集育苗池中尚未变态附着的眼点幼虫,内层网袋孔径大于外层,将内层网袋收集的眼点幼虫和外层收集的幼虫分别移到步骤(1)准备的不同水池中培育;同时,利用手电筒光照射收集幼虫后的水体观察是否有漏苗出现,如果出现漏苗停止收集并更换和调整网袋规格;(3)药物投喂:在育苗水池中投放抗菌素和维生素,抗菌素连续投放3天,维生素隔天投放,抗菌素和维生素研磨成粉末状过滤全池泼洒,水深保持1.2‑1.3m;(4)育苗管理:幼虫的投放密度为0.5‑0.8个/ml,投放眼点幼虫后水深调整为1.4米,使采苗器不露出水面,采苗器间距20‑25cm,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充气、换水和投饵;(5)育苗池水环境指标:海水温度23‑29℃,相对密度1.018‑1.023g/cm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变态附着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室内育苗水池的准备:选择具有进排水设施、高1.5m的室内水池,每4-6立方设散气石一个,水池和采苗器使用前经消毒处理;(2)眼点幼虫的收集:采用虹吸法用双层网袋收集育苗池中尚未变态附着的眼点幼虫,内层网袋孔径大于外层,将内层网袋收集的眼点幼虫和外层收集的幼虫分别移到步骤(1)准备的不同水池中培育;同时,利用手电筒光照射收集幼虫后的水体观察是否有漏苗出现,如果出现漏苗停止收集并更换和调整网袋规格;(3)药物投喂:在育苗水池中投放抗菌素和维生素,抗菌素连续投放3天,维生素隔天投放,抗菌素和维生素研磨成粉末状过滤全池泼洒,水深保持1.2-1.3m;(4)育苗管理:幼虫的投放密度为0.5-0.8个/ml,投放眼点幼虫后水深调整为1.4米,使采苗器不露出水面,采苗器间距20-25cm,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充气、换水和投饵;(5)育苗池水环境指标:海水温度23-29℃,相对密度1.018-1.023g/cm3。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辉梁飞龙邓岳文符韶王庆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