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20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纤放大器技术领域,涉及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放大器输入光信号通过直径约250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的输入端,光信号依次经过二合一器件内部的输入端透镜聚焦、输出端透镜反聚焦,并经过直径约165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的输出端,并经过直径约165μm的掺铒光纤与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光信号依次经过隔离器内部的输入端透镜聚焦、输出端透镜反聚焦,经过直径约250μm的光纤接入隔离器的输出端输出光信号;泵浦激光器通过直径约165μm的光纤与二合一器件连接;该光纤放大器内部二合一器件、隔离器及泵浦激光器间连接均采用直径约为165μm光纤,这样节省了空间,使纯光光纤放大器的外形尺寸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放大器,尤其是一种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属于光纤放大器

技术介绍
现代通讯的快速发展对传输系统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光纤放大器外形体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光纤放大器的体积仍不能满足行业内对传输系统高集成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该光纤放大器内部的合成器件(即二合一器件)、隔离器及泵浦激光器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光纤为较细直径为165μm的光纤,这样就节省了空间,使得纯光光纤放大器的外形尺寸变小。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包括光路器件和电路器件,所述光路器件包括二合一器件、隔离器,所述电路器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及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一侧的泵浦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放大器输入光信号通过直径245μm~255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的输入端,所述光信号依次经过二合一器件内部的二合一器件输入端透镜聚焦、二合一器件输出端透镜反聚焦,并经过直径小于245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的输出端,所述二合一器件的输出端通过直径小于245μm的掺铒光纤与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信号依次经过隔离器内部的隔离器输入端透镜聚焦、隔离器输出端透镜反聚焦,并经过直径245μm~255μm的光纤接入隔离器的输出端,所述隔离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出光信号;所述泵浦激光器通过直径小于245μm的光纤与二合一器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二合一器件和隔离器通过掺铒光纤连接的连接处为光钎熔接点,两个光纤熔接点置于一个双芯热缩套管内。进一步地,所述二合一器件和隔离器的直径均为2.1mm~2.3mm。进一步地,所述泵浦激光器采用3针无制冷系列的超小泵浦,且通过二合一器件给光纤提供光激励。进一步地,所述泵浦激光器的引脚通过印刷电路板引到光纤放大器电接口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光路器件和电路器件均置于壳体内,且光路器件位于壳体内模块底座的底部,光路器件采用玻璃封装。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放大器的外形尺寸为35mm×15mm×5.5mm。进一步地,所述二合一器件内集成有隔离器和WDM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光纤放大器内部的合成器件(即二合一器件)、隔离器及泵浦激光器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光纤为较细直径为165μm的光纤,这样就节省了空间,使得纯光光纤放大器的外形尺寸变小;2)本技术的泵浦激光器采用3针无制冷系列的超小泵浦,进一步节省了空间,使光纤放大器的外形尺寸更小;3)本技术的光电器件的二合一器件和隔离器的直径均约为2.2mm,与现有放大器相比,尺寸非常小,使光纤放大器的外形尺寸更小;4)本技术模块内部空间非常紧凑,光纤放大器的外形外形尺寸仅为35mm×15mm×5.5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光纤放大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二合一器件或隔离器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二合一器件;11—二合一器件输入端透镜;12—二合一器件输出端透镜;2—隔离器;21—隔离器输入端透镜;22—隔离器输出端透镜;3—泵浦激光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包括光路器件和电路器件,所述光路器件包括二合一器件1、隔离器2,所述二合一器件1内集成有隔离器和WDM器件,所述电路器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及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一侧的泵浦激光器3,所述泵浦激光器3的引脚通过印刷电路板引到光纤放大器电接口上;如图1所示,放大器输入光信号通过直径约250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1的输入端,所述光信号依次经过二合一器件1内部的二合一器件输入端透镜11聚焦、二合一器件输出端透镜12反聚焦,并经过直径约165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1的输出端,所述二合一器件1的输出端通过直径约165μm的掺铒光纤与隔离器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信号依次经过隔离器2内部的隔离器输入端透镜21聚焦、隔离器输出端透镜22反聚焦,并经过直径约250μm的光纤接入隔离器2的输出端,所述隔离器2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出光信号;所述泵浦激光器3通过直径165μm的光纤与二合一器件1连接,且采用3针无制冷系列的超小泵浦,且通过二合一器件1给光纤提供光激励。本技术光纤放大器的外形尺寸仅为35mm×15mm×5.5mm,其中二合一器件和隔离器的直径均约为2.2mm,内部的合成器件(即二合一器件1)、隔离器2及泵浦激光器3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光纤为较细直径约为165μm的光纤,这样就节省了空间,使得小尺寸的纯光光纤放大器变为可能;由于光纤放大器外部的通讯网大多还是使用的约250μm光纤,若光纤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直接使用约165μm光纤,则会因为模场直径不同引起额外损耗,因此,本技术通过调整二合一器件1内输入端透镜和输出端透镜聚焦长度,使二合一器件1的输入约为250μm光纤,输出约为165μm光纤,同样,通过调整隔离器2内输入端透镜和输出端透镜聚焦长度,使隔离器2的输入约为165μm光纤,输出约为250μm光纤,这样避免了光纤模场直径不同导致额外损耗,透镜聚焦长度如何调整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此处不再赘述;为了进一步实现放大器的小型化,本技术还使用了双芯热缩套管,所述二合一器件1和隔离器2通过直径约165μm的掺铒光纤连接的连接处为光钎熔接点,两个光纤熔接点置于一个双芯热缩套管内,这样能最大程度的节省空间。由于本技术所述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不是很大(最大支持16dBm输出),并且由于模块的外形尺寸只有35mm×15mm×5.5mm,只能选择3针超小型的无制冷系列泵浦,由于光纤放大器在正常工作时制热较小,散热方便不会有问题,可以满足光纤放大器可靠性要求。在印刷电路板(PCB板)的设计方面,由于纯光光纤放大器不带电路控制,印刷电路板起到将泵浦激光器3管脚线引到电接口的作用。本技术超小纯光光纤放大器内部结构紧凑,所述光路器件和电路器件均置于壳体内,光路器件位于壳体内模块底座底部,在印刷电路板旁边布置泵浦激光器3,且光路器件采用玻璃封装,不带金属套管封装的结构,这样即使和PCB板接触,也不会引起PCB板上的器件短路。本技术结构紧凑,尺寸小,适用于高密度集成的发射板卡或接收板卡,能够满足光纤通信系统骨干网、接入网和有线电视网的需求。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包括光路器件和电路器件,所述光路器件包括二合一器件(1)、隔离器(2),所述电路器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及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一侧的泵浦激光器(3),其特征在于,放大器输入光信号通过直径245μm~255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1)的输入端,所述光信号依次经过二合一器件(1)内部的二合一器件输入端透镜(11)聚焦、二合一器件输出端透镜(12)反聚焦,并经过直径小于245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1)的输出端,所述二合一器件(1)的输出端通过直径小于245μm的掺铒光纤与隔离器(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信号依次经过隔离器(2)内部的隔离器输入端透镜(21)聚焦、隔离器输出端透镜(22)反聚焦,并经过直径245μm~255μm的光纤接入隔离器(2)的输出端,所述隔离器(2)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出光信号;所述泵浦激光器(3)通过直径小于245μm的光纤与二合一器件(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包括光路器件和电路器件,所述光路器件包括二合一器件(1)、隔离器(2),所述电路器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及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一侧的泵浦激光器(3),其特征在于,放大器输入光信号通过直径245μm~255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1)的输入端,所述光信号依次经过二合一器件(1)内部的二合一器件输入端透镜(11)聚焦、二合一器件输出端透镜(12)反聚焦,并经过直径小于245μm的光纤接入二合一器件(1)的输出端,所述二合一器件(1)的输出端通过直径小于245μm的掺铒光纤与隔离器(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信号依次经过隔离器(2)内部的隔离器输入端透镜(21)聚焦、隔离器输出端透镜(22)反聚焦,并经过直径245μm~255μm的光纤接入隔离器(2)的输出端,所述隔离器(2)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出光信号;所述泵浦激光器(3)通过直径小于245μm的光纤与二合一器件(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纯光光纤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合一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