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19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载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包括外套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用于承托耳机插孔座的承托部、用于插入耳机插孔座的插孔的插孔部以及分别用于夹持在耳机插孔座两侧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分别与承托部、插孔部、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承托部来承托耳机插孔座,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来夹持耳机插孔座,并设置插孔部来固定耳机插孔座,使得本载具能够稳定的承载耳机插孔座,从而达到便于使用者实现耳机插孔座组装的自动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
本技术涉及载具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
技术介绍
生产自动化是工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实现耳机插座孔组装的自动化亦十分必要。实现耳机插孔座组装的自动化的首要条件,是使得耳机插孔座能够稳定地在各个工位之间移动,但目前仍未有适用于耳机插孔座的载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以便厂家能够耳机插孔座组装的自动化。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包括外套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用于承托耳机插孔座的承托部、用于插入耳机插孔座的插孔的插孔部以及分别用于夹持耳机插孔座两侧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分别与承托部、插孔部、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插孔部设置在所述承托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插孔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和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均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柱螺接的螺丝。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上端的尺寸调节块,所述尺寸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尺寸调节块的另一端向外延伸。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外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凸出形成有凸块,所述外套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滑动连接的限位槽。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外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靠近所述外套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外套设有用于供所述凹槽显露出所述外套的通槽。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设有通道、与所述通道滑动连接的固定块以及与所述通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道、固定块以及通孔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内部,所述通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通道突伸出所述连接柱,所述外套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块卡接的固定槽。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的底部凹陷形成有滑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承托部来承托耳机插孔座,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来夹持耳机插孔座,并设置插孔部来固定耳机插孔座,使得本载具能够稳定的承载耳机插孔座,从而达到便于使用者实现耳机插孔座组装的自动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为:1—外套,11—限位槽,12—通槽,13—固定槽,14—滑槽,3—连接柱,31—凸块,32—凹槽,33—通道,34—固定块,35—通孔,4—承托部,5—插孔部,6—第一夹持部,7—第二夹持部,8—尺寸调节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包括外套1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3、用于承托耳机插孔座的承托部4、用于插入耳机插孔座的插孔的插孔部5以及分别用于夹持耳机插孔座两侧的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所述连接柱3的一端与所述外套1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另一端分别与承托部4、插孔部5、第一夹持部6以及第二夹持部7连接;所述插孔部5设置在所述承托部4的上方,所述插孔部5的一端和承托部4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3连接,所述插孔部5的另一端和承托部4的另一端均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分别设置在所述插孔部5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部6的一端和第二夹持部7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6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持部7的另一端均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均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柱3螺接的螺丝。当需要将耳机插孔座装上本载具时,令插孔部5插入耳机插孔座的插孔使得耳机插孔座相对本载具固定,令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分别夹持在耳机插孔座的两侧,以防工位进行操作时耳机插孔座左右移动,令承托部4承托在耳机插孔座的下方,以防工位进行操作时耳机插孔座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本载具能够稳定的承载耳机插孔座,并达到便于使用者实现耳机插孔座组装的自动化的效果。不同的耳机插孔座的宽度不同,使用者能够将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的螺丝拧松,使得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能够相对连接柱3转动,以便夹持不同宽度的耳机插孔座;完成调节后,拧紧螺丝,即可使得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相对连接柱3固定,使得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稳定地夹持耳机插孔座。如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上端的尺寸调节块8,所述尺寸调节块8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3可拆卸连接,所述尺寸调节块8的另一端向外延伸。不同的耳机插孔座的高度不同,使用者能够通过更换尺寸调节块8使得本载具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耳机插孔座。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柱3与所述外套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3凸出形成有凸块31,所述外套1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31滑动连接的限位槽11。一些工位进行操作时,需要耳机插孔座能够旋转,令连接柱3和外套1转动连接,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令连接柱3转动的方式使耳机插孔座旋转。同时在连接柱3上设置凸块31并在外壳上设置限位槽11,使得连接柱3既能够旋转,又能够与外壳稳定连接,不会脱离外壳。如图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柱3与所述外套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3靠近所述外套1的一端设有凹槽32,所述外套1设有用于供所述凹槽32显露出所述外套1的通槽12。使用者能够令电机的输出轴卡入连接柱3的凹槽32并带动连接柱3转动,从而使得耳机插孔座自动旋转。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柱3设有通道33、与所述通道33滑动连接的固定块34以及与所述通道33连通的通孔35,所述通道33、固定块34以及通孔35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柱3的内部,所述通孔35与所述凹槽32连通,所述固定块34通过所述通道33突伸出所述连接柱3,所述外套1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块34卡接的固定槽13。当需要连接柱3相对外套1固定时,用物件插入通孔35,并令物件抵触固定块34,使得固定块34突伸出连接柱3并卡入固定槽13,从而实现使得连接柱3无法相对外套1转动。如图所示,所述外套1的底部凹陷形成有滑槽14。外套1的滑槽14能够与其它运输机构的导轨上的导行滑块配合,从而使得本载具能够稳定地在导轨上移动而不会脱离导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1)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3)、用于承托耳机插孔座的承托部(4)、用于插入耳机插孔座的插孔的插孔部(5)以及分别用于夹持耳机插孔座两侧的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所述连接柱(3)的一端与所述外套(1)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另一端分别与承托部(4)、插孔部(5)、第一夹持部(6)以及第二夹持部(7)连接;所述插孔部(5)设置在所述承托部(4)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分别设置在所述插孔部(5)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均与所述连接柱(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均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柱(3)螺接的螺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1)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3)、用于承托耳机插孔座的承托部(4)、用于插入耳机插孔座的插孔的插孔部(5)以及分别用于夹持耳机插孔座两侧的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所述连接柱(3)的一端与所述外套(1)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另一端分别与承托部(4)、插孔部(5)、第一夹持部(6)以及第二夹持部(7)连接;所述插孔部(5)设置在所述承托部(4)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分别设置在所述插孔部(5)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均与所述连接柱(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均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柱(3)螺接的螺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托部(4)上端的尺寸调节块(8),所述尺寸调节块(8)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3)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承载耳机插孔座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亿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达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