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17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片本体,太阳能电池片本体的背部设置有非激光刻蚀区和激光刻蚀区,其中非激光刻蚀区内设置有背电极,且背电极与激光刻蚀区的距离不小于0.5mm;其中激光刻蚀区内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激光刻蚀坑。采用拉开太阳能电池片背电极与附近激光刻蚀坑距离的方式改善电池片背电极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的载荷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光伏组件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片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还涉及一种基于上述电池片的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部件需要进行可靠性测试,其中的核心部件即光伏组件需要按照IEC61215进行全序列可靠性测试,具体测试内容有TC(热循环)、DH(湿热)、HF(湿冻)、PID(电位诱导衰减)、LID(光衰)以及ML(机械载荷)等。近年来为了提升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发了PERC电池片(电池片是光伏组件的核心部件),该PERC工艺电池片与常规工艺相比主要差异是:背面生长Al2O3和SiN,然后用激光在电池片的背面形成刻蚀坑,正是因为刻蚀坑导致了电池片整面及局部强度下降,进而表现为组件ML失效。ML失效模式表现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经受沙压或气压负重后会发生形变,形变过程会伴随太阳能电池片破碎,电池片破碎数量过多导致了光伏组件功率下降,进而表现为载荷测试失效。基于上述原因,光伏厂家纷纷从各个环节尝试改善组件的ML性能,比如:硅片端增加硅片厚度、电池端改善工艺及浆料、组件升级封装材料,甚至是降低可靠性测试标准。现有技术中,通过对载荷失效组件EL(电致发光设备)分析可以看到一般情况下电池片破碎主要发生在光伏组件的第2&5排,并且碎片从背电极位置向外发散,从而导致太阳能电池片的载荷能力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光伏组件;采用拉开太阳能电池片背电极与附近激光刻蚀坑距离的方式改善电池片背电极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的载荷能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包括太阳能电池片本体,太阳能电池片本体的背部设置有非激光刻蚀区和激光刻蚀区,其中非激光刻蚀区内设置有背电极,且背电极与激光刻蚀区的距离不小于0.5mm;其中激光刻蚀区内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激光刻蚀坑。更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其中背电极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与激光刻蚀坑的距离为0.5-2mm。其中背电极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与激光刻蚀坑的距离为0.5-1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具有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中该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片呈矩阵排列,且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极通过导电焊条电性连接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正电极。其中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具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导致失效的原因是背电极附近受到的负荷超出了其承载能力,进而发生碎片,转换效率下降。因此本技术采用拉开电池片背电极与附近激光刻蚀坑距离的方式改善电池片背电极附近的承载能力,进而提升对应组件产品的载荷能力。更进一步的,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得出,选择背电极与激光刻蚀坑之间的距离为0.5-1mm或0.5-2mm时,太阳能电池片的承载能力和性能最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还在于:基于上述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光伏组件,其局部载荷能力高,光伏组件性能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太阳能电池片中背电极及其周围激光刻蚀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光伏组件中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为太阳能电池片本体;2为背光极;3为导电焊条;4为接线盒;5为太阳能光伏组件;6为激光刻蚀坑;7为太阳能电池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如图1所示,该太阳能电池片包括太阳能电池片本体1,太阳能电池片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非激光刻蚀区和激光刻蚀区,其中非激光刻蚀区按照背电极的位置分布在激光刻蚀区内,其中激光刻蚀区经过激光刻蚀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激光刻蚀坑6;非激光刻蚀区没有激光刻蚀坑6,且非激光刻蚀区内设置有背电极2,且背电极2通过导电焊条3导出电性。如图2所示,背电极2与激光刻蚀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m;优选的,背电极2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上与背电极2距离最近的激光刻蚀坑6的距离为0.5-2mm或0.5-1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由上述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如图3所示,太阳能电池片7呈矩阵排列,且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具有间隙。如图4所示,同一列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正电极通过导电焊条3与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正电极通过导电焊条3与第三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极电性连接,以此类推,直到连接到最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片本体(1),太阳能电池片本体(1)的背部设置有非激光刻蚀区和激光刻蚀区,其中非激光刻蚀区内设置有背电极(2),且背电极(2)与激光刻蚀区的距离不小于0.5mm;所述激光刻蚀区内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激光刻蚀坑(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片本体(1),太阳能电池片本体(1)的背部设置有非激光刻蚀区和激光刻蚀区,其中非激光刻蚀区内设置有背电极(2),且背电极(2)与激光刻蚀区的距离不小于0.5mm;所述激光刻蚀区内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激光刻蚀坑(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2)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与激光刻蚀坑(6)的距离为0.5-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波吕俊朱琛张东威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