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14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线,涉及电线技术领域,包括导体束,所述导体束包括多个相互螺旋缠绕的单导体,所述导体束外侧螺旋缠绕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单导体的紧固条,所述导体束外侧包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与所述紧固条之间设置有屏蔽层,所述绝缘套朝向所述屏蔽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网格槽。由多个单导体缠绕而成的导体束通过紧固条固定,防止单导体松散,屏蔽层吸附并贴靠在网格槽上,避免了屏蔽层的晃动,屏蔽层和绝缘体同时再将导体束紧固,最终使得每个单导体均十分稳定,不会松散和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电线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数据线。
技术介绍
电线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电线心置于密封护套中构成的绝缘导线,主要用于传输电能和信号。对于现有的电线结构,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16726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内编织外押胶皮电线,包括导电芯束,导电芯束包括导电芯和设置在导电芯外面的绝缘层,导电芯束中间设置有棉纱线,导电芯束围绕棉纱线扭合在一起,导电芯束周侧缠绕设置有内编织层,内编织层外面压设有外被塑胶层。上述专利中使用过程中,绝缘层拨开后,导电芯和面纱线十分容易松散,导电芯容易晃动并且被抽拉出来,当一根导电芯与其他导电芯前后错位后,导致电线的连接和修复均十分麻烦,最终影响电线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导体容易松散并晃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线,其具有牢固稳定、不会松散晃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线,包括导体束,所述导体束包括多个相互螺旋缠绕的单导体,所述导体束外侧螺旋缠绕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单导体的紧固条,所述导体束外侧包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与所述紧固条之间设置有屏蔽层,所述绝缘套朝向所述屏蔽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网格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多个单导体缠绕而成的导体束通过紧固条固定,防止单导体松散,屏蔽层吸附并贴靠在网格槽上,避免了屏蔽层的晃动,屏蔽层和绝缘体同时再将导体束紧固,最终使得每个单导体均十分稳定,不会松散和晃动。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条呈长条状,所述紧固条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条,所述紧固条的另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凸条卡接适配的凹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紧固条螺旋缠绕导体束的过程中,其两侧面会相互交接并从而形成螺旋的交接面,通过凸条与凹槽的配合使得交接面更加稳定,缠绕方式简单便捷。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条与所述凸条的同一侧且同一边设置有多个凸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点增加了紧固条外表面的摩擦力,防止其与屏蔽层之间松动。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条朝向所述单导体的一侧贴附设置有锡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锡层对工作状态下的导体束起到了保护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由多根铜丝束交叉编织而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铜丝的屏蔽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绝缘套之间间隔套设有多个用于压紧所述屏蔽层的压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环将屏蔽层压紧在紧固条的外表面,避免了屏蔽层与紧固条之间的错位。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朝向所述屏蔽层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压环卡接配合的卡组,所述卡组包括两个置于所述压环两侧且与所述绝缘套同轴设置的卡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环两个相互配合,当压环卡接在卡环之间后,可以减少导体束在绝缘体内部的错位。进一步的,所述卡环内嵌设有形状不规则的气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小绝缘体于卡环位置的厚度,同时也便于压环的进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由多个单导体缠绕而成的导体束外部依次包覆有锡层、紧固条、屏蔽层和绝缘套,多层设置对单导体起到了有效保护;(2)导体束通过紧固条缠绕后通过压环压紧,紧固条缠绕方式简单便捷,有效防止了单导体松散,屏蔽层吸附并贴靠在网格槽上,避免了屏蔽层的晃动,多层结构之间相互贴合固定,防止了各个位置的松散和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数据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B部局部放大图;图4是屏蔽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体束;2、单导体;3、紧固条;4、绝缘套;5、屏蔽层;6、网格槽;7、凸条;8、凹槽;9、凸点;10、锡层;11、压环;12、卡组;13、卡环;14、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一种数据线,如图1所示,包括导体束1,导体束1包括多个相互螺旋缠绕的单导体2,单导体2共有三根,单导体2均为外侧包裹绝缘层的铜丝。如图1和图4所示,导体束1外侧螺旋缠绕包设有用于固定单导体2的紧固条3,紧固条3呈长条状,紧固条3两侧交错交接,紧固条3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凸条7,紧固条3的另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凸条7卡接适配的凹槽8。紧固条3螺旋缠绕导体束1的过程中,其两侧面会相互交接并从而形成螺旋的交接面,通过凸条7与凹槽8的配合使得交接面更加稳定。紧固条3与凸条7的同一侧且同一边固定有多个凸点9。通过凸点9增加了紧固条3外表面的摩擦力,防止其与屏蔽层5之间松动。如图1所示,紧固条3朝向单导体2的一侧贴附设置有锡层10,锡层10与凹槽8处于同一侧面。通过锡层10对工作状态下的导体束1起到了保护作用。紧固条3外侧包设有屏蔽层5,屏蔽层5由多根铜丝束交叉编织而成。采用铜丝的屏蔽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屏蔽层5外侧间隔套设有多个用于压紧屏蔽层5的压环11。通过压环11将屏蔽层5压紧在紧固条3的外表面,避免了屏蔽层5与紧固条3之间的错位,同时屏蔽层5也不会散乱。如图1和图5所示,屏蔽层5外侧包设有绝缘套4,绝缘套4朝向屏蔽层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网格槽6。通过网格槽6增加屏蔽层5与绝缘套4之间的摩擦力。如图2和图3所示,绝缘套4朝向屏蔽层5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与压环11卡接配合的卡组12,卡组12包括两个固定在绝缘套4内壁的卡环13,两个卡环13可与压环11卡接配合。当压环11卡接在卡环13之间后,可以减少导体束1在绝缘体内部的错位。卡环13内嵌设有形状不规则的气囊14。通过气囊14的压缩可减小绝缘体于卡环13位置的厚度,同时也便于压环11的进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由多个单导体2缠绕而成的导体束1外部依次包覆有锡层10、紧固条3、屏蔽层5和绝缘套4,导体束1通过紧固条3固定,紧固条3缠绕方式简单便捷,有效防止了单导体2松散,屏蔽层5吸附并贴靠在网格槽6上,避免了屏蔽层5的晃动,多层结构之间相互贴合固定,防止了各个位置的松散和脱落,最终使得本技术整体十分稳定,单导体2不会松散和晃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束(1),所述导体束(1)包括多个相互螺旋缠绕的单导体(2),所述导体束(1)外侧螺旋缠绕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单导体(2)的紧固条(3),所述导体束(1)外侧包设有绝缘套(4),所述绝缘套(4)与所述紧固条(3)之间设置有屏蔽层(5),所述绝缘套(4)朝向所述屏蔽层(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网格槽(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束(1),所述导体束(1)包括多个相互螺旋缠绕的单导体(2),所述导体束(1)外侧螺旋缠绕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单导体(2)的紧固条(3),所述导体束(1)外侧包设有绝缘套(4),所述绝缘套(4)与所述紧固条(3)之间设置有屏蔽层(5),所述绝缘套(4)朝向所述屏蔽层(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网格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条(3)呈长条状,所述紧固条(3)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条(7),所述紧固条(3)的另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凸条(7)卡接适配的凹槽(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条(3)与所述凸条(7)的同一侧且同一边设置有多个凸点(9)。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华平吴出忠陈鑫江陈奔张洁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超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