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142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线难以兼顾耐热和耐寒的技术问题。电线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第一导体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抗干扰层、隔热层,形成第一导线。第二导体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二绝缘层、第二抗干扰层、抗寒层,形成第二导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外共同包裹设置有抗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环境差异较大时,进行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切换,使得所述电线保持良好的导电性,有利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线。
技术介绍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分裸线、电磁线和绝缘线。裸线没有绝缘层,包括铜、铝平线、架空绞线以及各种型材(如型线、母线、铜排、铝排等)。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6134336U的中国专利所提出的一种高耐热电线。所述高耐热电线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外设有包裹带,所述包裹带外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设有陶瓷涂层,所述陶瓷涂层外设有辅助层,所述辅助层外设置有绝缘层。上述专利中的高耐热电线具有良好的耐热效果,但用途比较单一,在天气炎热温度较高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效果,但是,其在寒冷环境下,导体外层的包覆层容易发生冻裂现象,导致导电性能下降,不利于电的输送,对设备生产用电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实际运用中在环境差异较大时,导线导电不佳导致电压较低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线,通过在电线内部设置两根分别具有耐高温和耐寒的导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在高温和寒冷天气下使电线保持良好的导电性,有利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抗干扰层、隔热层,形成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体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二绝缘层、第二抗干扰层、抗寒层,形成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外共同包裹有抗拉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使第一导线具有良好的耐热作用,在天气炎热温度较高时,使用第一导线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抗寒层使第二导线具有良好的耐寒作用,在天气寒冷温度较低时,使用第二导线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当环境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时,切换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使得电线保持良好的导电性,有利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同时,当电线中任一导线出现故障时,可切换另一条导线继续进行供电,保持持续供电,缩短抢修时间,降低经济损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离二者的隔离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层避免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直接接触,防止第一导线的隔热层与第二导线的抗寒层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避免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粘附在一起,提高电线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能。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抗寒层和抗拉层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滑石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石粉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与抗拉层的内壁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提高了电线整体的抗拉伸、耐弯折能力。同时,有利于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滑动,减少外力对电线的冲击,避免电线因受到冲击导致内部的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产生断裂,从而使电线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层的外壁沿其周向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设置为多个且沿所述抗拉层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凹槽有利于提高电线的抗弯折强度,电线不易产生断裂。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层的内壁设置有与其贴合的防水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膜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分渗透进入电线内部,避免因水分与滑石粉相接触导致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起到保护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颜色不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直观的区分第一导线好第二导线,有利于进行导线的切换。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材料为氢化丁腈橡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化丁腈橡胶由于其高度饱和的结构,使其具良好的耐热性能,同时氢化丁腈橡胶还具有高强度,高撕裂性能、耐磨性能优异等特点。进一步的,所述抗寒层材料为聚四氟乙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的使用温度为-190~250℃,在较大温度变化下具有稳定良好的工作性能。同时聚四氟乙烯因摩擦系数低导致表面光滑,在受到外界压力时,第二导线会发生滑动,有利于提高电线整体的抗冲击性。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置在抗拉层内设置耐高温的第一导线和耐低温的第二导线,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使用第一导线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使用第二导线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当环境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时,切换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使得电线保持良好的导电性,有利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2)当电线中任一导线出现故障时,可切换另一条导线继续进行供电,保持持续供电,缩短抢修时间,降低经济损失;(3)通过设置有用于隔离的隔离层和滑石粉,避免了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直接接触,防止第一导线的隔热层与第二导线的抗寒层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避免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粘附在一起,提高电线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电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线沿其二等分面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导体;2、第二导体;3、第一绝缘层;4、第一抗干扰层;5、隔热层;6、抗寒层;7、抗拉层;8、防水膜;9、隔离层;10、环形凹槽;11、第一导线;12、第二导线;13、第二绝缘层;14、第二抗干扰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电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整体呈圆柱形,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参照图3,所述第一导体1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第一抗干扰层4、隔热层5,形成第一导线11。参照图4,所述第二导体2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3、第二抗干扰层14、抗寒层6,形成第二导线1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外共同包裹设置有抗拉层7。所述隔热层5的材料为氢化丁腈橡胶,所述氢化丁腈橡胶由于其高度饱和的结构,使其具良好的耐热性能,同时氢化丁腈橡胶还具有高强度,高撕裂性能、耐磨性能优异等特点。所述抗寒层6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聚四氟乙烯的使用温度为-190~250℃,在较大温度变化下具有稳定良好的工作性能。同时所述聚四氟乙烯因摩擦系数低导致表面光滑,有利于提高电线整体的抗冲击性。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离二者的隔离层9。隔离层9设置在所述抗拉层7形成管道通路的中间部位,且与所述抗拉层7的内壁固定连接。隔离层9避免了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所述第一导线11的隔热层5与所述第二导线12的抗寒层6表面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避免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粘附在一起,而且提高电线整体的抗冲击性能。所述隔热层5、抗寒层6和抗拉层7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滑石粉(图中未示出),使得第一导线11、第二导线12与所述抗拉层7的内壁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提高了电线整体的抗拉伸、耐弯折能力。同时,有利于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间的滑动,减少外力对电线的冲击,避免电线因受到冲击导致内部的第一导线11或第二导线12产生断裂,从而使所述电线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所述抗拉层7内壁设置有与其贴合的防水膜8,所述防水膜8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线外部的水分渗透到电线内部,避免因水分与滑石粉相接触导致所述第一导线11与第二导线12之间的摩擦增大,起到保护电线的作用。所述抗拉层7的外壁沿其周向设置有环形凹槽10,所述环形凹槽10的截面为三角型,所述环形凹槽10设置为多个且沿抗拉层7的长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所述第一导体(1)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第一抗干扰层(4)、隔热层(5),形成第一导线(11);所述第二导体(2)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3)、第二抗干扰层(14)、抗寒层(6),形成第二导线(12);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外共同包裹有抗拉层(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所述第一导体(1)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第一抗干扰层(4)、隔热层(5),形成第一导线(11);所述第二导体(2)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3)、第二抗干扰层(14)、抗寒层(6),形成第二导线(12);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外共同包裹有抗拉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离二者的隔离层(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5)、抗寒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出忠冉华平郭永春陈鑫江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超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