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通式浮球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80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通式浮球止回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阀体、下阀体、浮球,所述上阀体与下阀体同轴心相对设置,所述上阀体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阶梯孔,该第一阶梯孔包括可放置所述浮球的第一孔段、呈锥形结构的第二孔段、孔径小于所述浮球的第三孔段,并在该第二孔段孔壁上通过柔性材质形成有环形限位部,在所述第二孔段上设有导向棱,所述下阀体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二阶梯孔包括孔径不小于所述浮球的第四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相对的第五孔段、孔径小于所述浮球的第六孔段,所述浮球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四孔段形成的空腔内,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便捷,抗压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通式浮球止回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通式浮球止回阀。
技术介绍
止回阀的作用是只允许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并阻止介质反方向流动,通常这种阀门是自动工作,在一个方向流动的流体压力下,阀瓣打开,流体反方向流动时,由流体压力及阀瓣自身重力作用于阀座,从而切断流动,目前,大多数止回阀通道都是错开设置,并采用阀瓣或浮球来实现单向流动,而在浮球式止回阀中,浮球与通道接触不够,导致截断不完全,造成跑漏的现象,同时在流通时会造成阻塞或流速缓慢的现象,造成压力增大,阀门抗压性不高,对介质防腐程度不够,导致不耐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直通式浮球止回阀,将通道社会为直通式,浮球在通道内由压力和自身重力运作,带动阀门工作,设置柔性材质的环形限位部避免浮球将通道堵死,造成无法工作的状态,设置凸台增加浮球接触面,能完全阻断介质倒流,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便捷,抗压性能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直通式浮球止回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浮球,所述上阀体置于所述下阀体上,且同轴心相对设置,所述上阀体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阶梯孔,该第一阶梯孔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通式浮球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体(1)、下阀体(2)、浮球(3),所述上阀体(1)置于所述下阀体(2)上,且同轴心相对设置,所述上阀体(1)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阶梯孔(11),该第一阶梯孔(11)包括可放置所述浮球(3)的第一孔段(111)、呈锥形结构的第二孔段(112)、孔径小于所述浮球(3)的第三孔段(113),所述第一孔段(111)、第二孔段(112)、第三孔段(113)依次连接,并在该第二孔段(112)孔壁上通过柔性材质形成有环形限位部(10),且该环形限位部(10)与所述第三孔段(113)孔径一致,在所述第二孔段(112)上设有导向棱(13),该导向棱(13)凸出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通式浮球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体(1)、下阀体(2)、浮球(3),所述上阀体(1)置于所述下阀体(2)上,且同轴心相对设置,所述上阀体(1)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阶梯孔(11),该第一阶梯孔(11)包括可放置所述浮球(3)的第一孔段(111)、呈锥形结构的第二孔段(112)、孔径小于所述浮球(3)的第三孔段(113),所述第一孔段(111)、第二孔段(112)、第三孔段(113)依次连接,并在该第二孔段(112)孔壁上通过柔性材质形成有环形限位部(10),且该环形限位部(10)与所述第三孔段(113)孔径一致,在所述第二孔段(112)上设有导向棱(13),该导向棱(13)凸出于所述环形限位部(10),并邻近于所述第一孔段(111),所述下阀体(2)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阶梯孔(21),所述第二阶梯孔(21)包括孔径不小于所述浮球(3)的第四孔段(211)、与所述第二孔段(112)相对的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重大艾迪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