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长彪专利>正文

雨水排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60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缘平石、设置于路缘平石和路旁绿地之间的路缘隔离石,路缘平石与路缘隔离石接触位置低于路面,路缘隔离石上与路缘平石接触位置设有连通路旁绿地的隔离石排水孔,还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路缘隔离石间的雨水排放石,该雨水排放石设有入水口,雨水排放石下方设有地下雨水池;该雨水排放石入水口通过雨水排放石下部连通于地下雨水池,该雨水池连通下水管道;该雨水排放石入水口下沿低于道路路面,高于隔离石排水孔的进水口。(*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设施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的雨水排放结构
技术介绍
常用的雨水排放结构是在道路两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雨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与下水管道连通。为提高雨水排放的速度和效率,雨水排放口被设置在道路的低洼处。此种雨水排放结构在降雨或进行道路保洁冲洗时,路面雨水或保洁冲洗水中夹杂的泥沙或其他杂物,会由雨水排放口直接冲入下水管道,由于这样的混水中有大量泥沙和有氧物质,很容易造成管道内的污染和堵塞,使排水难于顺畅进行,从而需要对下水管道定期进行清淤疏通等护理,耗费极大人力和财力;并且造成下游水体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由于雨水排放口设置于道路两侧的路面上,雨水排放口需要承受一定的重压,因此,为满足雨水排放口的强度要求,雨水排放口大多使用金属制成,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排放结构,能够减少雨水中的泥沙和其他杂物进入下水管道,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对路旁绿地进行灌溉,实现道路上的沙尘、泥水还原于种植区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排放结构,能够方便对下水管道的养护。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排放结构,保持路缘石排列的完整性,增加美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包括路缘平石、设置于路缘平石和路旁绿地之间的路缘隔离石,路缘平石与路缘隔离石接触位置低于路面,路缘隔离石上与路缘平石接触位置设有连通路旁绿地的隔离石排水孔,还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路缘隔离石间的雨水排放石,该雨水排放石设有入水口,雨水排放石下方设有地下雨水池;该雨水排放石入水口通过雨水排放石下部连通于地下雨水池,该雨水池连通下水管道;该入水口下沿低于道路路面,高于隔离石排水孔的进水口。所述雨水排放石为中空立方体,其入水口设于朝向路面一侧。所述立方体内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复数筋板,形成导流槽。所述入水口为复数长条孔。于地下雨水池上方且紧靠雨水排放石的背面设有地下雨水池养护口。所述地下雨水池养护口上设有养护盖,该养护盖可盖合于养护口。所述养护盖上设有穿孔,养护盖上表面过穿孔设有凹槽;连接有把手的杆状构件贯穿于该穿孔,该把手可容置于该凹槽,杆状构件的另端连接有挡块。所述穿孔为两个。在路缘平石上与路缘隔离石接触位置设有路平石排水槽,平石排水槽与隔离石排水孔相通。路旁绿地的地面低于隔离石排水孔的出水口。由上述结构,当降雨或进行道路保洁冲洗时,路面雨水或保洁冲洗水夹杂着泥沙或其它杂物,首先经过较低的隔离石排水孔,流入路旁绿地对绿地进行灌溉,绿地灌满后水位升高,这时澄清后的水流入雨水排放石的入水口,经过雨水排放石下部进入雨水池再流进下水管道。此结构首先使含有泥沙的雨水灌溉绿地,使泥沙和有氧物质流入绿地,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环保;澄清后的雨水流入下水管道,可避免下水管道的污染和堵塞,减轻下游水体污染,减少市政用于清淤疏通的人力和财力的支出。该雨水排放石整齐砌筑于路缘隔离石之间,提高了路缘隔离石的整体性,使外形美观大方。同时,于地下雨水池上方且紧靠雨水排放石的背面设有地下雨水池养护口可以很方便对雨水池进行维护和保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雨水排放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雨水排放结构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雨水排放石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雨水池养护口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雨水池养护口养护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包括路缘平石1、设置于路缘平石1和路旁绿地3之间的路缘隔离石2,路缘平石1与路缘隔离石2接触位置低于路面6,路缘隔离石2上与路缘平石1接触位置设有连通路旁绿地3的隔离石排水孔21,还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路缘隔离石2间的雨水排放石4,该雨水排放石4设有入水口41,雨水排放石4下方设有地下雨水池5;该雨水排放石4入水口41通过雨水排放石4下部连通于地下雨水池5,该雨水池5连通下水管道;该雨水排放石4入水口41下沿低于道路路面6,高于隔离石排水孔21的进水口211。由上述结构,当降雨或进行道路保洁冲洗时,路面雨水或保洁冲洗水夹杂着泥沙或其它杂物,首先经过较低的隔离石排水孔21,流入路旁绿地3对绿地进行灌溉,绿地灌满后水位升高,这时澄清后的水流入高于隔离石排水孔21的雨水排放石4的入水口41,经过雨水排放石4下部进入雨水池5再流进下水管道。此结构首先将含有泥沙的雨水灌溉绿地3,使泥沙和有氧物质流入绿地3,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环保;澄清后的雨水流入下水管道,可避免下水管道的污染和堵塞,减少市政用于清淤疏通的人力和财力的支出;同时,该雨水排放石4整齐砌筑于路缘隔离石2之间,提高了路缘隔离石2的整体性,使外形美观大方。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排放石4为中空立方体,其入水口41设于朝向路面6的一侧;所述立方体内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复数筋板42,形成导流槽,且该筋板42同时也起到增强雨水排放石4的强度的作用。所述雨水排放石4的入水口41为复数长条孔,采用此长条孔可以进一步阻止水中的杂物流入下水管道,能够更有效防止下水管道堵塞。进一步,如图2、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于地下雨水池5上方且紧靠雨水排放石4的背面设有地下雨水池养护口7;雨水池5通常为砖混结构,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发生局部损坏现象,也可能会有少量泥沙淤积,设置该雨水池养护口7可以很方便对雨水池5进行维护和保养。如图2所示,雨水池5的两侧内壁间宽度小于雨水排放石4的长度,可使雨水排放石4两端稳定支撑于雨水池5的两侧壁上;雨水池5的前壁上放置有路缘平石1,其与雨水排放石2接触;雨水池养护口7支撑于雨水池5的后壁及两侧壁上,且该雨水池养护口7一侧紧靠于雨水排放石4的背面,因此,完全可使雨水排放石4和雨水池养护口7稳定设置于雨水池5上。所述地下雨水池养护口7上设有养护盖71,该养护盖71可盖合于养护口7,从而避免泥沙或其它杂物进入雨水池5堵塞下水管道。所述养护盖71上设有穿孔711,本实施例中养护盖71上为两个穿孔711,养护盖71上表面过穿孔711设有凹槽712;连接有把手713的杆状构件714贯穿于该穿孔711,该把手713可容置于该凹槽712,杆状构件714的另端连接有挡块715。常态时把手713置于凹槽712中,从而将穿孔711遮盖,以防止杂物由穿孔711进入雨水池5,堵塞下水管道;当需要打开养护盖71时,将把手713从凹槽712中拉出一段距离,此时挡块715挡止于穿孔711端口,与养护盖71底面接触,这样就可通过把手713可提起养护盖71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路缘平石1上与路缘隔离石2接触位置设有平石排水槽11,路缘平石1与路缘隔离石2接触位置低于路面6可通过该平石排水槽11实现;平石排水槽11与隔离石排水孔21相通,可使夹杂着泥沙或杂物的雨水由平石排水槽11汇流后通过隔离石排水孔21流入路旁绿地3。路旁绿地3的地面低于隔离石排水孔21的出水口212,使其更利用灌溉。权利要求1.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缘平石、设置于路缘平石和路旁绿地之间的路缘隔离石,路缘平石与路缘隔离石接触位置低于路面,路缘隔离石上与路缘平石接触位置设有连通路旁绿地的隔离石排水孔,还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长彪
申请(专利权)人:付长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