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91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所述拉头具备:拉头主体,所述拉头主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连接柱;拉片保持部,用于限定拉片保持空间以保持拉片,所述拉片用于操纵所述拉头以开合拉链;以及突起结构,其突出地设置在所述上翼板的外侧面上,用于连接所述拉片保持部和所述拉头主体;其中,所述突起结构在面对所述拉片保持部的部位设有第一凹部,以用于形成所述拉片保持空间的一部分。由于所述突起结构上设有第一凹部,使得拉片的被保持部分可以容纳于第一凹部中,由此使得拉片保持空间变大,可以实现拉片的自由转动,而不会与突起结构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
本技术涉及拉链
,具体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拉链。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拉链的拉头,该拉头包括拉头主体和拉片保持器,拉头主体上有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在拉头主体和拉片保持器之间保持竖直延伸状态。上述的拉头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该突起结构为平台结构,拉片保持器安装在该突起结构的平台面上,这相当于将拉头主体的上翼板加高,而拉片保持器仍是采用常规的拉片保持器结构,这使得该拉头的重心较高,且在操作拉头时其拉片的被保持部分容易与该突起结构的平台面相干涉,从而导致拉拉链的时候操作较为麻烦。而为了方便操作,则需要增加拉片保持器的高度,但提升高度后的拉片保持器在外形上不够美观,并存在强度减弱的问题。现有技术1:中国专利申请CN101091596A。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能够有效消除拉片与突起结构之间的干涉,使操作拉链容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链用拉头,其具备:拉头主体,其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连接柱;拉片保持部,其用于限定拉片保持空间以保持拉片,所述拉片用于操纵所述拉链用拉头以开合拉链;以及突起结构,其突出地设置在所述上翼板的外侧面上,用于连接所述拉片保持部和所述拉头主体;其中,所述突起结构在面对所述拉片保持部的部位设有第一凹部,以用于形成所述拉片保持空间的一部分。由于所述突起结构上设有第一凹部,使得拉片的被保持部分可以容纳于第一凹部中,由此使得拉片保持空间变大,可以实现拉片的自由转动,而不会与突起结构发生干涉。相比之下,如果不设置该第一凹部,如现有技术那样,若想获得同样大小的拉片保持空间,则必须增加拉片保持部的高度,这会导致拉片保持部的受力状况变差,为防止其折断,则还需要加粗拉片保持部。优选地,所述拉片保持部在面对所述第一凹部的部位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一凹部共同形成所述拉片保持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之间通过平滑的圆弧进行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凹部和/或所述第二凹部为平滑的弧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和/或所述第二凹部的弧形结构为非对称弧形。优选地,所述拉片保持部的前侧端与所述突起结构相连续,后侧端与所述突起结构不相连;和/或,所述拉片保持部与所述突起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突起结构与所述拉头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突起结构的突起高度为A,所述第一凹部的最深凹陷处到所述上翼板的距离为B,其中,A:B=10:2~10:8,和/或,A-B=1~5mm。优选地,所述突起结构的纵向尺寸为C,所述第一凹部的凹口宽度为D,其中,C:D=3:1~2:1;和/或,D=4~6mm,且C-D=6~8mm。优选地,在所述突起结构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突起结构的宽度尺寸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突起结构的宽度尺寸平滑过渡到所述拉片保持部的宽度尺寸。优选地,所述突起结构的纵向尺寸与所述拉片保持部的纵向尺寸相等;和/或,所述突起结构的前端面平滑过渡到所述拉片保持部的前端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具有便于操作和美观的优点,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链,其具备:第一链带、第二链带和拉链用拉头,所述拉链用拉头用于操纵所述第一链带上的链牙和所述第二链带上的链牙互相咬合或分开,其中,所述拉链用拉头为前面所述的拉链用拉头。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拉头中安装拉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拉头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拉头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拉头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图1的拉头中突起结构和拉片保持部的放大视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拉链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见图1-5,其中示意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结构。所述拉头具备:拉头主体1,所述拉头主体1包括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翼板11和所述下翼板12的连接柱13;拉片保持部2,用于限定拉片保持空间21以保持拉片4,所述拉片4用于操纵所述拉头以开合拉链;以及突起结构3,其突出地设置在所述上翼板11的外侧面(即上表面)上,用于连接所述拉片保持部2和所述拉头主体1;其中,所述突起结构3在面对所述拉片保持部2的部位设有第一凹部31,以用于形成所述拉片保持空间21的一部分。由于所述突起结构3上设有第一凹部31,使得拉片4的被保持部分可以容纳于第一凹部31中,由此使得拉片保持空间21在突起结构3的高度方向上变大,可以实现拉片4的自由转动,而不会与突起结构3发生干涉。相比之下,如果像现有技术那样不设置该第一凹部31,若想获得同样大小的拉片保持空间21,则必须增加拉片保持部2的高度,这会导致拉片保持部2的受力状况变差,例如在进行铆接时受力较大而容易折断,为防止其折断,则还需要加粗拉片保持部2,继而又带来美观性变差的问题,同时还会引起拉片4的相应尺寸的变大。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涉及“前”、“后”、“高度方向”、“宽度方向”等表示方位的术语,本技术中,上述方位术语的定义如下:前后方向是指拉头在拉合或拉开相应的拉链时的运动方向,其中,拉合时的运动方向为“前”,拉开时的运动方向为“后”;“高度方向”则指从下翼板指向上翼板的方向,也即,拉头平放在水平面上时,上翼板的外法向;“宽度方向”则指与前后方向和高度方向均垂直的方向。特别地,对于“前”、“后”方向,就拉头来说,连接柱13位于其“前”端,因此“前”方向即为连接柱13所在位置对应的方向,例如,图4中的上侧方向、图5中的右侧方向为拉头的前方向;相应地,与连接柱13所在端相反的另一端为“后”端,其对应的方向为拉头的后方向,例如,图4中的下侧方向、图5中的左侧方向为后方向。对于拉头而言,在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之间,在后端设置有后口,在前端设置有两个前肩口,其中,后口为用于供咬合的拉链牙进入的口,而前肩口则为将拉链牙分开的两个开口。如图5所示,所述拉片保持部2在面对所述第一凹部31的部位设有第二凹部22,即,第二凹部22和第一凹部31互相面对,从而,所述第二凹部22和所述第一凹部31共同形成所述拉片保持空间21,由此可以获得较大的拉片保持空间21,而不需要突起结构3和拉片保持部2的尺寸方面的额外增加。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凹部31和/或所述第二凹部22为平滑的弧形结构,并且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31和所述第二凹部22之间通过平滑的圆弧进行连接。这使得拉片保持空间21具有平滑的轮廓,从而保证了拉片4的被保持部分在拉片保持空间21内的转动自如。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凹部31和/或所述第二凹部22的弧形结构为非对称弧形,例如各自的最深凹陷处不位于相应凹部的中间位置,而是偏向后侧。并且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31和所述第二凹部22的弧形也不相同,例如凹陷深度、各处的曲率半径等都存在差别。因此,上述优选设置使得拉片保持空间21的内轮廓呈现前小后大的非对称形状,其中,前侧小有利于保证拉合拉链时拉片4的位置稳定,从而改善拉合操作时的手感。优选地,所述拉片保持部2的前侧端与所述突起结构3相连续,后侧端与所述突起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用拉头,其具备:拉头主体,其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连接柱;拉片保持部,其用于限定拉片保持空间以保持拉片,所述拉片用于操纵所述拉链用拉头以开合拉链;以及突起结构,其突出地设置在所述上翼板的外侧面上,用于连接所述拉片保持部和所述拉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结构在面对所述拉片保持部的部位设有第一凹部,以用于形成所述拉片保持空间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用拉头,其具备:拉头主体,其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连接柱;拉片保持部,其用于限定拉片保持空间以保持拉片,所述拉片用于操纵所述拉链用拉头以开合拉链;以及突起结构,其突出地设置在所述上翼板的外侧面上,用于连接所述拉片保持部和所述拉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结构在面对所述拉片保持部的部位设有第一凹部,以用于形成所述拉片保持空间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保持部在面对所述第一凹部的部位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一凹部共同形成所述拉片保持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之间通过平滑的圆弧进行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凹部和/或所述第二凹部为平滑的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或所述第二凹部的弧形结构为非对称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保持部的前侧端与所述突起结构相连续,后侧端与所述突起结构不相连;和/或,所述拉片保持部与所述突起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忻子斌陈莉峰斋藤玲央奈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田拉链有限公司大连吉田拉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