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170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GPS接收天线及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SMA头、第二SMA头及第三SMA头,第一SMA头与GPS接收天线之间连接有底层馈电探针,第二SMA头与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之间连接有中层馈电探针,第三SMA头与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之间连接有顶层馈电探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覆盖多个频段,满足多系统兼容导航设备的需求,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多端口隔离度问题,实现了多频段复用以及简单解决多端口隔离度的实施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频段组合天线,尤其涉及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主流卫星导航系统有GPS全球卫星系统,GLONASS全球卫星系统,GALILEO全球卫星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其中GPS全球卫星系统市场占有率和认知度较高,且终端产业链比较成熟,为了更好的结合市场推动北斗产业的发展,国内各大导航公司,通信企业,高校等致力于北斗、GPS以及多个导航系统联合的研究,这就要求射频组件以及天线往多系统兼容方向发展,目前多系统兼容型的天线应用比较少,其原因在于多频段的实现以及多个端口间的隔离度解决方案尚未得到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能够覆盖多个频段,满足多系统兼容导航设备的需求,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多端口隔离度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GPS接收天线及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由辐射片甲及基片甲组成,所述辐射片甲位于基片甲的上方,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由辐射片乙及基片乙组成,所述辐射片乙位于基片乙的上方,所述GPS接收天线包括辐射片丙及基片丙组成,所述辐射片丙位于基片丙的上方,所述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SMA头、第二SMA头及第三SMA头,所述第一SMA头与所述GPS接收天线之间连接有底层馈电探针,所述底层馈电探针与所述GPS接收天线的连接点作为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二SMA头与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之间连接有中层馈电探针,所述中层馈电探针与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的连接点作为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三SMA头与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之间连接有顶层馈电探针,所述顶层馈电探针与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的连接点作为第三馈电点。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辐射片甲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加载有用于第三馈电点的微带线,以实现天线的匹配特性,所述正方形银质贴片采用切角微扰,以实现左旋极化特性。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采用切角微扰实现右旋极化特性,中心设有金属化过孔甲,以避让顶层馈电探针。第二馈电点距离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中心4mm。所述GPS接收天线采用单探针馈电,所述GPS接收天线中心处设置有金属化过孔乙,以避让顶层馈电探针,距离所述GPS接收天线中心4mm处设有金属化过孔丙,以避让中层馈电探针。第一馈电点距离GPS接收天线中心11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覆盖多个频段,满足多系统兼容导航设备的需求,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多端口隔离度问题,实现了多频段复用以及简单解决多端口隔离度的实施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GPS接收天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辐射片甲;2、基片甲;3、辐射片乙;4、基片乙;5、辐射片丙;6、基片丙;7、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8、第一SMA头;9、第二SMA头;10、第三SMA头;11、底层馈电探针;12、顶层馈电探针;13、中层馈电探针;14、凹槽;15、第三馈电点;16、微带线;17、金属化过孔甲;18、第二馈电点;19、第一馈电点;20、金属化过孔乙;21、金属化过孔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4所示,一种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GPS接收天线及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7,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由辐射片甲1及基片甲2组成,辐射片甲1位于基片甲2的上方,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由辐射片乙3及基片乙4组成,辐射片乙3位于基片乙4的上方,GPS接收天线包括辐射片丙5及基片丙6组成,辐射片丙5位于基片丙6的上方,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SMA头8、第二SMA头9及第三SMA头10,第一SMA头8与GPS接收天线之间连接有底层馈电探针11,底层馈电探针11与GPS接收天线的连接点作为第一馈电点19,第二SMA头9与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之间连接有中层馈电探针13,中层馈电探针13与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的连接点作为第二馈电点18,第三SMA头10与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之间连接有顶层馈电探针12,顶层馈电探针12与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的连接点作为第三馈电点15。本实施例中,组合天线均采用单馈正交激励,馈电口接有50欧姆SMA头,SMA头的探针分别接到对应的天线上形成馈电点。如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辐射片甲1为正方形银质贴片,辐射片甲1上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内加载有用于第三馈电点15的微带线16,以实现天线的匹配特性,正方形银质贴片采用切角微扰,以实现左旋极化特性。如说明书附图图3所示,第二馈电点18距离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中心4mm,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采用切角微扰实现右旋极化特性,中心设有金属化过孔甲17,以避让顶层馈电探针12。如说明书附图图4所示,GPS接收天线具有第一馈电点19,GPS接收天线采用单探针馈电,GPS接收天线中心处设置有金属化过孔乙20,以避让顶层馈电探针12,距离GPS接收天线中心4mm处设有金属化过孔丙21,以避让中层馈电探针13。第一馈电点19距离GPS接收天线中心11mm。本技术能够覆盖多个频段,满足多系统兼容导航设备的需求,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多端口隔离度问题,实现了多频段复用以及简单解决多端口隔离度的实施方案。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GPS接收天线及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7),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由辐射片甲(1)及基片甲(2)组成,所述辐射片甲(1)位于基片甲(2)的上方,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由辐射片乙(3)及基片乙(4)组成,所述辐射片乙(3)位于基片乙(4)的上方,所述GPS接收天线包括辐射片丙(5)及基片丙(6)组成,所述辐射片丙(5)位于基片丙(6)的上方,所述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SMA头(8)、第二SMA头(9)及第三SMA头(10),所述第一SMA头(8)与所述GPS接收天线之间连接有底层馈电探针(11),所述底层馈电探针(11)与所述GPS接收天线的连接点作为第一馈电点(19),所述第二SMA头(9)与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之间连接有中层馈电探针(13),所述中层馈电探针(13)与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的连接点作为第二馈电点(18),所述第三SMA头(10)与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之间连接有顶层馈电探针(12),所述顶层馈电探针(12)与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的连接点作为第三馈电点(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斗一代和GPS多系统兼容导航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GPS接收天线及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7),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由辐射片甲(1)及基片甲(2)组成,所述辐射片甲(1)位于基片甲(2)的上方,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由辐射片乙(3)及基片乙(4)组成,所述辐射片乙(3)位于基片乙(4)的上方,所述GPS接收天线包括辐射片丙(5)及基片丙(6)组成,所述辐射片丙(5)位于基片丙(6)的上方,所述馈电网络印刷电路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SMA头(8)、第二SMA头(9)及第三SMA头(10),所述第一SMA头(8)与所述GPS接收天线之间连接有底层馈电探针(11),所述底层馈电探针(11)与所述GPS接收天线的连接点作为第一馈电点(19),所述第二SMA头(9)与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之间连接有中层馈电探针(13),所述中层馈电探针(13)与所述北斗一代接收天线S的连接点作为第二馈电点(18),所述第三SMA头(10)与所述北斗一代发射天线L之间连接有顶层馈电探针(12),所述顶层馈电探针(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华孙俊兵杨晓东李俊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北斗天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