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1482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包括电动机外壳,所述电动机外壳贯通金属柱筒结构,所述电动机外壳的壳壁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形冷却水道;各所述冷却水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动机外壳的轴线方向平行,且各所述冷却水道沿所述电动机外壳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特别是采用本方案的循环冷却水道结构后,整个电动机外壳的壁体内部连续经过冷却水,相比传统的被动式的翅片散热结构的冷却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定子线圈会因为电流热效应会放出热量,若不及时进行冷却就会造成电动机内阻变大,进而影响电机性能,甚至烧坏电机;而电动机外壳是电机的主要放热部位,现有的往往采用的是增加散热翅片的被动散热形式,往往效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效率更高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包括电动机外壳,所述电动机外壳贯通金属柱筒结构,所述电动机外壳的壳壁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形冷却水道;各所述冷却水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动机外壳的轴线方向平行,且各所述冷却水道沿所述电动机外壳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若干所述冷却水道包括一条进水冷却水道,一条出水冷却水道.和若干过渡冷却水道.;其中进水冷却水道.和出水冷却水道.为相邻水道;所述出水冷却水道.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孔,出水冷却水道.远离出水孔的一端通过导通通道连通与之相邻的过渡冷却水道.;所述进水冷却水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冷却水道.远离所述进水孔的一端通过导通通道连通与之相邻的过渡冷却水道;每相邻两过渡冷却水道.之间通过一条导通通道相互连通,且每相邻两导通通道位于所共同连通的过渡冷却水道两端;所述电动机外壳内壁同轴心固定设置有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的内圈同轴心转动设置有电机转子。进一步的,各所述冷却水道的靠近电动机外壳内壁面的一侧阵列凸起设置有若干条形散热齿,各所述条形散热齿两端延伸至所对应的冷却水道两端。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的一端分别连通连接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外壳两端分别安装有壳体前端盖和壳体后端盖;还包括电机主轴,所述电机主轴与所述电机转子同轴心同步连接;所述电机主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与所述壳体前端盖和壳体后端盖同轴心转动连接;且所述电机主轴的输出端从所述壳体前端盖的前轴孔同轴心穿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特别是采用本方案的循环冷却水道结构后,整个电动机外壳的壁体内部连续经过冷却水,相比传统的被动式的翅片散热结构的冷却效果有显著的提高;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将冷水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接头进入到进水冷却水道中,然后进水冷却水道中的水逐次流经若干过渡冷却水道,最终被电动机外壳加热后的水从出水冷却水道流出至出水接头和出水管中,进而实现一个水冷循环;进而电动机外壳上的热量被流经冷却水道的冷却水带走,极大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电动机外壳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电动机外壳的正视图;附图3为附图2的D向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2的B向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2的C向示意图;附图6为电动机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电动机整体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7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包括电动机外壳5,所述电动机外壳5贯通金属柱筒结构,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壳壁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形冷却水道29;各所述冷却水道29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轴线方向平行,且各所述冷却水道29沿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该分部目的是为了提高散热均匀度;本实施例中的若干所述冷却水道29包括一条进水冷却水道29.1、一条出水冷却水道29.2和若干过渡冷却水道29.3;其中进水冷却水道29.1和出水冷却水道29.2为相邻水道;所述出水冷却水道29.2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孔31,出水冷却水道29.2远离出水孔31的一端通过导通通道40连通与之相邻的过渡冷却水道29.3;所述进水冷却水道29.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孔32,所述进水冷却水道29.1远离所述进水孔32的一端通过导通通道40连通与之相邻的过渡冷却水道29.3;每相邻两过渡冷却水道29.3之间通过一条导通通道40相互连通,且每相邻两导通通道40位于所共同连通的过渡冷却水道29.3两端;该冷却水道29的布局保证其电动机外壳5的壳壁内部的水流不重复不遗漏的均匀的流过每一个受热区域;由于电动机外壳5内壁为主要受热部位,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各所述冷却水道29的靠近电动机外壳5内壁面的一侧阵列凸起设置有若干条形散热齿30,各所述条形散热齿30两端延伸至所对应的冷却水道29两端,该条形散热齿30既增加了冷却水道29中的散热面积,同时其延伸方向与水流方向平行的结构极大降低了对水流的阻力。还包括进水接头44和出水接头43,所述进水接头44和出水接头43的一端分别连通连接进水孔32和出水孔31;所述进水接头44和出水接头43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电动机外壳5两端分别安装有壳体前端盖2和壳体后端盖11;还包括电机主轴14,所述电机主轴14与所述电机转子6同轴心同步连接;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将冷水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接头44进入到进水冷却水道29.1中,然后进水冷却水道29.1中的水逐次流经若干过渡冷却水道29.3,最终被电动机外壳5加热后的水从出水冷却水道29.2流出至出水接头43和出水管中,进而实现一个水冷循环;进而电动机外壳5上的热量被流经冷却水道29的冷却水带走,极大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电机主轴14通过第一轴承17和第二轴承10分别与所述壳体前端盖2和壳体后端盖11同轴心转动连接;且所述电机主轴14的输出端28从所述壳体前端盖2的前轴孔18同轴心穿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外壳5内壁同轴心固定设置有定子线圈4,所述定子线圈4的内圈同轴心转动设置有电机转子6,定子线圈4运行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给电动机外壳5。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外壳(5),所述电动机外壳(5)贯通金属柱筒结构,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壳壁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形冷却水道(29);各所述冷却水道(29)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轴线方向平行,且各所述冷却水道(29)沿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若干所述冷却水道(29)包括一条进水冷却水道(29.1)、一条出水冷却水道(29.2)和若干过渡冷却水道(29.3);其中进水冷却水道(29.1)和出水冷却水道(29.2)为相邻水道;所述出水冷却水道(29.2)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孔(31),出水冷却水道(29.2远离出水孔(31)的一端通过导通通道(40)连通与之相邻的过渡冷却水道(29.3);所述进水冷却水道(29.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孔(32),所述进水冷却水道(29.1)远离所述进水孔(32)的一端通过导通通道(40)连通与之相邻的过渡冷却水道(29.3);每相邻两过渡冷却水道(29.3)之间通过一条导通通道(40)相互连通,且每相邻两导通通道(40)位于所共同连通的过渡冷却水道(29.3)两端;所述电动机外壳(5)内壁同轴心固定设置有定子线圈(4),所述定子线圈(4)的内圈同轴心转动设置有电机转子(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外壳(5),所述电动机外壳(5)贯通金属柱筒结构,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壳壁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形冷却水道(29);各所述冷却水道(29)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轴线方向平行,且各所述冷却水道(29)沿所述电动机外壳(5)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若干所述冷却水道(29)包括一条进水冷却水道(29.1)、一条出水冷却水道(29.2)和若干过渡冷却水道(29.3);其中进水冷却水道(29.1)和出水冷却水道(29.2)为相邻水道;所述出水冷却水道(29.2)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孔(31),出水冷却水道(29.2远离出水孔(31)的一端通过导通通道(40)连通与之相邻的过渡冷却水道(29.3);所述进水冷却水道(29.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孔(32),所述进水冷却水道(29.1)远离所述进水孔(32)的一端通过导通通道(40)连通与之相邻的过渡冷却水道(29.3);每相邻两过渡冷却水道(29.3)之间通过一条导通通道(40)相互连通,且每相邻两导通通道(40)位于所共同连通的过渡冷却水道(29.3)两端;所述电动机外壳(5)内壁同轴心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斌谢建华季伟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索尔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