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仲萼专利>正文

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水的网状盲沟导排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360 阅读:5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水的网状盲沟导排法,系在整个库底及侧壁边坡上设置网状导流盲沟,侧壁边坡上的网状导流盲沟与各层库口锚固沟立体相交,上口至填埋场规划区边缘,下口与库底环形导流盲沟连通,沿库底最低处纵向铺设总地下水导排管,总地下水导排管与环形导流盲沟之间分布有鱼骨状导流盲沟,总地下水导排管出口端位于库坝处,库坝前方设置有放射状分布的扇形导排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网状盲沟形成导流地下水的渗流通道,及时有序地汇流排出场外,防止无组织漫流,避免集水体形成和发生鼓胀穿包现象,确保库区土质不软化,保护防渗层,切实有效地杜绝污染水质事故。本发明专利技术确保库区地基稳定及防渗层工作正常,达到安全卫生、防止水质污染之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尤其是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水导排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场地选择有严格的要求,应满足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利于气体收集等条件。对于选用的填埋场,要求场地稳定无塌陷、可承受垃圾堆集后的荷载,且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处理的作用一方面防止地下水及地表水进入填埋区,另一方面防止渗沥液渗出污染水质。现有的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仅仅是消极地建造防渗层,重点是防止生活垃圾渗沥液的泄漏,不让渗沥液因泄漏而污染环境。对填埋场库区的地下水只消极地进行封闭、防堵,不让其进入填埋区,未进行有效的疏导。因此在富含地下水地区,往往造成泉水汇集、鼓包,将防渗层胀裂,使防渗功能失效而污染水质。为了恢复补救,必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水的网状盲沟导排法,做到防堵结合,疏导为主,防止地下水汇集成水体包,胀裂防渗层,引发垃圾渗沥液污染水质事故。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如下1、清淤将库区的淤泥、腐殖质层用机械清除,露出粘土层,要求库底、侧壁边坡持力土层为可塑或硬塑层、岩石层,地耐力达到180Kpa以上。2、设置网状导流盲沟和总地下水导排管在整个库底及侧壁边坡上设置网状导流盲沟,侧壁边坡上的网状导流盲沟与各层库口锚固沟立体相交,上口至填埋场规划区边缘,下口与库底环形导流盲沟连通,沿库底最低处纵向铺设总地下水导排管,总地下水导排管与环形导流盲沟之间分布有鱼骨状导流盲沟。所述导流盲沟深300-500mm,沟口宽400-1000mm,首先用手摆片石铺好沟底,再填满粒径2-10cm的碎石,上覆盖有土工布(工业无纺布)。所述总地下水导排管直径φ600-800mm,其上有8排φ16滤孔,孔距200mm。所述总地下水导排管沟底整平成顺坡,坡度大于3%,垫100mm厚碎石夯击整平,堆放300-500mm厚的碎石构成渗流层,同时预铺展开宽5m的土工布,先在土工布上安放总地下水导排管,在管四周堆放碎石,然后用土工布包裹贴紧,构成半圆柱体卧梁。总地下水导排管出口端位于库坝处,库坝前方设置有放射状分布的扇形导流管,扇形导流管均与总地下水导排管连通;3、处置泉眼、渗流区对于泉眼,将涌流处扩出坑口直径φ700-1500mm的球形坑,铺设好手摆片石形成导流孔槽,再堆满粒径2-10cm的碎石形成滤水包,上面覆盖一层土工布,土工布上盖上粘土压覆层。直径φ300-400mm的导流管前端位于滤水包中,然后顺坡而下沿导流盲沟与库底总地下水导排管连通。对于成片状、线状渗流区,则铺设专用盲沟,专用盲沟顺坡而下与最近的网状盲沟连通。4、防渗层及渗沥液导排管施工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规范及设计图施工。5、截洪排洪渠修筑在库区边缘沿山谷溪口修筑环周截洪排洪渠,防止库区外雨水进入垃圾填埋场内。在库区内将各层库口锚固沟与埋设在库坝内的排洪管连通,将雨水直接排出库坝外,极大地减少因雨水进入库区与垃圾渗沥液混合而增加的渗水处理量。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通过网状盲沟形成导流地下水的渗流通道,及时有序地汇流排出场外,防止无组织漫流、避免集水体形成和发生鼓胀穿包现象,确保库区土质不软化,保护防渗层,切实有效地杜绝污染水质事故。经过试验,地下水能有组织地汇集到总地下水导排管内流出枯水期水量约3m3/h,丰水期约30m3/h。在暴雨季节,截洪排洪渠承接山坡汇水从外圈排出到库区下游,总地下水导排管将地表渗流水及地下涨泉水导出库区处,落在库区内的雨水则自然汇集渗沥液导排管,导流入专门的污水处理站。总之,山洪雨水、地下水、垃圾渗沥液(包括场内雨水)三股分流,有组织排水,功能明确,排水通畅,确保库区地基稳定及防渗层工作正常,达到安全卫生、防止水质污染之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网状盲沟导排系统示意2是盲沟截面3是泉眼处滤水包及导流管截面4是库底总地下水导排管及管沟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网状盲沟导排系统包括侧臂边坡上的网状导流盲沟1、库底环形导流盲沟2、总地下水导排管3、鱼骨状导流盲沟4、扇形导流管5,库口上有锚固沟6,各层库口锚固沟6与埋设在库坝内的排洪沟14连通,库区边缘有沿山谷溪口修筑的环周截洪排洪渠7。泉眼10上有导流管11顺坡而下沿导流盲沟与总地下水导排管3连通。如图2所示,所有的盲沟沟深300mm以上,沟口宽400-1000mm,内填有粒径6cm以上的碎石8,上覆盖有土工布9。如图3所示,泉眼10涌流处有球形坑,坑中有碎石8堆成的滤水包12,泡水包12上面覆盖一层土工布9,土工布9上盖上粘土压覆层13,导流管11前端位于滤水泡12中,然后顺坡而下沿导流盲沟与库底总地下水导排管连通。如图4所示,总地下水导排管3沟底上铺有碎石渗流层30,总地下水导管3位于由土工布9包裹的碎石构成的半圆柱体卧梁31中,半圆柱体卧梁两侧有夯实的粘土层32,粘土层32上覆盖有土工布9,土工布9上部为防渗层及渗沥液导排系统34。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可降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对库区地质条件的要求,可适用于有老窿矿井和溶洞的地区,只是需要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1、回填老窿矿井抽干老窿中的积水,用挖掘机沿废弃矿井巷道挖去顶盖,清理老窿里的撑木、积泥。矿井中如有泉眼则埋设导流管,然后开挖周边土石,分层将老窿回填、压实,压实度为93%。2、充填溶洞通过钻探与物探分析溶洞规模与埋深、走向,在溶洞分布区按1.2×1.2m网状钻φ100孔穿越洞壁。从中心区开始,钻成一孔、注浆一孔,成放射状向外扩散。注浆采用高压劈裂注浆法,注浆压力4-6MPa,每孔注至冒浆为止。有地下水的溶洞可在低处钻排水孔,注浆时挤压趋动水及泥浆从洞口溢出。注浆目的一方面充填溶洞,防止溶洞在堆截时塌陷造成防渗膜撕裂失效,另一方面形成止水帷幕,堵住泉眼及地下水源。权利要求1.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水的网状盲沟导排法,其施工步骤如下a、清淤将库区的淤泥、腐殖质层用机械清除,露出粘土层,要求库底、侧壁边坡持力土层为可塑或硬塑层、岩石层,地耐力达到180Kpa以上;b、设置网状导流盲沟和总地下水导排管在整个库底及侧壁边坡上设置网状导流盲沟,侧壁边坡上的网状导流盲口与各层库口锚固沟立体相交,上口至填埋场规划区边缘,下口与库底环形导流盲沟连通,沿库底最低处纵向铺设总地下水导排管,总地下水导排管与环形导流盲沟之间分布有鱼骨状导流盲沟;所述导流盲沟沟深300-500mm、沟口宽400-1000mm,首先用手摆片石铺好沟底,再填满粒径2-10cm的碎石,上覆盖有土工布;所述总地下水导排管直径φ600-800mm,其上有8排φ16滤孔,孔距200mm;所述总地下水导排管沟底整平成顺坡,坡度大于3‰,垫100mm厚碎石夯击整平,堆放300-500mm厚的碎石构成渗流层,同时预铺展开宽5m的土工布,先在土工布上安放总地下水导排管,在管四周堆放碎石,然后用土工布包裹贴紧,构成半圆柱体卧梁;总地下水导排管出口端位于库坝处,库坝前方设置有放射状分布的扇形导流管,扇形导流管均与总地下水导排管连通;c、处置泉眼、渗流区对于泉眼,将涌流处扩出坑口直径φ700-1500mm的球形坑,铺设好手摆片石形成导流孔槽,再堆满粒径2-10cm的碎石形成滤水包,上面覆盖一层土工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水的网状盲沟导排法,其施工步骤如下:a、清淤将库区的淤泥、腐殖质层用机械清除,露出粘土层,要求库底、侧壁边坡持力土层为可塑或硬塑层、岩石层,地耐力达到180Kpa以上;b、设置网状导流盲沟和 总地下水导排管在整个库底及侧壁边坡上设置网状导流盲沟,侧壁边坡上的网状导流盲口与各层库口锚固沟立体相交,上口至填埋场规划区边缘,下口与库底环形导流盲沟连通,沿库底最低处纵向铺设总地下水导排管,总地下水导排管与环形导流盲沟之间分布有鱼 骨状导流盲沟;所述导流盲沟沟深300-500mm、沟口宽400-1000mm,首先用手摆片石铺好沟底,再填满粒径2-10cm的碎石,上覆盖有土工布;所述总地下水导排管直径φ600-800mm,其上有8排φ16滤孔,孔距200mm;所述总地下水导排管沟底整平成顺坡,坡度大于3‰,垫100mm厚碎石夯击整平,堆放300-500mm厚的碎石构成渗流层,同时预铺展开宽5m的土工布,先在土工布上安放总地下水导排管,在管四周堆放碎石,然后用土工布包裹贴紧,构成半圆柱体卧梁;总地下水导排管出口端位于库坝处,库坝前方设置有放射状分布的扇形导流管,扇形导流管均与总地下水导排管连通;c、处置泉眼、渗流区对于泉眼,将涌流处扩出坑口直径φ700-1500mm的球形坑,铺设好手摆片石形成导流孔槽,再堆满粒径2-10cm的 碎石形成滤水包,上面覆盖一层土工布,土工布上盖上粘土压覆层,直径φ300-400mm的导流管前端位于滤水包中,然后顺坡而下沿导流盲沟与库底总地下水导排管连通;对于成片状、线状渗流区,则铺设专用盲沟,专用盲沟顺坡而下与最近的网状盲沟连通; d、防渗层及渗沥液导排管施工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规范及设计图施工;e、截洪排洪渠修筑在库区边缘沿山谷溪口修筑环周截洪排洪渠,防止库区外雨水进入垃圾填埋场内,在库区内将各层库口锚固沟与埋设在库坝内的排洪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仲萼
申请(专利权)人:傅仲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