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摩擦系数仪及测量散粒体动摩擦系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0913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摩擦系数仪及测量散粒体动摩擦系数的方法,涉及散粒体摩擦系数测量技术领域。该动摩擦系数仪包括筒体组件、转子组件、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筒体组件由多个筒扇依次拼接而成,相邻两个筒扇的连接处具有调节部,第一传感器设置于调节部,转子组件可转动的设置于筒体组件的空腔,且包括分隔板,分隔板与所述筒体组件的内壁之间具有摩擦间隙,第二传感器固定设置于转子组件的驱动端。转子组件、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该动摩擦系数仪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测量方便,考虑了颗粒材料内部颗粒的自转和相对运动,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颗粒材料与筒壁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摩擦系数仪及测量散粒体动摩擦系数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粒体摩擦系数测量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摩擦系数仪及测量散粒体动摩擦系数的方法。
技术介绍
散粒体不同于固体材料,其具有复杂的力学特性,且内部力链骨架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颗粒间的摩擦系数、颗粒材料的厚度等。此外,在运动过程中,内部的颗粒之间也在做相对运动,例如:颗粒间的相对转动和剪切平移。这造成散粒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摩擦系数难以用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同时,现有的散粒体的物理和力学理论尚不完善,没有现成的摩擦系数理论解析公式进行计算。如何设计一种测量散粒体与圆筒壁之间动摩擦系数的装置,有利于准确、便捷的获得散粒体与不同粗糙度的固体材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摩擦系数仪及测量散粒体动摩擦系数的方法,兼顾散粒体材料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和散粒体相互之间的相互运动,真实反映散粒体材料与筒壁的粗糙度材料间的动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结果准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摩擦系数仪,包括筒体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摩擦系数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转子组件、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筒体组件由多个筒扇依次拼接而成,相邻两个所述筒扇的连接处具有调节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调节部,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的空腔,且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筒体组件的内壁之间具有摩擦间隙,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组件的驱动端;所述转子组件、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摩擦系数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转子组件、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筒体组件由多个筒扇依次拼接而成,相邻两个所述筒扇的连接处具有调节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调节部,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的空腔,且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筒体组件的内壁之间具有摩擦间隙,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组件的驱动端;所述转子组件、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摩擦系数仪,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筒扇的参数尺寸和圆心角均相同,每个所述筒扇沿圆弧方向均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筒扇分别为第一扇体和第二扇体,所述第一扇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扇体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有所述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相互配合的调节插槽和调节插头,所述调节插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调节插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摩擦系数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调节部交错设置,所述插接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槽和导向插头,所述插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导向插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摩擦系数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插槽包括侧壁和槽口,所述侧壁设置有锯齿状齿刻,每个所述齿刻均朝向所述槽口延伸,所述调节插头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插槽相匹配的齿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摩擦系数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位于每个所述筒扇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和两端位置,每个所述中间位置对应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数量和所述筒扇的数量相同,全部所述第一传感器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调节插头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光许强彭双麒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