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内陆旱区边坡动态补水防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071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边坡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内陆旱区边坡动态补水防裂装置。包括圆柱形套管,圆柱形套管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圆柱形套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盖板,盖板上贯穿有给水管,所述给水管由外部向圆柱形套管内供水;圆柱形套管内设有活塞,活塞上安装有拉杆,拉杆穿过盖板伸出圆柱形套管。圆柱形套管外壁安装有多个传感线组,传感线组从圆柱形套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传感线组靠近盖板的一端连接有土壤水分测定仪,传感线组包括多条传感线,每条传感线分别连接有一探头。通过活塞的压力作用使圆柱形套管内的水通过通孔渗入到土体中,传感线能够实时准确的反馈不同位置的土体含水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陆旱区边坡动态补水防裂装置
本技术属于道路边坡防护工程
,具体涉及内陆旱区边坡动态补水防裂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内陆旱区而言,蒸腾、盐蚀作用是许多道路及边坡防护工程病害的直接原因。边坡在干旱少雨季节由于蒸发量过大,坡面上往往出现纵横交错的干缩裂隙,严重破坏了坡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并且造成土体中水分流失,土颗粒间隙中水分子变成气泡以至完全变成土颗粒。孔隙水压力急剧下降,土颗粒间力的传递重新分配,土体被挤密压实,从而产生裂隙、空鼓、下陷等一系列现象。而雨季来临时,雨水顺着这些裂隙快速进入坡体内部,弱化土体强度,诱导滑坡灾害的发生,而且这种破坏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潜在性。基于以上问题,防控蒸腾、盐蚀作用是解决内陆旱区边坡喷层开裂的关键所在。针对内陆旱区的边坡问题,目前,有采取锚杆支护、植被覆盖、强基防护等技术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都为被动加强措施,既不能实时观测边坡土体的含水率变化情况,也不能主动控制土体含水率。在持续干旱气候条件下,边坡表面混凝土喷层含水量会降低,强度随之降低,土体中水分仍会大量蒸发,且不能及时有效的补水,不能有效控制土体含水率的动态平衡,甚至会引起空鼓、离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陆旱区边坡动态补水防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套管(13),所述圆柱形套管(13)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圆柱形套管(13)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盖板(16),盖板(16)上贯穿有给水管(15),所述给水管(15)由外部向圆柱形套管(13)内供水;圆柱形套管(13)内设有活塞(11),活塞(11)上安装有拉杆(17),所述拉杆(17)穿过盖板(16)伸出圆柱形套管(13)。

【技术特征摘要】
1.内陆旱区边坡动态补水防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套管(13),所述圆柱形套管(13)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圆柱形套管(13)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盖板(16),盖板(16)上贯穿有给水管(15),所述给水管(15)由外部向圆柱形套管(13)内供水;圆柱形套管(13)内设有活塞(11),活塞(11)上安装有拉杆(17),所述拉杆(17)穿过盖板(16)伸出圆柱形套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陆旱区边坡动态补水防裂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柱形套管(13)外壁安装有传感线组(4),传感线组(4)从圆柱形套管(1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传感线组(4)靠近盖板(16)的一端连接有土壤水分测定仪,传感线组(4)包括多条传感线,每条传感线分别连接有一探头(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陆旱区边坡动态补水防裂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柱形套管(13)外壁安装有保护壳(7),所述传感线组(4)安装在保护壳(7)内,所述保护壳(7)上开设有能够使探头(5)伸出保护壳(7)外的小孔;所述保护壳(7)内还设有弹簧(3)和压杆(1),所述弹簧(3)径向安装在圆柱形套管(13)外壁上,所述弹簧(3)为多个且沿圆柱形套管(13)轴向分布,所述弹簧(3)与探头(5)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压杆(1)位于弹簧(3)和传感线组(4)之间且沿圆柱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燕萍贾海川周辉丽关博文何锐陈红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