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盒抓取装置及智能物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0255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物盒抓取装置及智能物流系统,涉及物流技术领域,为解决智能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因无人机抓取不牢靠而导致的投放不准确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而设计。该储物盒抓取装置包括与无人机固定连接的框架和设置于框架的抓取组件,抓取组件包括设置在框架两侧的卡爪,各卡爪由驱动组件驱动运动;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卡爪具有与储物盒卡接的工作位置和与储物盒分离的避让位置。该智能物流系统包括智能物流柜、无人机和上述储物盒抓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储物盒抓取装置及智能物流系统能够保证无人机对于快件的抓取可靠性,改善因抓取装置不牢靠而导致的投放不准确及半空坠落等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物盒抓取装置及智能物流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流
,尤其涉及一种储物盒抓取装置及智能物流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物流柜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节省人力和方便交易等突出特点,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快递公司会在居民小区或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安装物流柜,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以及收发快递的用户可以向物流柜内投递快件或者从物流柜中取出快件,从而实现快件的收发。然而,对于一些安装在偏远地区的物流柜,快递员通常需要奔波很长时间去存取快件,大大降低了快件的存取效率。鉴于此,利用无人机实现快件存取的智能物流柜应运而生,在快件存取过程中,由无人机实现快件的抓取和投放,从而有效降低了人力消耗,提高了快件存取效率。但是,无人机运送快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抓取装置抓取不牢靠而引起的投放不准确、甚至是半空坠落的不利情形,不仅降低了存取准确性,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物盒抓取装置,其能与无人机配合使用,以实现对快件的可靠抓取,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因无人机抓取不牢靠而导致的投放不准确、半空坠落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储物盒抓取装置,用于抓取储物盒,包括用于与无人机固定连接的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多个卡爪,以及用于驱动各所述卡爪运动的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各所述卡爪均具有与所述储物盒卡接的工作位置和与所述储物盒分离的避让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卡爪通过转轴与所述框架枢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卡爪绕所述转轴转动至工作位置或避让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顶壁和第一侧壁,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顶壁,所述顶壁还用于与所述无人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用于遮挡开设于所述储物盒的侧面的第一敞口。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与所述顶壁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顶壁共同形成底部设有第二敞口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为镂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驱动轴与所述卡爪传动连接的电磁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转轴间隔设置,且二者的轴线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铁芯、衔铁和套在所述衔铁上的弹簧,所述衔铁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卡爪上设置有长槽,所述驱动轴穿设在所述长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顶壁上,所述卡爪枢接于所述顶壁。进一步地,所述卡爪包括用于与所述储物盒的配合部相配合的卡钩。本技术储物盒抓取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框架和抓取组件,其中,框架与无人机固定连接,抓取组件设置在框架上,包括设置于框架的多个卡爪,多个卡爪由驱动组件驱动运动。并且,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多个卡爪均具有与储物盒卡接的工作位置和与储物盒分离的避让位置。该储物盒抓取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当需要无人机运送储物盒时,使无人机运动至储物盒的上方,并利用驱动组件驱动卡爪由避让位置运动至工作位置,以使多个卡爪与储物盒卡接,实现对储物盒的可靠抓取操作;当无人机飞至目的地后,驱动组件驱动卡爪运动,使其由工作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以使多个卡爪与储物盒分离,最终在储物盒及其内部快件的自重作用下,实现投放。该储物盒抓取装置利用设置于框架上的多个卡爪,实现了框架与储物盒的连接和分离,同时,通过在框架设置多个卡爪,使得在储物盒被抓起后的过程中,储物盒能够被卡爪可靠限位,并始终保持与框架的平稳连接,从而保证了储物盒抓取装置的抓取可靠性,改善了以往因抓取装置不牢靠而导致的投放不准确及半空坠落等弊端,有效地提高了存取准确性,并降低了无人机存取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物流系统,以解决智能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因无人机抓取不牢靠而导致的投放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物流系统,包括智能物流柜、无人机和上述储物盒抓取装置。所述智能物流柜包括储物盒,所述储物盒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储物盒抓取装置的卡爪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储物盒抓取装置通过所述框架与所述无人机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包括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于与所述卡爪的卡钩卡接配合。本技术智能物流系统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物流系统工作过程中,无人机利用与其固定连接的储物盒抓取装置,能够实现抓取、运送及投放储物盒,从而实现快件的存取操作,不仅提高了快件的存取效率,而且改善了以往因抓取装置不牢靠而导致的投放不准确及半空坠落等弊端,有效地提高了存取准确性,并降低了无人机存取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智能物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盒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卡爪处于避让位置;图2为被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盒抓取装置所抓取的装有快件的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储物盒抓取装置与图2中的储物盒配合时的结构主视图,其中,卡爪处于工作位置;图4为图1中的储物盒抓取装置与图2中的储物盒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卡爪处于避让位置;图5为图1中的储物盒抓取装置与图2中的储物盒配合时的结构主视图,其中,卡爪处于避让位置;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物流系统中,智能物流柜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物流系统中,智能物流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储物盒抓取装置;200-储物盒;300-快件;400-柜体;500-第一递送装置;600-第二递送装置;110-框架;120-卡爪;130-转轴;140-电磁驱动装置;111-第二敞口;112-顶壁;113-第一侧壁;121-卡钩;141-驱动轴;142-衔铁;210-第一敞口;220-配合部;230-托盘;401-无人机存取口;402-用户存取口;410-顶板;420-左侧板;430-前侧板;440-人机交互单元;450-右侧板;431-左维护门;432-固定面板;433-右维护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物盒抓取装置,用于抓取储物盒(2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无人机固定连接的框架(110)和设置于所述框架(110)的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110)的多个卡爪(120),以及用于驱动各所述卡爪(120)运动的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各所述卡爪(120)均具有与所述储物盒(200)卡接的工作位置和与所述储物盒(200)分离的避让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物盒抓取装置,用于抓取储物盒(2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无人机固定连接的框架(110)和设置于所述框架(110)的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110)的多个卡爪(120),以及用于驱动各所述卡爪(120)运动的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各所述卡爪(120)均具有与所述储物盒(200)卡接的工作位置和与所述储物盒(200)分离的避让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120)通过转轴(130)与所述框架(110)枢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卡爪(120)绕所述转轴(130)转动至工作位置或避让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10)包括顶壁(112)和第一侧壁(113),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顶壁(112),所述顶壁(112)还用于与所述无人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3)与所述顶壁(112)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3)用于遮挡开设于所述储物盒(200)的侧面的第一敞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10)还包括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与所述顶壁(112)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113)、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顶壁(112)共同形成底部设有第二敞口(111)的容纳空间。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晓刚丛强滋徐庆帮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