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压板、制冷设备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14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压板、制冷设备及车辆,其中,管路压板,用于制冷设备,管路压板包括:压板本体,压板本体内设有流道,压板本体的不同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流道相连通的膨胀阀连接孔和管路连接孔,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不重合;压板本体上还设有紧固孔,紧固孔的中轴线、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非共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压板,通过将相关技术中一体式压板的一个管路过孔改进为流道加膨胀阀连接孔和管路连接孔的结构形式,使管路连接孔与紧固孔不发生干涉,接入的制冷设备管路也可避开紧固孔,在减少设备整体的空间占用的同时为紧固孔保留了足够的紧固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压板、制冷设备及车辆
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载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压板、一种制冷设备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空调制冷管路中连接膨胀阀的压板通过空调低压管过孔和空调高压管过孔及管路接头处的结构配合,将空调高压管和空调低压管与膨胀阀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其紧固孔拧紧在膨胀阀上,保证冷媒流动通道畅通和可靠。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体式和分体式。图1和图2示出了一体式压板1’的结构形式,一体式压板1’上设有供空调低压管5’通过的低压管过孔12’和供空调高压管6’通过的高压管过孔14’,在二者之间还设有紧固孔。图3至图5示出了一体式压板1’与膨胀阀7’及空调高低压管路连接示意图。膨胀阀7’安装在HVAC(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总成8’(膨胀阀7’的安装载体)上,空调低压管5’和空调高压管6’分别穿过一体式压板1’上的低压管过孔12’和高压管过孔14’以接入膨胀阀7’内,最后将紧固螺栓旋入紧固孔18’中完成固定。一体式压板1’具体结构尺寸会因不同供应商有所差异,但形式相同。一体式压板1’的优点是集成度高、紧固螺栓需求少(总共需要一个)、安装节拍紧凑、通用性好、整体成本和重量较低,对膨胀阀7’结构无特殊要求。缺点是在复杂布置空间设计能力适宜性较低。图6和图7示出了分体式压板10’的结构形式,分体式压板10’针对一个空调管路,设置管路过孔16’和紧固孔18’。图8至图10示出了分体式压板10’与膨胀阀7’及空调高低压管路连接示意图。膨胀阀7’安装在HVAC总成8’上,针对空调低压管5’和空调高压管6’各设置一个分体式压板10’,二者各自经过对应的分体式压板10’的管路过孔16’以接入膨胀阀7’内,最后将紧固螺栓旋入紧固孔18’中完成固定。分体式压板10’具体结构尺寸同样会因供应商有所差异,但形式基本相同。分体式压板10’的优点是布置适应能力强,可以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布置设计,单件结构更为简单。缺点是集成度低,紧固螺栓需求多(总共需要至少两个)、安装所需时间长、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整体成本和重量不如一体式压板好,对膨胀阀7’结构有要求(外形边界和安装孔需匹配)。然而,在小型电动汽车设计时,会出现空调膨胀阀周边布置空间复杂(前舱布置空调狭小),膨胀阀结构又已确认(选择现有成熟膨胀阀,控制零部件成本),整车安装工艺又要求尽可能紧凑(控制生产成本)的情景,以上常见的两种压板结构就不能满足设计需求了。具体来说,以一体式压板1’为例,对于竖直布置的成熟膨胀阀7’,紧固孔18’一般布置在高压管过孔14’和低压管过孔12’中间,这样,当空调低压管5’前伸下拐后就会遮挡紧固螺栓操作空间,造成压板无法紧固到位。膨胀阀7’布置位置不调整,为避让紧固件操作空间,就势必需要空调低压管5’向左右弯拐后再向下拐,如图19所示,这样管路设计就占用了左右方向上的空间,同时美观性下降。若膨胀阀布置位置调整(旋转),则低压管可直接前伸下拐,通过旋转角度的调整还可以避让压板紧固件的操作空间,但相应前围板金和HVAC总成均需匹配修改,发生的费用增加大,左右方向上的空间同样被占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空调管路压板结构左右方向上空间占用过大、难以适应复杂狭小的布置空间,若旋转压板角度以减小空间占用又会造成费用增加过大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管路压板。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鉴于上述,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压板,用于制冷设备,管路压板包括:压板本体,压板本体内设有流道,压板本体的不同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流道相连通的膨胀阀连接孔和管路连接孔,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不重合;压板本体上还设有紧固孔,紧固孔的中轴线、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非共面。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压板,由于依旧采取的是整体集成式设计,管路压板的紧固依旧只需要一个紧固件来实现,保证了安装工艺的紧凑性。此外,通过将相关技术中一体式压板的一个管路过孔改进为流道加膨胀阀连接孔和管路连接孔的结构形式,使得制冷设备中相应的管路不必连接在膨胀阀连接孔的位置,而可以设置在管路连接孔处,此时通过限定紧固孔、膨胀阀连接孔和管路连接孔三者的中轴线非共面,具体而言,主要是令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处于紧固孔的中轴线和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之外,使管路连接孔与紧固孔不发生干涉,接入的制冷设备管路也可避开紧固孔,有助于协调管路分布,在减少设备整体的空间占用的同时为紧固孔保留了足够的紧固操作空间,使得管路压板紧固到位。另外,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管路压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流道的中轴线垂直,流道的中轴线与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垂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平行或相交,且二者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紧固孔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垂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管路连接孔用于连接制冷设备的第一管路,流道的内径与第一管路的管径相等。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板本体上还设有管路过孔,紧固孔位于管路过孔和膨胀阀连接孔之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管路过孔为U型卡口,用于接入制冷设备的第二管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流道的一端设有工艺孔;管路压板还包括:堵塞件,设置在工艺孔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堵塞件包括视镜和铜螺母,视镜和铜螺母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工艺孔中,铜螺母与工艺孔采用螺纹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堵塞件包括密封件和堵塞紧固件,密封件和堵塞紧固件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工艺孔中,堵塞紧固件与工艺孔过盈配合或螺纹配合。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管路压板还包括:墩头,设置在膨胀阀连接孔处,墩头固定设置在压板本体上或与压板本体一体成型,墩头适于与膨胀阀的第一接口相适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墩头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管路压板还包括: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凹槽内,密封圈与环形凹槽相适配。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管路压板。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管路压板;或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冷设备。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压板、制冷设备和车辆,通过将相关技术中一体式压板的一个管路过孔改进为流道加膨胀阀连接孔和管路连接孔的结构形式,可变换制冷设备的第一管路的设置位置,有助于协调管路分布,既保证了整车安装工艺紧凑性,又避开了紧固孔,确保了紧固孔具有足够的紧固操作空间,使得管路压板紧固到位。利用现有膨胀阀结构及空调成熟零部件(墩头、密封圈、铜螺母、视镜等)降低了零部件成本,并保证了原膨胀阀的通用性,大大提高了小型电动车前舱空调管路设计或者优化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限定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压板,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压板包括:压板本体,所述压板本体内设有流道,所述压板本体的不同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膨胀阀连接孔和管路连接孔,所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不重合;所述压板本体上还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的中轴线、所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所述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非共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压板,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压板包括:压板本体,所述压板本体内设有流道,所述压板本体的不同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膨胀阀连接孔和管路连接孔,所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不重合;所述压板本体上还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的中轴线、所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所述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非共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流道的中轴线垂直,所述流道的中轴线与所述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管路连接孔的中轴线平行或相交,且二者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膨胀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紧固孔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制冷设备的第一管路,所述流道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本体上还设有管路过孔,所述紧固孔位于所述管路过孔和所述膨胀阀连接孔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过孔为U型卡口,用于接入所述制冷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辉闫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