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化学,尤其涉及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各类电子设备对二次电池的快充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锂离子电池的快充和续航已然成为衡量电池的重要指标。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多为石墨材料。然而,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石墨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理论容量372mah/g)。并且石墨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只能通过石墨的端面进行嵌入和脱出,扩散路径长,严重影响锂离子扩散速度,不能满足快充电池的需求。
2、为了提高快充性能,相关技术中,针对负极活性材料的结构和/或组成进行了改进,例如采用含硅材料,但硅在锂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车辆,本公开的硅碳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石墨材料以及固定于石墨材料间的空隙中的硅碳材料。
3、可选的,硅碳材料为核壳结构,硅碳材料的内核为纳米硅,硅碳材料的外壳为碳层;和/或,硅碳材料为硅碳母粒,硅碳母粒的粒径为1μm~5μm。
4、可选的,石墨材料和硅碳材料两者形成硅碳复合颗粒,硅碳复合颗粒的粒径为10μm~80μm。
5、可选的,硅碳材料中硅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0%~60%;和/或,硅碳复合材
6、可选的,硅碳复合材料中还包括导电剂,导电剂穿插于硅碳材料和石墨材料之间,用于在硅碳复合材料内部形成导电网络,优选地,硅碳复合材料中导电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2%;硅碳复合材料中还包括粘结剂,硅碳材料与石墨材料之间、石墨材料之间通过粘合剂连接,硅碳复合颗粒之间通过粘合剂连接,优选地,粘合剂占硅碳复合材料总重量的2%~20%。
7、可选的,导电剂选自碳纳米材料,优选地,碳纳米材料选自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碳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石墨材料包括石墨和类石墨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石墨选自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中的至少一种;类石墨材料选自洋葱状碳微球和mcmb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石墨材料的粒径为1μm~25μm。
8、可选的,硅碳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为0.4~0.6g/cm3,硅碳复合材料的储锂容量为400~2000mah/g。
9、本公开还提供了上述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0、s1、制备硅碳材料;
11、s2、取硅碳材料、石墨材料和导电剂,混合均匀,加入粘结剂前体溶液后继续混合;
12、s3、将混合后的原料在惰性气氛条件下碳化,得到硅碳复合材料。
13、可选的,在s1中,将纳米硅分散于液态碳源中,获得分散液,将分散液在惰性气氛下热解并保温,即得硅碳材料,优选地,液态碳源选自链状烃、环状烃或混合烃;和/或,
14、在s2中,取硅碳材料、石墨材料和导电剂先在湿法造粒机中混合5~10分钟,切割转速为1500~2500rpm,混合转速为120~180rpm;然后加入粘结剂前体溶液再搅拌10~30分钟,切割转速为1500~2500rpm,混合转速为120~180rpm;和/或,
15、在s3中,碳化的温度为600℃~1200℃,碳化的时间为1~3小时。
16、可选的,在s2中,粘结剂前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0%,粘结剂前体溶液的添加量为硅碳材料、石墨材料和导电剂总质量的20%~120%;
17、优选的,粘结剂前体溶液选自水性粘结剂或油性粘结剂;优选地,水性粘结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海藻酸钠水溶液、聚丙烯酸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油性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沥青-吡啶混合物、沥青-四氢呋喃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8、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上述硅碳复合材料或如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
19、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负极极片中的负极活性材料选自上述负极活性材料。
20、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负极极片为上述负极极片。
21、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中包含上述电化学装置。
2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3、在本公开的硅碳复合材料中,硅碳材料固定在石墨材料间的空隙中,也即硅碳材料被石墨材料包裹,从而可有效抑制硅碳材料中的硅在锂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使用时,能保证电池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材料以及固定于所述石墨材料间的空隙中的硅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材料为核壳结构,所述硅碳材料的内核为纳米硅,所述硅碳材料的外壳为碳层;和/或,所述硅碳材料为硅碳母粒,所述硅碳母粒的粒径为1μm~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材料和所述硅碳材料两者形成硅碳复合颗粒,所述硅碳复合颗粒的粒径为10μm~8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材料中硅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0%~60%;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还包括导电剂,所述导电剂穿插于所述硅碳材料和所述石墨材料之间,用于在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内部形成导电网络,优选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所述导电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选自碳纳米材料,优选地,所述碳纳米材料选自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碳纳米材料中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为0.4~0.6g/cm3,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储锂容量为400~2000mAh/g。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粘结剂前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0%,所述粘结剂前体溶液的添加量为硅碳材料、石墨材料和导电剂总质量的20%~120%;
11.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或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
12.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中的负极活性材料选自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
13.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为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极极片。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中包含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材料以及固定于所述石墨材料间的空隙中的硅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材料为核壳结构,所述硅碳材料的内核为纳米硅,所述硅碳材料的外壳为碳层;和/或,所述硅碳材料为硅碳母粒,所述硅碳母粒的粒径为1μm~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材料和所述硅碳材料两者形成硅碳复合颗粒,所述硅碳复合颗粒的粒径为10μm~8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材料中硅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0%~60%;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还包括导电剂,所述导电剂穿插于所述硅碳材料和所述石墨材料之间,用于在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内部形成导电网络,优选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所述导电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选自碳纳米材料,优选地,所述碳纳米材料选自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碳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怀河,张家鹏,李昂,张鹏,李叶晶,屈国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