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9993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在传统氯化氰氯化反应系统基础上增加一台解析釜二与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连接,使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中收集的水相进入解析釜二中,该解析釜中的水相解析氯化氰结束后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工序。而反应器中水相进入原解析釜一中利用氯化反应释放热量,提供少量热源加热解析后,水相进入中水工段除去氯化氰进而回用至氯碱装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台解析釜独立处理含氯化氰水相,使含盐水相浓度大幅度提升,节省了解析过程中能源消耗,而不含盐水相经解析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提升了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特别涉及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
技术介绍
三聚氯氰生产工艺中,先让氰化钠与氯气发生氯化反应制得氯化氰,氯化氰聚合得到三聚氯氰。传统氯化氰氯化反应系统包括配料器、反应器、解析釜、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等,30%氰化钠在配料器中稀释得到15%氰化钠水溶液,进一步与氯气在反应器中发生氯化反应,生成氯化氰和氯化钠。气态的氯化氰夹带大量水分,依次通过脱水罐、冷却器及捕集器,降温的同时脱去水分。氯化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氯化钠溶于氰化钠带进来的水中,形成含盐约18%的废水。所有收集水相进入解析釜中,集中进行加热,解析出氯化氰气体回收利用。解析后的废水中除了氯化钠外,还有少量氯化氰、甲酸钠、CN-及氨等杂质,进入中水工段除去这些杂质,得到纯净氯化钠水溶液返回氯碱装置循环使用。传统工艺存在以下不足:(1)回用到氯碱装置的盐水浓度本身就比较低,且氯化钠成分完全来源于第一步氯化反应工序,后续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中得到的冷凝水中氯化钠含量几乎为零,因此,氯化反应废水和冷凝水的混合相当于进一步稀释了盐水。(2)在解析釜中,氯化氰采用加热方式解析,需提供热量使系统温度尽可能高,反应器中进行的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得到的水相温度在90℃以上,进入解析釜中利用自身的温度再升高一点即可满足要求(接近但不达到沸点)。而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中收集的冷凝水温度为20℃左右,将这些水返回至解析釜中,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工艺。在传统氯化氰氯化反应系统基础上增加一台解析釜二,与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连接,使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中收集的水相进入解析釜二中,在不高于30℃的温度下完成氯化氰的解析,解析后的水,作为稀释水回用到30%NaCN稀释工序。而氯化反应器中含盐废水进入原解析釜一中,利用氯化反应释放热量,提供少量热源加热解析后,水相进入中水工段除去氯化氰,进而以更高含盐量回用至氯碱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包括反应器、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和解析釜;配料器与反应器相连通,反应器顶部连通脱水罐,底部连通解析釜一;脱水罐顶部连通冷却器,底部连通解析釜二;冷却器顶部连通捕集器,底部连通解析釜二;解析釜二与解析釜一连通;解析釜一与脱水罐顶部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第二台解析釜独立处理含氯化氰但不含氯化钠的水相,即可使回用的含盐水浓度提升,又减少了解析过程中能的源消耗。而不含盐水相经解析后循环使用,节省了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传统的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包括反应器、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和解析釜;配料器与反应器相连通,反应器顶部连通脱水罐,底部连通解析釜一;脱水罐顶部连通冷却器,底部连通解析釜二;冷却器顶部连通捕集器,底部连通解析釜二;解析釜二与解析釜一连通;解析釜一与脱水罐顶部相连通;30wt%的氰化钠水溶液与水在配料器中混合得到15wt%的氰化钠水溶液,15wt%的氰化钠水溶液进一步与氯气在反应器中混合,反应得到氯化氰和氯化钠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通过反应器底部进入至解析釜一中,氯化氰通过反应器顶部进入脱水罐中脱水;脱水罐中的水相进入解析釜二内,气相氯化氰进入冷却器中冷凝;冷却器中冷凝后的水相进入解析釜二内,气相氯化氰进入捕集器中进一步除水;捕集器中的水相进入解析釜二内,气相氯化氰进入干燥塔进行下一步合成;解析釜二中收集的水相集中进行加热解析,解析得到的氯化氰气体进入解析釜一进一步解析;解析釜一得到的氯化氰气体进入脱水罐中回收利用,解析得到的废水中除了氯化钠外,还有少量氯化氰、甲酸钠、CN-及氨等杂质,进入中水工段除去这些杂质,得到纯净氯化钠水溶液返回氯碱装置循环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包括反应器、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和解析釜;配料器与反应器相连通,反应器顶部连通脱水罐,底部连通解析釜一;脱水罐顶部连通冷却器,底部连通解析釜二;冷却器顶部连通捕集器,底部连通解析釜二;解析釜二与解析釜一连通;解析釜一与脱水罐顶部相连通;30wt%的氰化钠水溶液与水在配料器中混合得到15wt%的氰化钠水溶液,15wt%的氰化钠水溶液进一步与氯气在反应器中混合,反应得到氯化氰和氯化钠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通过反应器底部进入至解析釜一中,氯化氰通过反应器顶部进入脱水罐中脱水;脱水罐中的水相进入解析釜二内,气相氯化氰进入冷却器中冷凝;冷却器中冷凝后的水相进入解析釜二内,气相氯化氰进入捕集器中进一步除水;捕集器中的水相进入解析釜二内,气相氯化氰进入干燥塔进行下一步合成;解析釜二中收集的水相集中进行加热解析,解析得到的氯化氰气体进入解析釜一进一步解析;解析釜一得到的氯化氰气体进入脱水罐中回收利用,解析得到的水相中主要成分为水、氯化钠、少量氯化氰,进入中水工段除去氯化氰后,得到氯化钠水溶液返回至氯碱装置中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1 CN 20181059523431.一种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聚氯氰用氯化氰合成新系统包括反应器、脱水罐、冷却器、捕集器和解析釜;配料器与反应器相连通,反应器顶部连通脱水罐,底部连通解析釜一;脱水罐顶部连通冷却器,底部连通解析釜二;冷却器顶部连通捕集器,底部连通解析釜二;解析釜二与解析釜一连通;解析釜一与脱水罐顶部相连通;30wt%的氰化钠水溶液与水在配料器中混合得到15wt%的氰化钠水溶液,15wt%的氰化钠水溶液进一步与氯气在反应器中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至寻梁海王国华吴丹
申请(专利权)人: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