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75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展平装置、设置于所述切割装置左侧的运输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左侧的切割装置,所述展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转筒,所述第一转筒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动力配合连接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腔后侧内壁内电机上的第一转轴;本装置能够自动化的将原料竹材转化成为半成品竹板,可以加工任意长度的竹板,满足客户的要求,可以循环多次使用,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可以很好的提高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加工
,具体是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蓄积及竹制品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竹材加工是一项庞大产业,是实现林木资源循环利用的朝阳产业,竹碳、竹醋、竹纤维、竹家具、竹工艺品等竹制用品更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可是,我国竹产业仍处于半机械半手工状态,多年来主要依靠借用、代用、改造木工机械,加工效果极不理想。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的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展平装置、设置于所述切割装置左侧的运输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左侧的切割装置,所述展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转筒,所述第一转筒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动力配合连接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腔后侧内壁内电机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工作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内壁的右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展平装置、设置于所述切割装置左侧的运输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左侧的切割装置,所述展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转筒,所述第一转筒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动力配合连接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腔后侧内壁内电机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工作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内壁的右侧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传动孔,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且阵列排布的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转动轴的前侧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竹材加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展平装置、设置于所述切割装置左侧的运输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左侧的切割装置,所述展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转筒,所述第一转筒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动力配合连接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腔后侧内壁内电机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工作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内壁的右侧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传动孔,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且阵列排布的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转动轴的前侧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一转筒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后侧部分相互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压力腔,所述压力腔下侧内壁与所述第一传动腔连通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轮对齐的第一通孔,所述压力腔的上侧内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上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后端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转动轮对齐的压轮,在所述压力腔内的所述第二滑块左右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力腔下侧内壁上的第一弹簧,最左侧的所述第二滑块左端固定连接可在所述压力腔内上下滑动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力腔上侧内壁上的第二弹簧,所述压力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动力配合连接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后侧内壁内电机上的驱动轴,所述压力腔下侧内壁上且靠近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绕线轮,所述第六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延伸绕设过所述第二绕线轮且延伸通过所述第五通孔并固定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的拉绳,最左侧的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的左端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二凹槽开口处相配对且可左右滑动的半圆形钮,所述半圆形钮的右端内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半圆形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通的第一导电体,所述半圆形钮右端上下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右侧内壁上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凹槽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凹槽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且上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滑块上端之外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芳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益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