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凡琅专利>正文

蹲坐两便式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44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蹲坐两便式便器,其特征是采用坐式便器基座,设置葫芦状便池,前部为小径池、后部为大径池,连通在小径池和大径池之间的是细部池颈,在便池中部高度的位置上,位于小径池的两侧设置蹲式脚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坐式便器基座设置葫芦状便池,以及增加设置蹲式脚踏使蹲式和坐式两种便器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只便器上,其便池细部池颈的结构设置更加符合人们方便时的体位状态,不论是蹲还是坐都能轻松而舒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生洁具,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蹲坐两便的马桶。
技术介绍
蹲便器和坐便器因其在不同方面所体现出的优势而不可相互替代,有些场所中,为了使用者各取所需,分别设置有蹲便器和坐便器,但并不是所需要的地方都能如此设置。已有的两用便器都是考虑在蹲便器的基础上配备附加的高位座圈,但其因存在有高度不适、脚踏不便等问题,坐便的使用很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将蹲式和坐式两种便器功能融合为一体的蹲坐两便式便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是本技术采用坐式便器基座,设置葫芦状便池,前部为小径池、后部为大径池,连通在小径池和大径池之间的为细部池颈,在便池中部高度的位置上,位于小径池的两侧设置蹲式脚踏。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针对坐式便器基座设置葫芦状便池,以及增加设置蹲式脚踏使蹲式和坐式两种便器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只便器上。2、本技术便池细部池颈的结构设置更加符合人们方便时的体位状态,不论是蹲还是坐都能轻松而舒适。3、本技术脚踏板的设置对于取蹲位的使用方式来说,由于高度适中,可有效防溅。4、本技术仅仅对便器基座在结构形式上作出改进,正常使用时不需要任何其它的附加配备,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便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座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 小径池、2 大径池、3 细部池颈、4 脚踏、5 翻盖、6 座圈、7 儿童座圈、8 防溅沿、9 便器基座、10 排污口、11 弹簧压盖、12 驱动杆、13 轴销、14 水箱。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采用坐式便器基座9,并针对坐式便器基座9设置葫芦状便池,前部为小径池1、后部为大径池2,连通在小径池1和大径池2之间的是细部池颈3,在便池中部高度的位置上,位于小泾池1的两侧设置蹲式脚踏4。为了便于儿童使用,具体实施中,在翻盖5和座圈6之间,设置可独立翻转的儿童座圈7。具体实施中,脚踏4的适宜高度是低于座圈6约18cm。可以在小径池2的前沿口设置防溅沿8,防溅沿8的高度约为5cm。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达到节水之目的,将便池设置为直排的方式,排污口10开设在便池后部,排污口10上设置弹簧压盖11,压盖驱动杆12以固定设置的轴销13为支点,并与水箱14的排水阀联动。这种直排的结构形式较之已有的虹吸方式不仅更为节水,而且不易堵塞,更易于疏通,同时能有效阻止老鼠等通过下水道经便池进入室内。具体实施中,可以将驱动杆12对于水箱14的排水阀的驱动设置为滞后于对于压盖11的驱动,按图3中所示结构,驱动杆12的驱动首先打开压盖11,至压盖11开启呈约30度时,水箱14的排水阀被开启。对于这种结构形式,在小便使用便器时,可以仅仅打开压盖11,而保持水箱14的排水阀为关闭,同时,用水杯等盛少量水即可对便池直接进行冲洗。节水效果甚为显著。此外,按常规技术配套设置水箱14及水箱附件即可形成蹲、坐两便的抽水便器。具体使用时取坐姿对于成人,将翻盖5和儿童座圈7均翻转向上,并靠在后背水箱14上即可坐在座圈6上,两脚分立于便池前方并落地放置;对于儿童,尤其小儿,将儿童座圈7保持在座圈6,翻盖5翻转向中,并靠在后背水箱14上即可坐在儿童座圈7上,两脚可分立放置在两侧脚踏4上。取蹲姿两脚蹲踏在两侧脚踏4上,直接蹲立于便池上方即可。权利要求1.蹲坐两便式便器,其特征是采用坐式便器基座(9),设置葫芦状便池,前部为小径池(1)、后部为大径池(2),连通在小径池(1)和大径池(2)之间的是细部池颈(3),在便池中部高度的位置上,位于小径池(1)的两侧设置蹲式脚踏(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坐两便式便器,其特征是在翻盖(5)和座圈(6)之间,设置可独立翻转的儿童座圈(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坐两便式便器,其特征是所述便池采用直排的方式,排污口(10)开设在便池后部,排污口(10)上设置弹簧压盖(11),压盖驱动杆(12)以固定设置的轴销(13)为支点,并与水箱(14)的排水阀联动。专利摘要蹲坐两便式便器,其特征是采用坐式便器基座,设置葫芦状便池,前部为小径池、后部为大径池,连通在小径池和大径池之间的是细部池颈,在便池中部高度的位置上,位于小径池的两侧设置蹲式脚踏。本技术针对坐式便器基座设置葫芦状便池,以及增加设置蹲式脚踏使蹲式和坐式两种便器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只便器上,其便池细部池颈的结构设置更加符合人们方便时的体位状态,不论是蹲还是坐都能轻松而舒适。文档编号E03D5/00GK2787749SQ200520069928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孟凡琅 申请人:孟凡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蹲坐两便式便器,其特征是采用坐式便器基座(9),设置葫芦状便池,前部为小径池(1)、后部为大径池(2),连通在小径池(1)和大径池(2)之间的是细部池颈(3),在便池中部高度的位置上,位于小径池(1)的两侧设置蹲式脚踏(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琅
申请(专利权)人:孟凡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