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泽松专利>正文

一种康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254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器,它包括:座椅;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相配合;第一肘垫,第一肘垫与第一传动组件连接;第二肘垫,第二肘垫与第一传动组件连接;立柱;支撑架,支撑架与立柱连接;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第二支撑板与支撑架连接;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与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相配合;第一脚框,第一脚框与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第二脚框,第二脚框与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根据需要调整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具有结构简单、经济适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
技术介绍
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迅速增长,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神经性损伤或者肢体损伤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半身不遂是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证明,这类患者除了早期的手术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正确的、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康复器械通常是针对上肢康复训练提供一种上肢康复器械,针对下肢训练提供一种下肢康复器械,其中上肢康复器械是通过上肢往复的运动来实现上肢恢复的,下肢康复器械也采用同样的原理来进行下肢的恢复。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上肢和下肢无法同时进行康复训练。2.上肢或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只能同时往前或往后进行运动,无法在一侧上肢或下肢运动时,根据需要调整另一侧上肢或下肢的运动,不适用于一侧不便运动的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器,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并能根据需要调整上肢和下肢的运动,适用于一侧不便运动的患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器,所述训练器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包括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且所述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扶手、第二扶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的上表面平齐;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相配合;第一肘垫,所述第一肘垫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固定连接;第二肘垫,所述第二肘垫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固定连接;立柱,所述立柱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立柱上端部与所述座椅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立柱的下端部连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相配合;第一脚框,所述第一脚框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固定连接;第二脚框,所述第二脚框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一齿条;第一握把,所述第一握把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把与第一肘垫的一端连接;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二齿条;第二握把,所述第二握把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握把与第二肘垫的一端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对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三齿条;优选的,所述第四传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四齿条;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齿条、第四齿条相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条、第四齿条运动。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轮连接。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联动转轴,所述联动转轴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双层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中空空间,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空间设置有第一传动件、第一齿轮、第二传动件、第二齿轮与第一传动轮。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双层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中空空间,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空间设置有第三传动件、第四传动件与第二传动轮。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伸缩底架,所述伸缩底架的一端面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伸缩底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长板,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且在所述长坂上设置一电机,其中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联动转轴连接。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与伸缩底架的下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器,所述训练器包括:座椅(100),所述座椅包括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且所述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210)与第二凹槽(220),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与所述第一扶手(110)、第二扶手(120)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0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与所述第一凹槽(210)、第二凹槽(220)相配合;第一肘垫(130),所述第一肘垫(13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第二肘垫(140),所述第二肘垫(14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立柱(150),所述立柱(150)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立柱(150)上端部与所述座椅(100)连接;支撑架(160),所述支撑架(160)与所述立柱(150)的下端部连接;第二支撑板(40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与所述支撑架(160)连接;第二传动组件(50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与所述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相配合;第一脚框(170),所述第一脚框(17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第二脚框(180),所述第二脚框(18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和下肢无法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或上肢或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只能同时往前或往后进行运动,无法在一侧上肢或下肢运动,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训练,且可以起到全身康复训练的效果,避免空腹运动的单一性,且座椅安全可靠,易于操作。2、由于采用了第一支撑板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同时往一个方向运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上肢根据需要分开进行运动。3、由于采用了设置立柱和支撑架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和下肢训练器械分离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训练的效果。4、由于采用了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设置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肢同时往一个方向运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下肢根据需要分开进行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康复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康复训练器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康复训练器的运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康复训练器的伸缩底架的运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例:100.座椅;110.第一扶手;120.第二扶手;130.第一肘垫;140.第二肘垫;150.立柱;160.支撑架;170.第一脚框;180.第二脚框;200.第一支撑板;210.第一凹槽;220.第二凹槽;230.第一中空空间;300.第一传动组件;310.第一传动件;311.第一齿条;320.第一握把;330.第一齿轮;340.第二传动件;3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器包括:座椅(100),所述座椅包括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且所述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210)与第二凹槽(220),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与所述第一扶手(110)、第二扶手(120)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0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与所述第一凹槽(210)、第二凹槽(220)相配合;第一肘垫(130),所述第一肘垫(13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第二肘垫(140),所述第二肘垫(14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立柱(150),所述立柱(150)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立柱(150)上端部与所述座椅(100)连接;支撑架(160),所述支撑架(160)与所述立柱(150)的下端部连接;第二支撑板(40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与所述支撑架(160)连接;第二传动组件(50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与所述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相配合;第一脚框(170),所述第一脚框(17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第二脚框(180),所述第二脚框(18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器包括:座椅(100),所述座椅包括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且所述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210)与第二凹槽(220),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与所述第一扶手(110)、第二扶手(120)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0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与所述第一凹槽(210)、第二凹槽(220)相配合;第一肘垫(130),所述第一肘垫(13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第二肘垫(140),所述第二肘垫(14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立柱(150),所述立柱(150)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立柱(150)上端部与所述座椅(100)连接;支撑架(160),所述支撑架(160)与所述立柱(150)的下端部连接;第二支撑板(40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与所述支撑架(160)连接;第二传动组件(50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与所述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相配合;第一脚框(170),所述第一脚框(17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第二脚框(180),所述第二脚框(18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0)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的上表面平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还包括:第一传动件(310),所述第一传动件(310)的一侧面具有第一齿条(311);第一齿轮(330),所述第一齿轮(330)与所述第一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泽松
申请(专利权)人:邓泽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