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14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本体、位于扫地机器人本体一侧的垃圾自动识别系统、位于扫地机器人本体上的人机交互系统;扫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器人壳体、电控箱体、第一伺服马达、第二伺服马达、移动轮座体、移动轮、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垃圾清扫盘、第二垃圾清扫盘,垃圾自动识别系统包括CCD摄像头、传感器模块、控制处理器,人机交互系统设置在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的操作区中,通过人机交互系统用于显示垃圾的形状和种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家庭人员几乎都投入工作与学习中,争分夺秒,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占据大量时间,扫地机器人则为人们节约了大量时间。扫地机器人又叫懒人扫地机,是一种能对地面进行自动吸尘的智能家用电器。因为它能对房间大小、家俱摆放、地面清洁度等因素进行检测,并依靠内置的程序,制定合理的清洁路线,具备一定的智能,所以被人称之为机器人。目前,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先进,但它作为智能家居新概念的领跑者,将为机器人最终走进千家万户,注入前进的动力。现有的扫地机器人识别垃圾不准确,自动化程度低,使用寿命短,且容易出错,通常是与障碍物接触时才会停止继续前进或者倒退、转弯等,容易因接触碰撞而造成扫地机器人或者家具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本体、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一侧的垃圾自动识别系统、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上的人机交互系统;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器人壳体,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底端安装有电控箱体,在所述电控箱体内安装有第一伺服马达,并在所述电控箱体内安装有第二伺服马达,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座体,在所述移动轮座体上通过销轴安装有移动轮,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外部开始有矩形槽体,并在所述机器人壳体内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与位于所述机器人壳体内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七齿轮中安装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锥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一传动轴体与第一垃圾清扫盘相连,所述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体与第二垃圾清扫盘相连;所述垃圾自动识别系统包括CCD摄像头、传感器模块,在所述CCD摄像头的内部植入影像识别装置,通过影像识别装置对垃圾进行判定,然后控制处理器决定执行动作,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垃圾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处理器进行处理操作,所述CCD摄像头对垃圾进行拍照,获取投递垃圾的形状数据,通过CCD摄像头获取的形状数据与预先存储于控制处理器中的存储数据进行对比,控制处理器判断垃圾形状后,扫地机器人本体能够移动到垃圾处,对垃圾进行清理。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系统设置在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的操作区中,通过人机交互系统用于显示垃圾的形状和种类,所述CCD摄像头对垃圾进行拍照,获取了垃圾的形状信号,将信号转换为模型,然后与控制处理器中已经存储的垃圾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出垃圾的种类,根据判断的垃圾种类,在人机交互系统中进行显示,并控制扫地机器人本体对垃圾进行清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第一转动轴安装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以及第五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安装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部,所述第六齿轮通过第三转动轴安装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七齿轮、第四转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以及第四锥齿轮均位于半圆形清扫壳体的内部。进一步地,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安装有棘轮和旋转板体,在所述旋转板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棘爪,在所述旋转板体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棘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五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的轴心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轴心线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处理器为单片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扫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器人壳体、电控箱体、第一伺服马达、第二伺服马达、移动轮座体、移动轮、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垃圾清扫盘、第二垃圾清扫盘,体积较小,操作更灵活,收存更方便,适合于家庭清扫。本专利技术中的垃圾自动识别系统包括CCD摄像头、传感器模块,在CCD摄像头的内部植入影像识别装置,然后控制处理器决定执行动作,扫地机器人本体能够移动到垃圾处,对垃圾进行清理,人机交互系统设置在扫地机器人本体的操作区中,通过人机交互系统用于显示垃圾的形状和种类,CCD摄像头对垃圾进行拍照,获取了垃圾的形状信号,然后与控制处理器中已经存储的垃圾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出垃圾的种类,根据判断的垃圾种类,在人机交互系统中进行显示。本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扫处理的效率,省去了人工判断、下发指令给扫地机器人的环节,为清洁工作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且减少了人为判断失误的风险。本专利技术能够在遇到障碍物时左转、右转或者返回等,避免了扫地机器人与障碍物接触,避免了扫地机器人因接触产生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扫地机器人本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3,所述的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本体1、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一侧的垃圾自动识别系统2、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上的人机交互系统3;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包括机器人壳体101,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底端安装有电控箱体102,在所述电控箱体102内安装有第一伺服马达,并在所述电控箱体102内安装有第二伺服马达,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座体103,在所述移动轮座体103上通过销轴104安装有移动轮105,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外部开始有矩形槽体106,并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内安装有齿条107,所述齿条107与位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01内部的第一齿轮108、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108与第三齿轮110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三齿轮110和第四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五齿轮111,所述第五齿轮111与第六齿轮117啮合传动,所述第六齿轮117与第七齿轮119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七齿轮119中安装有第四转动轴122,所述第四转动轴122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120相连,所述第四转动轴122的另一端与第二锥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锥齿轮120与第三锥齿轮12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三锥齿轮121通过第一传动轴体124与第一垃圾清扫盘125相连,所述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体与第二垃圾清扫盘相连;所述垃圾自动识别系统2包括CCD摄像头21、传感器模块23,在所述CCD摄像头21的内部植入影像识别装置,通过影像识别装置对垃圾进行判定,然后控制处理器22决定执行动作,所述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扫地机器人本体(1)、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一侧的垃圾自动识别系统(2)、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上的人机交互系统(3);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包括机器人壳体(101),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底端安装有电控箱体(102),在所述电控箱体(102)内安装有第一伺服马达,并在所述电控箱体(102)内安装有第二伺服马达,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座体(103),在所述移动轮座体(103)上通过销轴(104)安装有移动轮(105),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外部开始有矩形槽体(106),并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内安装有齿条(107),所述齿条(107)与位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01)内部的第一齿轮(108)、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108)与第三齿轮(110)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三齿轮(110)和第四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五齿轮(111),所述第五齿轮(111)与第六齿轮(117)啮合传动,所述第六齿轮(117)与第七齿轮(119)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七齿轮(119)中安装有第四转动轴(122),所述第四转动轴(122)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120)相连,所述第四转动轴(122)的另一端与第二锥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锥齿轮(120)与第三锥齿轮(12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三锥齿轮(121)通过第一传动轴体(124)与第一垃圾清扫盘(125)相连,所述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体与第二垃圾清扫盘相连;所述垃圾自动识别系统(2)包括CCD摄像头(21)、传感器模块(23),在所述CCD摄像头(21)的内部植入影像识别装置,通过影像识别装置对垃圾进行判定,然后控制处理器(22)决定执行动作,所述传感器模块(23)用于采集垃圾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处理器(22)进行处理操作,所述CCD摄像头(21)对垃圾进行拍照,获取投递垃圾的形状数据,通过CCD摄像头(21)获取的形状数据与预先存储于控制处理器(22)中的存储数据进行对比,控制处理器(22)判断垃圾形状后,扫地机器人本体(1)能够移动到垃圾处,对垃圾进行清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扫地机器人本体(1)、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一侧的垃圾自动识别系统(2)、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上的人机交互系统(3);所述扫地机器人本体(1)包括机器人壳体(101),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底端安装有电控箱体(102),在所述电控箱体(102)内安装有第一伺服马达,并在所述电控箱体(102)内安装有第二伺服马达,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座体(103),在所述移动轮座体(103)上通过销轴(104)安装有移动轮(105),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的外部开始有矩形槽体(106),并在所述机器人壳体(101)内安装有齿条(107),所述齿条(107)与位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01)内部的第一齿轮(108)、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108)与第三齿轮(110)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三齿轮(110)和第四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五齿轮(111),所述第五齿轮(111)与第六齿轮(117)啮合传动,所述第六齿轮(117)与第七齿轮(119)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七齿轮(119)中安装有第四转动轴(122),所述第四转动轴(122)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120)相连,所述第四转动轴(122)的另一端与第二锥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锥齿轮(120)与第三锥齿轮(12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三锥齿轮(121)通过第一传动轴体(124)与第一垃圾清扫盘(125)相连,所述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体与第二垃圾清扫盘相连;所述垃圾自动识别系统(2)包括CCD摄像头(21)、传感器模块(23),在所述CCD摄像头(21)的内部植入影像识别装置,通过影像识别装置对垃圾进行判定,然后控制处理器(22)决定执行动作,所述传感器模块(23)用于采集垃圾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处理器(22)进行处理操作,所述CCD摄像头(21)对垃圾进行拍照,获取投递垃圾的形状数据,通过CCD摄像头(21)获取的形状数据与预先存储于控制处理器(22)中的存储数据进行对比,控制处理器(22)判断垃圾形状后,扫地机器人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志吉伯·亚历山大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信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