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8940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耕除草;S2、翻耕晒地,杀菌去虫卵;S3、起垄前预防地下虫害;S4、种苗消毒,谨防携带病虫害;S5、种植后封闭除草;S6、缓苗后防病防虫;S7、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本发明专利技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制定了从备耕、整地、种苗处理到整个生长期的综合防控措施,使得从备耕时即对甘薯种植中的病虫草害进行了防治工作,避免了发现虫害后再进行用药导致甘薯产量减少、农药残留物增加等状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符合发展可持续绿色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甘薯属于传统农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抗癌、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鲜食型甘薯种植面积逐渐加大,甘薯病虫草害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南方薯区的甘薯蚁象、金针虫、蛴螬等危害严重。农民种植管理粗放,平时不注重预防,到病虫害爆发时才采取农药毒杀措施,防治显得被动和滞后,频繁使用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病虫害抗性增强和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一种可以及早防治的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耕除草;将35~45%草甘膦异丙胺盐60倍液和15~25%草铵磷60倍液按3:1的比例混合配置后,喷洒于杂草上;S2、翻耕晒地,杀菌去虫卵;喷洒后15-20天,杂草枯死,进行第一次翻耕土地,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后,第二次翻土,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S3、起垄前预防地下虫害;二次耙平暴晒后用3~8%二嗪磷颗粒剂4~6公斤/亩和生物防虫剂利埌1~2公斤/亩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撒后起垄;S4、种苗消毒,谨防携带病虫害;移种前,用1~4%氨基寡糖素1500倍、60~80%噻虫嗪2500倍和30~40%精甲霜灵3000倍混合液浸泡种苗3-5分钟,捞起沥水后开始移种;S5、种植后封闭除草;移完苗3-5天内,用异噁·异丙甲80~100ml/亩喷洒垄面,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以防止喷到甘薯苗上;等到垄沟里的草长起来后,再用10~30%草铵磷喷洒垄沟里的杂草,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S6、缓苗后防病防虫;移完苗13~18天后,用28~35%唑酮·乙蒜素1500倍液或20~40%戊唑·多菌灵500倍液与3~8%啶虫脒500倍液或3~8%高氯·斜夜核500倍液混合并加入1~3%的磷酸二氢钾制成药剂进行喷雾;每隔25~35天喷雾一次,采收前35天禁止用药,整个生长期喷雾2-3次;S7、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移完苗18~25天后,犁开垄两边,用6~10%毒辛3~5公斤/亩和肥料混合施撒,培土除草。进一步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耕除草;将41%草甘膦异丙胺盐60倍液和20%草铵磷60倍液按3:1的比例混合配置后,喷洒于杂草上;S2、翻耕晒地,杀菌去虫卵;喷洒后15-20天,杂草枯死,进行第一次翻耕土地,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后,第二次翻土,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S3、起垄前预防地下虫害;二次耙平暴晒后用5%二嗪磷颗粒剂5公斤/亩和生物防虫剂利埌1.6公斤/亩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撒后起垄;S4、种苗消毒,谨防携带病虫害;移种前,用2%氨基寡糖素1500倍、70%噻虫嗪2500倍和35%精甲霜灵3000倍混合液浸泡种苗3-5分钟,捞起沥水后开始移种;S5、种植后封闭除草;移完苗3-5天内,用异噁·异丙甲90ml/亩喷洒垄面,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以防止喷到甘薯苗上;等到垄沟里的草长起来后,再用20%草铵磷喷洒垄沟里的杂草,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S6、缓苗后防病防虫;移完苗15天后,用32%唑酮·乙蒜素1500倍液或30%戊唑·多菌灵500倍液与5%啶虫脒500倍液或5%高氯·斜夜核500倍液混合并加入2%的磷酸二氢钾制成药剂进行喷雾;每隔30天喷雾一次,采收前35天禁止用药,整个生长期喷雾2-3次;S7、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移完苗20天后,犁开垄两边,用8%毒辛4公斤/亩和肥料混合施撒,培土除草。进一步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耕除草;将41%草甘膦异丙胺盐60倍液和20%草铵磷60倍液按3:1的比例混合配置后,喷洒于杂草上;S2、翻耕晒地,杀菌去虫卵;喷洒后15天,杂草枯死,进行第一次翻耕土地,深度28㎝,翻耕后耙平暴晒;8天后,第二次翻土,深度28㎝,翻耕后耙平暴晒8天;S3、起垄前预防地下虫害;二次耙平暴晒后用5%二嗪磷颗粒剂5公斤/亩和生物防虫剂利埌1.6公斤/亩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撒后起垄;S4、种苗消毒,谨防携带病虫害;移种前,用2%氨基寡糖素1500倍、70%噻虫嗪2500倍和35%精甲霜灵3000倍混合液浸泡种苗4分钟,捞起沥水后开始移种;S5、种植后封闭除草;移完苗4天内,用异噁·异丙甲90ml/亩喷洒垄面,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以防止喷到甘薯苗上;等到垄沟里的草长起来后,再用20%草铵磷喷洒垄沟里的杂草,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S6、缓苗后防病防虫;移完苗15天后,用32%唑酮·乙蒜素1500倍液与5%啶虫脒500倍液混合并加入2%的磷酸二氢钾制成药剂进行喷雾;每隔30天喷雾一次,采收前35天禁止用药,整个生长期喷雾2次;S7、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移完苗20天后,犁开垄两边,用8%毒辛4公斤/亩和肥料混合施撒,培土除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制定了从备耕、整地、种苗处理到整个生长期的一整套综合防控措施,使得从备耕时即对甘薯种植中的病虫草害进行了防治工作,避免了发现虫害后再进行用药导致甘薯产量减少、农药残留物增加等状况;本专利技术可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符合发展可持续绿色农业的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一种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耕除草;将35~45%草甘膦异丙胺盐60倍液和15~25%草铵磷60倍液按3:1的比例混合配置后,喷洒于杂草上;S2、翻耕晒地,杀菌去虫卵;喷洒后15-20天,杂草枯死,进行第一次翻耕土地,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后,第二次翻土,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S3、起垄前预防地下虫害;二次耙平暴晒后用3~8%二嗪磷颗粒剂4~6公斤/亩和生物防虫剂利埌1~2公斤/亩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撒后起垄;S4、种苗消毒,谨防携带病虫害;移种前,用1~4%氨基寡糖素1500倍、60~80%噻虫嗪2500倍和30~40%精甲霜灵3000倍混合液浸泡种苗3-5分钟,捞起沥水后开始移种;S5、种植后封闭除草;移完苗3-5天内,用异噁·异丙甲80~100ml/亩喷洒垄面,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以防止喷到甘薯苗上;等到垄沟里的草长起来后,再用10~30%草铵磷喷洒垄沟里的杂草,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S6、缓苗后防病防虫;移完苗13~18天后,用28~35%唑酮·乙蒜素1500倍液或20~40%戊唑·多菌灵500倍液与3~8%啶虫脒500倍液或3~8%高氯·斜夜核500倍液混合并加入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备耕除草;将35~45%草甘膦异丙胺盐60倍液和15~25%草铵磷60倍液按3:1的比例混合配置后,喷洒于杂草上;S2、翻耕晒地,杀菌去虫卵;喷洒后15‑20天,杂草枯死,进行第一次翻耕土地,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后,第二次翻土,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S3、起垄前预防地下虫害;二次耙平暴晒后用3~8%二嗪磷颗粒剂4~6公斤/亩和生物防虫剂利埌1~2公斤/亩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撒后起垄;S4、种苗消毒,谨防携带病虫害;移种前,用1~4%氨基寡糖素1500倍、60~80%噻虫嗪2500倍和30~40%精甲霜灵3000倍混合液浸泡种苗3‑5分钟,捞起沥水后开始移种;S5、种植后封闭除草;移完苗3‑5天内,用异噁·异丙甲80~100ml/亩喷洒垄面,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以防止喷到甘薯苗上;等到垄沟里的草长起来后,再用10~30%草铵磷喷洒垄沟里的杂草,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S6、缓苗后防病防虫;移完苗13~18天后,用28~35%唑酮·乙蒜素1500倍液或20~40%戊唑· 多菌灵500倍液与3~8%啶虫脒500倍液或3~8%高氯·斜夜核500倍液混合并加入1~3%的磷酸二氢钾制成药剂进行喷雾;每隔25~35天喷雾一次,采收前35天禁止用药,整个生长期喷雾2‑3次;S7、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移完苗18~25天后,犁开垄两边,用6~10%毒辛3~5公斤/亩和肥料混合施撒,培土除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备耕除草;将35~45%草甘膦异丙胺盐60倍液和15~25%草铵磷60倍液按3:1的比例混合配置后,喷洒于杂草上;S2、翻耕晒地,杀菌去虫卵;喷洒后15-20天,杂草枯死,进行第一次翻耕土地,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后,第二次翻土,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S3、起垄前预防地下虫害;二次耙平暴晒后用3~8%二嗪磷颗粒剂4~6公斤/亩和生物防虫剂利埌1~2公斤/亩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撒后起垄;S4、种苗消毒,谨防携带病虫害;移种前,用1~4%氨基寡糖素1500倍、60~80%噻虫嗪2500倍和30~40%精甲霜灵3000倍混合液浸泡种苗3-5分钟,捞起沥水后开始移种;S5、种植后封闭除草;移完苗3-5天内,用异噁·异丙甲80~100ml/亩喷洒垄面,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以防止喷到甘薯苗上;等到垄沟里的草长起来后,再用10~30%草铵磷喷洒垄沟里的杂草,喷洒时用罩子罩住喷雾器喷头;S6、缓苗后防病防虫;移完苗13~18天后,用28~35%唑酮·乙蒜素1500倍液或20~40%戊唑·多菌灵500倍液与3~8%啶虫脒500倍液或3~8%高氯·斜夜核500倍液混合并加入1~3%的磷酸二氢钾制成药剂进行喷雾;每隔25~35天喷雾一次,采收前35天禁止用药,整个生长期喷雾2-3次;S7、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移完苗18~25天后,犁开垄两边,用6~10%毒辛3~5公斤/亩和肥料混合施撒,培土除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公害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备耕除草;将41%草甘膦异丙胺盐60倍液和20%草铵磷60倍液按3:1的比例混合配置后,喷洒于杂草上;S2、翻耕晒地,杀菌去虫卵;喷洒后15-20天,杂草枯死,进行第一次翻耕土地,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后,第二次翻土,深度25-30㎝,翻耕后耙平暴晒7-10天;S3、起垄前预防地下虫害;二次耙平暴晒后用5%二嗪磷颗粒剂5公斤/亩和生物防虫剂利埌1.6公斤/亩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撒后起垄;S4、种苗消毒,谨防携带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林徐靖王效宁王敏芬张更武陈明阳唐力琼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施可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