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7898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边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滴加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60~70℃回流状态下搅拌3h,得到酸性硅溶胶胶体;S2,含磷硅溶胶的制备,在S1所得硅溶胶和乙醇反应体系中滴加可溶性磷酸盐溶液,滴加完毕后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50~60℃下反应3~5h,得到含磷溶胶体系;S3:将羊毛面料浸入含磷溶胶体系,两浸两轧,经过预烘焙烘,清洗自然晾干,得到阻燃羊毛面料。经过上述方法处理的羊毛面料阻燃性能和热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羊毛阻燃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羊毛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由于其具有吸湿性好、保暖舒适、手感柔软丰满等优异性能,而成为最高档的纺织消费品之一。作为一种含有角蛋白的天然纤维,与其他纤维相比,羊毛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但仍然满足不了比较严格的使用场合。随着对各种羊毛纺织品需求量的增加和阻燃要求的提高,对羊毛织物的阻燃整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国专利200810033879.4中公开了一种以氧化锌溶胶作为阻燃液处理羊毛面料的方法,阻燃处理前首先需要采用氧化剂对羊毛进行氧化预处理,以改善羊毛表面鳞片层对于纳米氧化锌微粒附着力不强的问题。中国专利201711235839.3中公开了一种羊毛帽子专用抗皱阻燃整理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聚氨酯乳液20-38份、有机硅乳液2-10份、氰酸钠1-5份、过氧化氢3-8份、双氰胺1-5份、壳聚糖2-10份、混合植物提取液3-10份、β-环糊精2-10份、蛋白酶0.1-0.8份、有机酸1-5份、氧化海藻酸钠1-4份、氧化羧甲基纤维素钠2-10份、稀土氧化物溶胶2-10份、六(4-氨基苯氧基)环三磷腈1-4份、亲水性表面活性剂1-5份。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羊毛帽子专用抗皱阻燃整理剂,其能赋予羊毛帽子优异的抗皱性和阻燃性。前述的第一种方案步骤复杂,而第二种方案中处理液成分复杂,阻燃处理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羊毛面料阻燃工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含磷溶胶体系一步整理,得到硅磷协同增效阻燃的羊毛面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边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滴加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60~70℃回流状态下搅拌3h,得到酸性硅溶胶胶体;S2,含磷硅溶胶的制备,在S1所得硅溶胶和乙醇反应体系中滴加可溶性磷酸盐溶液,滴加完毕后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50~60℃下反应3~5h,得到含磷溶胶体系;S3:将羊毛面料浸入含磷溶胶体系,两浸两轧,经过预烘焙烘,清洗自然晾干,得到阻燃羊毛面料。进一步的,可溶性磷酸盐溶液的主要组成为可溶性磷酸盐和水,可溶性磷酸盐为选自低聚磷酸铵、多聚磷酸钠、多聚磷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可溶性磷酸盐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为0.5~2%。进一步的,S1所得酸性硅溶胶胶体的硅含量为5~10%。进一步的,硅溶胶与可溶性磷酸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1.5):1。进一步的,预烘温度为75~90℃,预烘时间为2~5min,焙烘温度为130~14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经过上述方法处理的羊毛面料阻燃性能和热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阻燃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组分的磷系阻燃整理或者硅溶胶整理所得羊毛面料,磷-硅协同增效明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实施例1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边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滴加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60~70℃回流状态下搅拌3h,得到酸性硅溶胶胶体;S2,含磷硅溶胶的制备,在S1所得硅溶胶和乙醇反应体系中滴加可溶性磷酸盐溶液,滴加完毕后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50~60℃下反应3~5h,得到含磷溶胶体系;S3:将羊毛面料浸入含磷溶胶体系,两浸两轧,经过预烘焙烘,清洗自然晾干,得到阻燃羊毛面料。可溶性磷酸盐溶液的主要组成为可溶性磷酸盐和水,可溶性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铵,可溶性磷酸盐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为0.5~2%。S1所得酸性硅溶胶胶体的硅含量为5~10%。硅溶胶与可溶性磷酸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1.5):1。预烘温度为75~90℃,预烘时间为2~5min,焙烘温度为130~140℃。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可溶性磷酸盐为水溶性的低聚磷酸铵。S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边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滴加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60~70℃回流状态下搅拌3h,得到酸性硅溶胶胶体;S2,含磷硅溶胶的制备,在S1所得硅溶胶和乙醇反应体系中滴加可溶性磷酸盐溶液,滴加完毕后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50~60℃下反应3~5h,得到含磷溶胶体系;可溶性磷酸盐溶液的主要组成为可溶性磷酸盐和水,可溶性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铵,可溶性磷酸盐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为0.5~2%。S1所得酸性硅溶胶胶体的硅含量为5~10%。硅溶胶与可溶性磷酸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1.5):1。预烘温度为75~90℃,预烘时间为2~5min,焙烘温度为130~140℃。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可溶性磷酸盐为多聚磷酸钠和多聚磷酸钾以重量比1:1组合而成。S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边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滴加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60~70℃回流状态下搅拌3h,得到酸性硅溶胶胶体;S2,含磷硅溶胶的制备,在S1所得硅溶胶和乙醇反应体系中滴加可溶性磷酸盐溶液,滴加完毕后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50~60℃下反应3~5h,得到含磷溶胶体系;可溶性磷酸盐溶液的主要组成为可溶性磷酸盐和水,可溶性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铵,可溶性磷酸盐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为0.5~2%。S1所得酸性硅溶胶胶体的硅含量为5~10%。硅溶胶与可溶性磷酸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1.5):1。预烘温度为75~90℃,预烘时间为2~5min,焙烘温度为130~140℃。对比例1对比例1采用S1所得硅溶胶浸轧整理羊毛面料。燃烧性能测试,未经处理的羊毛织物LOI值为22%,对比例1的羊毛织物LOI值为25.1%;而经实施例1-3整理后的羊毛LOI值为28.1~29.7%之间。溶胶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因为硅溶胶整理到羊毛表面经热处理后形成了三维网状硅氧薄膜,燃烧时,该无机硅网络生成的SiO2覆盖层在织物表面起到隔热和屏蔽作用,使织物的限氧指数有所提高;多磷酸盐使织物直接脱水成炭,从而使材料与热源和氧气隔离而阻燃。当与无机硅系阻燃剂复配使用时,高温下,磷促进成炭,而硅则增加这些炭层的热稳定性,从而发挥硅和磷协同阻燃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边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滴加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60~70℃回流状态下搅拌3h,得到酸性硅溶胶胶体;S2,含磷硅溶胶的制备,在S1所得硅溶胶和乙醇反应体系中滴加可溶性磷酸盐溶液,滴加完毕后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50~60℃下反应3~5h,得到含磷溶胶体系;S3:将羊毛面料浸入含磷溶胶体系,两浸两轧,经过预烘焙烘,清洗自然晾干,得到阻燃羊毛面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边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滴加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60~70℃回流状态下搅拌3h,得到酸性硅溶胶胶体;S2,含磷硅溶胶的制备,在S1所得硅溶胶和乙醇反应体系中滴加可溶性磷酸盐溶液,滴加完毕后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值至2~3,50~60℃下反应3~5h,得到含磷溶胶体系;S3:将羊毛面料浸入含磷溶胶体系,两浸两轧,经过预烘焙烘,清洗自然晾干,得到阻燃羊毛面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羊毛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艳查神爱刘刚朱丽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