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立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33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翻转立锭机,包括第一翻转运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翻转传送装置均包括翻转装置架、传送辊组、传送机构、回转支座、翻转装置架支撑座和翻转液压缸,所述传送辊组固定连接于翻转装置架上方,所述传送机构与传送辊组相连接,回转支座安装于翻转装置架前端的下方,翻转装置架前端安装有支架,翻转液压缸与述回转支座相连接,翻转液压缸的缸套底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送装置与翻转装置组成一体式结构,传送辊与翻转装置同步运动,兼具传送和托举铸锭的双重作用,且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铸锭仅有两侧下边棱角与辊面线性接触,铸锭下表面始终不与辊面接触,消除了锭面受损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立锭机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转立锭机,属有色金属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立锭设备,均在左右两侧翻转臂之间装有套辊组件,由套辊托举铸锭并翻转,最终实现立锭的目的。套辊在与铝锭表面接触托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对其表面造成损伤,且该损伤将始终存在,即便经过热轧工艺,依然不能完全消除。对于生产企业,尤其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这一缺陷将严重影响其产品质量及成品率,进而制约着市场竞争力。因此,这些企业在改造或新项目中均对此提出明确要求。经归纳分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普通套辊支撑铸锭式立锭机尚存在如下几处缺陷:1)套辊在支撑铸锭翻转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对铸锭表面形成压痕及摩擦破损,破坏了整体平面度,从而降低了铸锭表面质量;由此造成的表面质量缺陷在后期加工工艺过程中很难消除,从而造成产品最终质量难以达到高精水准;2)传统立锭设备链轮罩仅采用螺栓直接固定在翻转架的左右两侧,仅靠链轮罩自身强度和刚度进行防护,一旦受到外力冲击,极易变形,并对正在运行的链传动造成损害,因此,链轮罩的防护性能有待加强;3)传统立锭设备功能单一,只具有翻转立锭功能,不具备传送铸锭功能。因此,需要两侧独立的传送辊道配合传送才能将铸锭输送到位并进行立锭动作。结构复杂,加工成本及使用成本均较高。为此,如何减少立锭环节对铸锭表面质量造成的损伤已是迫在眉睫的技术更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缺陷,为热处理设备提供一种翻转立锭机,以期有效解决铸锭表面在立锭过程中受到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翻转立锭机,包括第一翻转运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均包括翻转装置架、传送辊组、传送机构、回转支座、翻转装置架支撑座和翻转液压缸,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平行放置,所述传送辊组固定连接于翻转装置架上方,所述传送机构与传送辊组相连接,所述回转支座安装于翻转装置架前端的下方,所述翻转装置架前端安装有支架,所述翻转液压缸位于翻转装置架下方,且翻转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通过连接板与述回转支座相连接,翻转液压缸的缸套底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面上,常态下,支架凸出于传送辊组上方,所述翻转装置架支撑于翻转装置架支撑座上方。进一步地,上述翻转立锭机,其中:常态下,支架凸出于传送辊组上方,所述翻转装置架支撑于翻转装置架支撑座上方。进一步地,上述翻转立锭机,其中:所述第一翻转运送装置的传送辊组与第二翻转传送装置的传送辊组形成左右两排,且第一翻转运送装置的传送辊组与第二翻转传送装置的传送辊组均呈外侧高内侧低布置。进一步地,上述翻转立锭机,其中:所述翻转装置架外侧安装有链轮罩支撑架,所述链轮罩支撑架覆盖有链轮罩,所述传送机构安装于链轮罩支撑架和链轮罩所形成的空腔中。更进一步地,上述翻转立锭机,其中:所述传送辊组包括多个辊子,各个辊子平行设置连接于翻转装置架顶面,所述辊子包括辊筒和一对轴承座和链轮,轴承座用螺栓固定在翻转装置架顶面,辊筒连接于两个轴承座之间,所述链轮连接于辊筒的外侧。更进一步地,上述翻转立锭机,其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带电动机、主动链轮、链条、张紧轮和导向轮,所述电动机和主动链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链条相啮合,每相邻的两个辊子为一组,每相邻两组辊子的链轮之间正下方的位置设置一个张紧轮,所述链条每通过一组辊子的链轮均向下绕过张紧轮,所述导向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与链轮外侧面相接触,另一个与链条的内侧面相接触,所述电动机通过链条、张紧轮、导向轮和辊子组件上的链轮形成闭合。更进一步地,上述翻转立锭机,其中:所述链条对每一个辊子的链轮的包角>90°。本专利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所述传送装置与翻转装置通过翻转支架组成一体式结构,传送辊与翻转装置同步运动,兼具传送和托举铸锭的双重作用,打破了以往传送辊单一的传送功能;(2)使用本专利技术铸锭仅有两侧下边棱角与辊面线性接触,铸锭下表面始终不与辊面接触,因此,消除了锭面受损的可能;(3)链条采用张紧滚轮进行张紧,松紧可调,装卸方便,有助于提升链条传动的匀速性和平稳性。(4)常态下,由于翻转液压缸活塞杆不再长时间处于伸出状态,而是收在缸套内,有效降低了周围环境对活塞杆表面的污染时长,从而大大延长了维护保养周期。(5)链轮罩新增链轮罩专用支架,该支架分设翻转装置架两侧,显著增强了链轮罩刚性和保护作用,同时也便于装卸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翻转立锭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翻转立锭机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翻转立锭机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种翻转立锭机的立锭状态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链轮罩支撑架;2-链条;3-张紧轮;4-链轮;5-链轮罩;6-铝锭;7-翻转装置架;71-支架;8-电动机;9-主动链轮;10-回转支座;11-翻转装置架支撑座;12-翻转液压缸;13-传送辊组;14-连接轴;15-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翻转立锭机包括第一翻转运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均包括翻转装置架7、传送辊组13、传送机构、回转支座10、翻转装置架支撑座11和翻转液压缸12,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平行放置,且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之间形成间隙,以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相互最接近的一侧为内侧,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二者与内侧相应的另一侧为外侧,以主视图中所示的端部为前端,所述传送辊组13固定连接于翻转装置架7上方,所述传送机构与传送辊组13相连接,用于给传送辊组13提供动力,所述回转支座10安装于翻转装置架7前端的下方,翻转装置架7前端安装有支架71,所述翻转液压缸12位于翻转装置架7下方,翻转液压缸12的活塞杆顶端通过连接板与述回转支座10相连接,翻转液压缸12的缸套底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面上,自然状态下,支架71凸出于传送辊组13上方,所述翻转装置架7支撑于翻转装置架支撑座11上方。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的翻转装置架7形成一个整体。翻转装置架外侧安装有链轮罩支撑架1,所述链轮罩支撑架1覆盖有链轮罩5。所述传送机构安装于链轮罩支撑架1和链轮罩5所形成的空腔中。常态下,翻转装置架7支撑于翻转装置架支撑座11时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翻转液压缸12活塞杆收在缸套内。活塞杆伸出则为翻转装置提供翻转动力,活塞杆回位则带动翻转装置返回原始接锭位。如图3所示,传送辊组13包括多个辊子,各个辊子平行设置通过螺栓连接于翻转装置架7顶面,所述辊子包括辊筒和一对轴承座和链轮4,轴承座用螺栓固定在翻转装置架7顶面。辊筒连接于两个轴承座之间,链轮4连接于辊筒的外侧。如图3和4所示,传送机构包括带电动机8、主动链轮9、链条2、张紧轮3和导向轮15,电动机8和主动链轮9相连接,主动链轮9和链条2相啮合,每相邻的两个辊子为一组,每相邻两组辊子的链轮4之间正下方的位置设置一个张紧轮3,链条2每通过一组辊子的链轮4均向下绕过张紧轮3,以保证链条2对每一个辊子的链轮4的包角>90°。导向轮15设有两个,其中一个与链条2外侧面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立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翻转运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均包括翻转装置架、传送辊组、传送机构、回转支座、翻转装置架支撑座和翻转液压缸,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平行放置,所述传送辊组固定连接于翻转装置架上方,所述传送机构与传送辊组相连接,所述回转支座安装于翻转装置架前端的下方,所述翻转装置架前端安装有支架,所述翻转液压缸位于翻转装置架下方,且翻转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通过连接板与述回转支座相连接,翻转液压缸的缸套底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面上,常态下,支架凸出于传送辊组上方,所述翻转装置架支撑于翻转装置架支撑座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立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翻转运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均包括翻转装置架、传送辊组、传送机构、回转支座、翻转装置架支撑座和翻转液压缸,所述第一翻转传送装置和第二翻转传送装置平行放置,所述传送辊组固定连接于翻转装置架上方,所述传送机构与传送辊组相连接,所述回转支座安装于翻转装置架前端的下方,所述翻转装置架前端安装有支架,所述翻转液压缸位于翻转装置架下方,且翻转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通过连接板与述回转支座相连接,翻转液压缸的缸套底端固定连接于支撑面上,常态下,支架凸出于传送辊组上方,所述翻转装置架支撑于翻转装置架支撑座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立锭机,其特征在于:常态下,所述翻转液压缸活塞杆收入于缸套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立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运送装置的传送辊组与第二翻转传送装置的传送辊组形成左右两排,且第一翻转运送装置的传送辊组以及第二翻转传送装置的传送辊组均呈外侧高内侧低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承福陈景阁杨光勇马海峰吴明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