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穿刺减压培训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340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胸腔穿刺减压培训模型,包括仿真穿刺外皮、仿真上半身模型及对称布设于该仿真上半身模型内的模拟肋骨、模拟胸骨角、模拟锁骨、模拟肺,其中:所述的仿真穿刺外皮套设在所述仿真上半身模型前胸后背一圈,该仿真穿刺外皮为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胸腔穿刺减压培训模型主要用于张力性气胸需行紧急减压术,涉及临床穿刺教学,可为医院及医学院校的医务人员及学生提供培训。所述的第一空隙及第二空隙便于操作者有效了解熟悉胸腔穿刺时的正确穿刺范围,穿刺针经所述仿真穿刺外皮、仿真上半身模型后,在第一空隙或第二空隙的突破感的提示作用下,通过单向阀活瓣进入模拟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穿刺减压培训模型
本技术涉及医用
,具体是一种胸腔穿刺减压培训模型。
技术介绍
人体出现气胸后,必须通过胸腔穿刺将气体排除,才能解除病人的危险。而穿刺技术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能,操作不当会伤及体内重要器官,危害生命。对于医护人员来讲,这又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就必须反复实践。现有往往是在病人的身上作穿刺实习,其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出现意外,更不能做到熟练掌握而延长实习实践。申请号为“200920176334.9”、授权公告号为“CN201498124U”、名称为“胸穿模型”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胸穿模型,由人体上半身模型及其皮肤、内部脏器模型、气囊、外置集液器、外置加压气球构成;在人体上半身模型及其皮肤左右两侧的气胸和液胸穿刺部位上分别开有窗体,其中一侧的气胸穿刺部位窗体处设有气胸皮肤组织垫,气胸皮肤组织垫通过一个三通道管与气囊相通,三通导管的第三端与外置加压气球相连,液胸穿刺部位窗体处设有液胸皮肤组织垫和腹膜组织垫,腹膜组织垫与进液管相连,进液管与外置集液器相连。该胸穿模型提供了一种操作者在透视情况下进行穿刺的操作环境,与实际的临床穿刺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穿刺减压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真穿刺外皮(1)、仿真上半身模型(2)及对称布设于该仿真上半身模型(2)内的模拟肋骨(3)、模拟胸骨角(4)、模拟锁骨(5)、模拟肺(6),其中:所述的仿真穿刺外皮(1)套设在所述仿真上半身模型(2)前胸后背一圈,该仿真穿刺外皮(1)为环形结构;所述的仿真上半身模型(2)的胸部呈外膨隆状,该仿真上半身模型(2)上形成仿真乳头(21);所述模拟肺(6)位于两侧的模拟肋骨(3)的内侧;所述模拟肋骨(3)包括模拟第二肋(32)、模拟第三肋(33)、模拟第四肋(34)及模拟第五肋(35),所述两侧胸部的模拟第二肋(32)及模拟第三肋(33)间锁骨中线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穿刺减压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真穿刺外皮(1)、仿真上半身模型(2)及对称布设于该仿真上半身模型(2)内的模拟肋骨(3)、模拟胸骨角(4)、模拟锁骨(5)、模拟肺(6),其中:所述的仿真穿刺外皮(1)套设在所述仿真上半身模型(2)前胸后背一圈,该仿真穿刺外皮(1)为环形结构;所述的仿真上半身模型(2)的胸部呈外膨隆状,该仿真上半身模型(2)上形成仿真乳头(21);所述模拟肺(6)位于两侧的模拟肋骨(3)的内侧;所述模拟肋骨(3)包括模拟第二肋(32)、模拟第三肋(33)、模拟第四肋(34)及模拟第五肋(35),所述两侧胸部的模拟第二肋(32)及模拟第三肋(33)间锁骨中线位置处与内侧的模拟肺(6)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空隙(100);所述的模拟第四肋(34)平对所述仿真乳头;所述仿真上半身模型(2)两侧的模拟第四肋(34)与模拟第五肋(35)间腋前线位置处与内侧的模拟肺(6)之间形成第二空隙(200);所述模拟胸骨角(4)凸起于所述仿真上半身模型(2),该模拟胸骨角(4)平对所述第二肋(32),所述模拟肺(6)为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爽桂莉郭子剑刘晶晶王毅欣黄燕陈楚琳朱思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