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19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属于对焦马达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潜望式镜头结构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本潜望式镜头结构,包括透镜和与所述透镜正对设置的棱镜,所述透镜的外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左端与所述棱镜的右侧面相抵靠。本潜望式镜头结构利用成像原理,透镜与棱镜之间的距离越小,对透镜的尺寸要求也越小,这样进一步缩小了透镜的尺寸,对比现有的潜望式镜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
本技术属于对焦马达领域,涉及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手机产业发生了迅速的发展,为了提高便携性,手机生产厂商一直在对手机的轻薄化进行改进。其中手机中的镜头模组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在目前的智能机时代,尽管潜望式光学变焦镜头模组能够缩小厚度,但是潜望式光学变焦镜头模组的体积特别是厚度方面仍占据较大空间。在这个手机元件布局寸土寸金的年代,整个镜头模组的薄型化是必然趋势。申请公布号为CN10231404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光学系统元件用空间效率的摄像设备,由此使镜筒缩回时的设备小型化。该摄像设备包括变焦镜筒,该变焦镜筒在缩回位置和拍摄位置之间沿光轴方向移动,由此改变摄影倍率。棱镜使从镜筒的透镜组入射的光束弯折。光圈快门元件能够与用于致动光圈快门元件的步进马达一起沿着第二光轴的方向移动。至少当透镜组位于缩回位置时,步进马达被布置在步进马达以与第二光轴平行的方式与棱镜重叠的位置。上述结构能实现摄像设备小型化,但对于入光镜头及棱镜的结构布置仍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潜望式镜头的结构紧凑型。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包括透镜和与所述透镜正对设置的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外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左端与所述棱镜的右侧面相抵靠。在潜望式对焦马达中,外界的成像光线经过透镜传输至与透镜正对的棱镜内,通过棱镜的反射作用改变光线的方向,将横向光线转换为竖向光,这样使之后的镜头组件能够竖向布置,大大减小了对焦马达的横向尺寸。通过设置套设在透镜外围的套筒,使套筒端部与棱镜抵靠,这样使透镜与棱镜之间的距离缩小且保持稳定,且根据成像原理,透镜与棱镜之间的距离越小,对透镜的尺寸要求也越小,这样进一步缩小了透镜的尺寸,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上述的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中,还包括底部敞口的安装盒,所述套筒与棱镜均设于安装盒内,所述套筒的右端及所述棱镜的左端均与所述安装盒的内侧壁相抵靠。通过将套筒与棱镜均设于安装盒内,这样安装盒进一步从两侧限定透镜与棱镜的位置,使两者保持位置稳定部易脱离窜动。在上述的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中,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具有切面,所述切面能与所述安装盒的内侧壁相贴靠。通过在套筒的外周面设置能与安装盒内侧壁贴靠的切面,这样形成限位使套筒不会在安装盒内滚动或窜动,结构稳定性和一体性更好。在上述的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中,所述棱镜的左端尖部经圆角处理,该棱镜的上端尖部呈平面状。棱镜的尖端受振动碰撞易破损,并在裂口后易进一步扩大而影响成像效果,通过设置棱镜的左端尖部经圆角处理,使棱镜的上端尖部呈平面状,这样避免棱镜的尖端碰撞受损,保障结构使用稳定性。在上述的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中,所述套筒的内缘具有环形的挡沿,所述挡沿的左侧面与所述棱镜的右侧面相贴靠。通过在套筒内设置环形挡沿,这样操作者通过挡沿能够实现对透镜位置的精确定位,挡沿与棱镜贴靠设置提高空间利用且提高装配便捷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潜望式镜头结构通过设置套设在透镜外围的套筒,使套筒端部与棱镜抵靠,这样使透镜与棱镜之间的距离缩小且保持稳定,利用成像原理,透镜与棱镜之间的距离越小,对透镜的尺寸要求也越小,这样进一步缩小了透镜的尺寸,对比现有的潜望式镜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2、本潜望式镜头结构通过设置棱镜的左端尖部经圆角处理,使棱镜的上端尖部呈平面状,这样避免棱镜的尖端碰撞受损,保障结构使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潜望式镜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潜望式镜头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潜望式镜头结构隐去安装盒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镜;2、棱镜;3、套筒;31、切面;32、挡沿;4、安装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潜望式镜头结构包括透镜1和与透镜1正对设置的棱镜2,透镜1的外周面套设有套筒3,套筒3的左端与棱镜2的右侧面相抵靠。在潜望式对焦马达中,外界的成像光线经过透镜1传输至与透镜1正对的棱镜2内,通过棱镜2的反射作用改变光线的方向,将横向光线转换为竖向光,这样使之后的镜头组件能够竖向布置,大大减小了对焦马达的横向尺寸。通过设置套设在透镜1外围的套筒3,使套筒3端部与棱镜2抵靠,这样使透镜1与棱镜2之间的距离缩小且保持稳定,且根据成像原理,透镜1与棱镜2之间的距离越小,对透镜1的尺寸要求也越小,这样进一步缩小了透镜1的尺寸,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来讲,本潜望式镜头结构还包括底部敞口的安装盒4,套筒3与棱镜2均设于安装盒4内,套筒3的右端及棱镜2的左端均与安装盒4的内侧壁相抵靠。通过将套筒3与棱镜2均设于安装盒4内,这样安装盒4进一步从两侧限定透镜1与棱镜2的位置,使两者保持位置稳定部易脱离窜动。作为优选,套筒3的外周面具有切面31,切面31能与安装盒4的内侧壁相贴靠。通过在套筒3的外周面设置能与安装盒4内侧壁贴靠的切面31,这样形成限位使套筒3不会在安装盒4内滚动或窜动,结构稳定性和一体性更好。套筒3的底部也具有切面31,该切面31能与周边部件的平面配合,进一步进行限位。套筒3的内缘具有环形的挡沿32,挡沿32的左侧面与棱镜2的右侧面相贴靠。通过在套筒3内设置环形挡沿32,这样操作者通过挡沿32能够实现对透镜1位置的精确定位,且提高装配便捷性。如图2所示,棱镜2的左端尖部经圆角处理,该棱镜2的上端尖部呈平面状。棱镜2的尖端受振动碰撞易破损,并在裂口后易进一步扩大而影响成像效果,通过设置棱镜2的左端尖部经圆角处理,使棱镜2的上端尖部呈平面状,这样避免棱镜2的尖端碰撞受损,保障结构使用稳定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包括透镜(1)和与所述透镜(1)正对设置的棱镜(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1)的外周面套设有套筒(3),所述套筒(3)的左端与所述棱镜(2)的右侧面相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望式镜头结构,包括透镜(1)和与所述透镜(1)正对设置的棱镜(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1)的外周面套设有套筒(3),所述套筒(3)的左端与所述棱镜(2)的右侧面相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敞口的安装盒(4),所述套筒(3)与棱镜(2)均设于安装盒(4)内,所述套筒(3)的右端及所述棱镜(2)的左端均与所述安装盒(4)的内侧壁相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